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学习路上——南师大中层正职干部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侧记
五六年前,还在中学任职时,某次参加小升初学生面试,主考老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什么时候成立?”被问的是一位活泼调皮的小男孩,只见他摸了摸头,支吾半天也答不上来。同事告诉我,这种情况在小升初面试中并不鲜见。
事后我想,于我们这一辈而言,这样的问题永远不是问题,不过,倘若将问题改成“中华民国成立时间”,我们中间未必人人都能脱口而出了。这让我想到了常识与知识的异同——常识也是知识,而知识未必是常识;常识是入心人脑的知识,可随用随取,知识尚未成为常识时,需要刻意存入,使用时再回忆提取。
这样的说法难免有点绕口令,举个例子,学过中共党史或者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对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类的常识是不需要翻书的,但对有些人而言,或许就要想一想、查一查了。
由此看来,学习是不能放松的。而重视政治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每逢重要会议、或者领袖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时,党内都要组织一定形式的政治学习。我这大半辈子,参加的各类政治学习数不胜数,就连像像样样的培训班也已难计其数了。前不久,在书房的故纸堆里,偶然发现一张由学校党校发放的合格证书,上面标注的时间是1994年9月,至于学习的时间跨度为何如此之长,我已不记得原因了。
24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是本校党校,为了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再次组织培训——关心时政的朋友不难发现,十九大以后,无论党内党外,对政治学习愈发重视,我所在的南师大,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指示,从四月中旬起,分期组织全校处级干部奔赴上海或南京相关高校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本人参加第一期培训班,地点选择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
其实,就理论学习而言,南师大本身完全具备组织指导能力,就在本次学习期间,上海方面的主讲教授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南师大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比如,涉及高等教育专题时,上海老师自然就提到吴康宁、胡建华等南师大教授,而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时,授课老师又不能不提及南师大的王永贵、王刚等。王永贵教授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知名学者,这次作为学员,与我们一起同赴复旦学习。
时下的国内高校,真可谓百舸争流,竞争异常激烈。对主政者而言,培训班不仅要完成既定理论学习任务,更要借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以理论学习促实际行动,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同时,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有鉴于此,学习期间,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分赴高水平学校参观考察,交流取经。
众所周知,时下的微信圈里,充斥各种心灵鸡汤,我一般是选择性浏览,对说得在理的也会在意三分,比如,有人说朋友相处重格局,此话用在校际交往,我以为,南师大要看要学的自然应该是国内一流高校,比如复旦大学,比如华东师大。令人倍感亲切的是,此回无论是到复旦还是华师大,感受到的都是对南师人的真诚与友爱,比如,复旦大学领导感谢南师大不断输送优秀毕业生前往深造,比如,参与交流的华师大某处长一开口就说自己是南师大校友。
专心致志地听,如饥似渴地看,发人深省地问,急起直追地改,每到一处,学校领导都是一副虔诚与急迫,如此典型的求学表情深深感染了每一位下属。
政治学习到上海,除了向高水平大学学习取经,还有一项规定动作,那就是去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这也是十九大后,全国各地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对中央最高领导倡导与示范的积极响应。
今天的中共一大会址,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和群众。记得17年前,当我还在音乐学院工作时,当时的学院党总支就曾组织过类似活动,大家也很虔诚认真。现如今,中央领导的率先垂范让瞻仰活动有了更加鲜明的严肃性和更为强烈的仪式感,而很多时候,仪式感本身就能催生出不可小视的精神力量。
我素来愚钝,常对某些别人早已领悟了的道理后知后觉。十余年前,应邀参加一位往日学生的婚礼,并担任证婚人。这位学生从南师大本科毕业后去了南京另一所高校继续求学,由硕士而博士,后又留校任教,多年以后,小有成就,因为学习工作任务繁重,领了结婚证后不再打算举办婚礼,因经不住亲朋好友撺掇,还是择了个日子请了几十位宾朋“走个过场”。谁知,随着仪式的展开,一场原本小敲小打的婚礼变得十分热烈而隆重,宾主众人内心无不升腾起一股神圣与和美的力量。事后,那对新人感慨,仪式的力量太强大了。
借婚礼的仪式感解读政治活动的仪式感显然有失庄重,但我本人对仪式重要性的认识的确肇始于此。其实,人生的很多重要感悟往往就发端于日常的不起眼、不经意,而一旦悟彻,就刻骨铭心。
扯远了。如今的一大会址,域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周边则是人头攒动。我不想说中共建党就是为了百姓生活美好、社会安定和谐之类的历史事实,只想说,九十八年前,这一带一定是十分安静的,毕竟这里是法租界,容不得嘈杂,而且,李汉俊李书城兄弟当年租用望志路的106号与108号也只是作为寓所,断不会人声鼎沸。
这组群雕,不由得让我想起金一南关于中共创业史的一次精彩演讲。在那次以轻松方式开场的演讲中,金一南教授借用网络段子故事,笑谈“中国最牛B创业团队”的故事——这是一支90多年前的创业团队,1921年公司注册,资本金接近于0,靠共产主义的故事拿到了苏联的天使轮和A轮,历经艰辛,打败了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
在另一场演讲中,金一南还提到: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13个人中脱党和被党开除的有7人,半数以上出了问题。他们要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会做出这糊涂事吗?历史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可知,他们完全不知道党将来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走向不归之路。而从头走到尾只有两个人:毛泽东与董必武!
以今天的语境评述,毛泽东和董必武是党内不忘初心的典型代表。见识老一辈革命家这份坚定的初心,我们不难领会当今领袖的谆谆教诲——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总书记就带领全体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作为普通党员,本人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但身处一大会址,回顾历史进程,感受时代气息,不禁浮想联翩——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并将其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想想当年一大人的梦想,对照今天的社会现实,我相信习总书记的话,只要奋斗,假以时日,“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这,应该也是我参加本期培训班的重要收获。
文:顾永林
编辑: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