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疫大家谈之三|董志翘:困难是暂时的,光明就在面前!

“疫期”思考,大家共谈,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在疫情期间的感悟和心声。



董志翘,男,1950年8月生,浙江嘉兴市人,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训诂学。曾任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史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起受聘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汉语及汉语应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献语言学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欢迎你们度过这一惊心动魄的漫漫长假,安全回到了学校!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消了本该祥和快乐的春节气氛,春节以来,全国都为武汉三镇的人民以及其他地区的受感染者揪着心。这可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啊!所好,经党中央的果断决策,广大医务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全国人民的奋力拼搏,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受感染者得到了全力的救治,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在与疫情殊死斗争的日日夜夜里,作为老师,我们时刻牵挂着分散于全国各地同学的安危,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也同样牵挂着学校和老师。正因为此,所以今天返校开学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令人泪目的情景:我们多少同学激动不已,见到老师同学如同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我们多少领导与老师在校门口热情相迎,见到同学如同见到远行归来的游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因为我们南京师范大学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同学们,虽然这几个月我们大部分人都遵照抗疫的要求,宅在家中,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想大家依然都如同战斗在第一线,亲身经历着这一切。通过这一场战争——一场与自然界敌人——凶险的新型冠状病毒短兵相接的战斗,我相信大家一定成熟了不少:我们不仅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我们也同时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我们从奋不顾身、逆向而行的广大医务人员,从不计报酬、甘于付出的众多的青年志愿者、快递小哥、社区工作人员(其中不少是和你们一样的90后、00后年轻人)身上懂得了什么是担当。我们更从世界上各类人物面对这场疫情的表现中认清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我想: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每经历一次磨难,每经受一次风浪,我们会失去一些,我们更会得到一些。



现在我国的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疫情要抗,建设也要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不过全国各行各业虽已逐步复工复产,但全球的疫情还在继续扩散蔓延,只要我们略有疏忽,疫情并不是没有 “卷土重来”的风险。因此,我们现在返校后的首要任务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复学的安全防范。同学们,生命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防控任务不可松懈。既要外防输入,也要内防反弹。佩戴口罩、勤洗手脸、不要扎堆,同时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


自然,严格的防控措施会使我们失去某些“自由”,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有的同学甚至会觉得我们现在多了各种限制,学习、生活条件不如以前,因此对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充满困惑、失去信心。但是,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生活在社会大集体之中,有时,太强调个人的绝对“自由”往往会给集体带来灾难(在此次抗疫期间,就有这样的教训)。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条件的限制不能成为我们畏惧困难的理由,而更应激起我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这不禁使我想起八年抗争期间我们的学界前辈。国难当头,西南联大的学子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了国家利益而只争朝夕、发愤苦学,低矮的茅草屋中成长出一代学界精英。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面对强敌,身处忧患,我们应该牢记我们一代人的职责,挺起腰杆,加倍努力,与全国人民一起去迎接最后胜利的一天。



当然,我们不是医学院,我们不能像医学院的学子一样穿上防护服,拿起呼吸器逆向前行,走到战斗的第一线。也不能像医学科技工作者一样为研制“病毒疫苗”殚精竭虑。但在全民公敌面前,各个不同的个人应该有各自的担当。我们也能发挥我们之所长,拿起我们手中之笔,宣传英雄,声张正气,为抗疫战斗提供正能量(我校杰出校友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就带领团队为抗疫英雄塑像;不少影视工作者、作家也结合抗疫斗争创作出了优秀作品;就拿我们语言学界来说,也有人迅速编出了《湖北方言手册》,给外地赴鄂的医生和武汉病人交流提供了方便,也有学外语的学者迅速编写出多种汉、外语对照手册,为我国援外医生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同全国各行各业的同胞一样,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学生来讲,就是要怎样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将失去的时间追回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更加扎实,怎样使毕业论文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国家建设的真正有用之才,将来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毋庸讳言,作为老师,我开始也和各位有同样的困惑:疫情不知何时结束?学校不知何时复学?我的专业虽是古代汉语,然而不解中医岐黄,也不懂武汉方言,没有能力到疫区直接贡献力量。长期宅在家里又不能上课,总不能素餐终日无所事事,真是有点不知所措。后来一想,既然有这整块时间,那就立足本职,抓紧搞科研。于是在这三个多月里,我每天都坐在电脑面前,为所主编的一册《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审改了几十万字的校样。为本校、外校评阅了近30篇博、硕士论文,同时还结合本专业撰写了多篇学术论文(目前是4月下旬,今年我已经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CSSCI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当然所发表的有几篇论文是年前写的,但也都是这三个月中校改的。所好现在网上资源丰富,要看书查书不必一定去图书馆,网上的PDF图书与真实纸本毫无二致。故宅在家中、足不出户照样可以博览群书)我想,只要我们每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国家的文化建设、科技建设蒸蒸日上,将来在面对一切挑战时具有更足的底气,那也就算尽到自己的一分责任了。


同学们,新学期虽然姗姗来迟,但终于开始了。我很想念大家!在没能与你们一起上课之前,改不了做教师好说话的习惯,刹不住车,一下子就絮叨了这些。归根结底一句话:我们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困难是暂时的,光明就在面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克时艰!



董志翘

2020年4月21日


如果你也有所感所想,欢迎投稿至sun@njnu.edu.cn,我们期待你的故事!


往期回顾

在校园里,我们是最美志愿者

温暖瞬间 | 返校感人小故事之二

从担心到放心,一切比想象中的好!


编辑 | 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