剧作课▕ 恐怖片=鬼片?非灵异的恐怖片的几种剧作模式
国产恐怖片最为观众所诟病的一点是,里面出现的“鬼”都不是真正的鬼;而制片方则往往满脸委屈地把原因归结于国内严苛的审查制度,言下之意,只要影片出现了真正的鬼,他们就可以做得很恐怖。
事实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解,即把“恐怖片”跟“鬼片”画上了等号。电影史上无数的经典恐怖片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即使不用鬼作为噱头,也可以拍得很恐怖。不过从新世纪以来国产恐怖片的表现来看,似乎总是没能逃出这个怪圈。大家都在为如何既能通过审查,又能表现出鬼的意象而大伤脑筋,所谓的恐怖元素也仅局限于长发遮面的女人从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跳出来。
只需简单追溯一下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借助鬼怪来制造惊悚效果的作品只是恐怖作品中的一个分支。恐怖小说之父爱伦·坡的作品中,很少出现鬼。他小说中的恐怖元素往往来源于角色的变态心理以及超自然现象。例如在《泄密之心》中,凶手杀人后把尸体藏在墙里,警察前来调查时,尸体的心脏发出剧烈的跳动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厄舍府的崩塌》则描述了发生在一座古老庄园内的恐怖事件,哥哥把尚有气息的妹妹活埋了,妹妹在一个暴风雨之夜“亡者归来”,拉着哥哥同归于尽。整部小说风格诡异而荒诞,对后世影响极大。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有许多恐怖的意象
爱伦·坡的小说往往描写发生在一些古怪建筑内的神秘恐怖事件,这类小说被称之为“哥特式小说”。“哥特小说”堪称西方恐怖文学的源头,其影响力却远远超过恐怖文学的范畴,许多严肃的文学作品都带有哥特小说的影子,例如《简·爱》、《呼啸山庄》以及《蝴蝶梦》等。这三部作品都先后多次被搬上银幕,虽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恐怖片,但其中的部分恐怖元素,比之恐怖片毫不逊色。在这之中,除了《呼啸山庄》有惊鸿一瞥的鬼魂出现外,另外两部都没有鬼。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虽说是一部文艺片,但其中的部分恐怖情节足以令绝大多数国产恐怖片汗颜。这部影片也有哥特元素——大户人家的幽闭建筑、深墙大院里面隐藏罪恶。这种隐藏的罪恶,在英谚里被形容为“柜中骷髅”,意思是“不可外扬的家丑”。这个典故的来源本身就带有恐怖色彩:一女子趁丈夫外出,约情人来幽会。丈夫突然回家,情人情急之下躲进柜子里。丈夫二话不说,把柜子封死了,结果时间一久,那个可怜的情人死在柜子里,变成了骷髅。
《简爱》里有许多哥特小说中常见的元素
恐怖故事往往利用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恐惧心理,这使得它跟另一种类型文学有着某种先天的联系,这就是侦探小说。有趣的是,被誉为恐怖小说之父的爱伦·坡,同时也是侦探小说之父。然而爱伦·坡自己的作品里,并没有把恐怖小说和侦探小说合在一起。《莫格街谋杀案》带有一点点恐怖色彩(尸体死状很惨;密室杀人),不过作者并没有在恐怖气氛上大做文章,而是更多地专注于逻辑推理。不过在爱伦·坡之后,出现了许多把逻辑推理和恐怖气氛相融合的侦探作品。
《福尔摩斯探案集》就借鉴了许多哥特小说的元素,例如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一案中,就有“家族诅咒”、“怪物杀人”等恐怖类作品常见的元素。类似福尔摩斯故事中的这些恐怖和猎奇元素被日本推理小说家发扬光大,最终演变成推理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变格派。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誉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各种变态、阴暗、血腥的刺激性情节,死者的尸体被凶手以各种手法处置,断头、分尸的情节比比皆是,读来让人直冒冷汗。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最具恐怖意味儿的福尔摩斯故事
日本的这类变格派推理小说,对香港恐怖片影响很大。香港邵氏公司的恐怖片大导演桂治洪,作品向来以cult趣味著称,作品里有许多变格派的影子。他的《邪》、《尸妖》、《蛇杀手》、《邪咒》等作品,情节波谲云诡,疑窦丛生,谜底揭晓时,却完全是人类在作怪。其中《尸妖》一片,采用警察视角,引领观众逐步逼近案件的真相,是一部标准的变格派推理片。
《尸妖》的气氛营造颇具大师风范
侦探推理作品借用了恐怖小说的某些元素来营造气氛,反过来,恐怖作品也往往使用侦探推理作品的结构。铃木光司的《午夜凶铃》系列,就是严格地遵循了侦探推理小说构架,(小说甚至还参与了“江户川乱步奖”的角逐,不过因为“不是纯粹的推理小说”而被退回)。以主人公调查神秘事件作为故事的主线。顺便说一句,《午夜凶铃》(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也是没有鬼的——这是一部纯粹的科幻作品。
简单列举了恐怖小说与侦探小说的关系。除此之外,科幻、悬疑、心理、伦理等类型元素也往往被用在恐怖类作品中。玛丽·雪莱著名的《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科幻恐怖小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人类的尸体拼凑成一具新的身体,并借助电流将其激活,然而这个人肉做的的“匹诺曹”却不听从“父亲”的命令,因为它已经有了独立的人格。
《弗兰肯斯坦》的恐怖感源自人类对畸形躯体的恐惧(即使不是全部,至少是其中一个方面)。这一传统被后世的许多科幻恐怖片继承,其中登峰造极之作便是大卫·柯南伯格的《苍蝇》——在这部影片里,人类的身体跟苍蝇的身体发生了互换,畸形程度可想而知。而在另一部科幻恐怖片《异形》,神出鬼没的外星生物固然令人不得安生,而实验室里培养失败的畸形躯体同样令人毛骨悚然。除了形体畸形外,面部的毁坏也足以产生恐怖效果。《剧院魅影》、《夜半歌声》(《剧院魅影》的翻拍)以及西班牙惊悚片《睁开你的双眼》,都有一个被毁容的主人公。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是与《弗兰肯斯坦》相媲美的另一部早期科幻恐怖小说,讲述了一位博士因为药物的关系,分成了一善一恶两个人格。双重人格也是恐怖作品经常使用的类型元素,从《精神病患者》,到《致命ID》,再到《蔷花红莲》,我们一次次被欺骗,也一次次被惊吓。除了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外,妄想症患者也是恐怖片的常客。在1919年的德国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主人公就是一位迫害妄想症患者:他一直怀疑卡里加里博士是个杀人犯,而后者实际上是他的主治医师。
特殊的病毒以及古怪的疾病也是恐怖作品常用的招数。在《生化危机》为代表的丧尸片中,人类因为感染了某种病毒而变成丧尸。而在《孤儿》和《罪与罚》中,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因为生长激素紊乱,永远保持小孩的形体。
作者:福耳猫斯
上海大学电影学硕士,喜好小说、电影,更酷爱一切结构精巧、构思新颖之故事。每有灵感,即付诸笔端。偶有作品发表于平媒、网络。合作请联系:QQ:514746205
本文为作者在拍电影网专栏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编剧圈
编剧圈(微信号:pmovie_bianju) 拍电影网旗下编剧学习服务平台 每天推送精品编剧知识,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阅读往期内容点击【查看官方账号】—【查看历史消息】 投稿邮箱:bianju@pmovie.com 专业编剧群:90166786(申请请附作品及擅长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