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谢中国培养我”——记我校2020届公管院国际政治专业留学生李非


2020届公管院国际政治专业留学生

李  非






一篇特殊的抗疫报道

5月6日,《中非共和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冠病毒时代的中国和中非合作》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的种种抗疫举措,作者用真实数据和亲身经历展示出了中国抗疫的巨大成就。在西方国家借机污名化中国疫情防控的时候,这篇文章无疑清晰地揭露出了西方某些政客的阴险用心。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李非,一名在南师大公管院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中非共和国留学生。

与疫情刚刚爆发时许多人纷纷出国“避难”不同,李非反而坚定的选择留在中国、留在南师的校园里,谈及当初这个不被国外亲友理解、事后却被证明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决定,李非说:“这源于我对中国的信任,我相信我们的校园比外面、比国外更安全,学校一定会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事实确是如此,自1月24日江苏省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起,南京师范大学立即制定了全面的假期疫情防控机制,各个学院责任到人,与滞留在校园的每一名同学建立了直接联系,坚持一日一报;多方动员协调,争取到了一批宝贵的防疫物资,发放给留校学生;稳定后勤,保障留校学生饮食安全。正是这种种有力而又温暖的举措,“让我看到了保障,我不觉得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学校老师每天都会关心我在学校的生活,嘱咐我不要外出,做好防护,给我们发了口罩,让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从误解到拥抱

李非对中国、对学校的这份信心,并不突兀,因为这是他在了解中国真实情况的过程中、在南师四年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汇聚而成。


谈到最初选择到中国留学的原因,李非说道:从童年到高中,我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友好,部分原因是对这个有着伟大历史而又繁荣的国度缺乏真正的了解,另外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媒体传达的有关中国的信息比较负面。直到进入大学后,班吉大学(中非共和国的最高学府)政治学系帮助我了解了当今中国的力量、慷慨和伟大。我也学习了一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我开始意识到,中国不是西方媒体呈现给我们的那样。2015 年,时任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在班吉大学演讲,我有幸与大使先生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流。我问大使先生“言论自由和公正民主是什么关系”,他答道:不同国家对民主有不同定义。在西方,民主是总统选举、言论自由的代名词;而在中国,民主是人民福祉、人民安全的代名词。随即,他鼓励我去中国继续研究生学习,这就是我来中国的原因。2016年9月,我来到了中国,在亲身目睹、体验中国人的生活后,我真的觉得,中国是世界范围内更好的民主范例,因为在一个国家中,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福祉和安全更重要。


来自中国的真挚情谊

刚来南京师范大学时,李非对学校并不是十分了解,研究生的第一年是在随园校区度过的,在这里,他有了对学校最初的美好感受——“秋天的时候,银杏真的很好看,很有历史的味道”。然而最初的学习经历并不一帆风顺,他遇到了自己留学生涯当中最大的拦路虎——语言障碍。由于语言不通,在课堂上很难理解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跟不上学习进度,以致于前一周的课堂上他几乎一言不发,这让他十分挫败,产生退学的念头。在这个挫折期里,是他的母亲打电话安慰和鼓励他“一定要努力”、“怎么能没学到知识就回家呢”。母亲的鼓励让他承受住了最初的不适,在后面的学习中,他开始咬牙尝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他觉得只有沉浸在中文交流的环境中才能迅速掌握中文表达。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一个学期,他狠下心来逼自己发力,中文水平终于提高到能正常交流的程度,学习成绩也从第一学期的七八十分,提高到了第二学期的九十多分。

第二年,有了一定语言基础的李非,正式进入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开始自己专业学习的生涯,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友好可爱的同学,采访中他特别提到要感激同班的赵惠冉、俞润泽和董遥三位同学,是他们友好相助才让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认识赵惠冉,既是必然,也是偶然。进入公管院之后,专业课的学习跟第一年的语言学习相比,又提高了一个难度,学习之初,李非再次碰到了语言障碍——很难理解专业名词和术语,而李非的常用语是法语,难以通过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让他束手无策。在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谈到李非来自中非共和国,常用语是法语,让一起上课的同学知道了他的语言习惯。于是,同班的赵惠冉作为一名掌握法语的“学霸”型学生,下课便试着用法语跟李非打了个招呼:“Bonjour(法语‘你好’的意思)”,听到熟悉的问候,李非瞬间抬起了头,一脸惊喜的看到了赵惠冉,立即激动地用法语回复到:“朋友,你一定要帮我”!于是,在国政专业的课堂上,得益于赵惠冉的“助攻”,李非终于能如愿以偿的畅所欲言,在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大大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李非的导师是公共管理学院的李冠群副教授,李老师学识渊博,教学方法丰富而不拘一格,因人施教,考虑到李非的特殊情况,李老师很早就在自己的学生之中挑选了非常富有责任心的董遥帮助李非学习和写作论文——尽管李非克服了中文听与说的困难,但写作也是一个难题。“我能听懂老师的意思,也能用中文表达,但是我并不是很清楚词语的意思,每次我把作业用中文写好后,都是同门的董遥帮我修改语句,让它们变得更通顺,让老师更能理解我的意思”。董遥将作业改好后,还会发给他,并耐心的告诉他写作中的错误和正确的表达,李冠群老师批改完作业之后,也会与李非沟通,细心讲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疫情封校期间,导师李冠群每周都会主动联系李非两次,向他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并提供建议。“我的老师和董遥帮助了我很多,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很感激他”,采访中,李非说道。

李非和导师李冠群

董遥与李非

而俞润泽,则是李非的“联络人”。公共管理学院为了解决留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给每一个留学生都指定了一个“联络人”,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可第一时间与联络人联系,最快的获得帮助。而俞润泽不仅是李非学习上的帮手,更是他生活中的好朋友。哪个图书馆有外文的书籍?怎么借书、还书?怎么预约进馆?这些问题都是俞润泽教他解决的;哪里的中国菜好吃?哪里能吃到南京的特色美食?当然也少不了向俞润泽问询,“我很喜欢中国菜丰富的味道,像烤鱼,烤鸭这些菜,真的非常好吃”。

俞润泽和李非

说到这里,李非又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西方媒体在报道有关中国的消息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性报道,在国内的时候自己身边就有一个关于中国的谣言,说中国的食品不安全,吃了会致病——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四年,吃了四年中国的东西,我很爱吃这里的烤鱼、火锅和烤鸭,现在我很健康,显然这是个谎言”,李非说道。


毕业,续写新的篇章



李非为人真诚而礼貌,谦虚而好学,是一名学习非常用功的留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非费了很大的心思,在导师李冠群的指导下,几易其稿,最终,李非毕业论文的水平受到了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在同班同学中,李非的为人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鉴于李非的优异表现,他又被推荐为留学生代表,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2020届研究生云毕业典礼视频的录制,在镜头上,李非向所有观看云毕业典礼的观众献上了对南师大、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不舍与祝福:“在南师的悉心呵护中完成了我的硕士生涯,希望还能在南师继续攻读博士,谢谢你,南师!”

李非(右2)

在南师期间,李非还担任在中国学习的中非留学生会主席,并受到中非共和国总统接见。总统鼓励他在中国好好学习,叮嘱他遵守中国法律,希望他学成后能为祖国发展做贡献。此前,他还有过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李非表示希望继续留在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之后可能会去联合国工作,也可能会留在中非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或者回国竞选议会议员,在国内从政。


李非(左3)与中非共和国总统(右5)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作为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李非一直关心全球疫情发展态势,更是关心自己家乡疫情发展。今年6月,他又写了《感知中国的抗疫故事》一文。他说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我要把我所看到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经验介绍给我的祖国和人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采访的最后,李非诚挚的说道:“谢谢!真的感谢中国培养我!我会用我的力量促进中国和中非的之间的友谊。”



往期回顾


乘风破浪的南师小姐姐,今日成团!
赞!这位教科院的“网红教授”有点厉害!

高考倒计时10天丨九月,我们在NNU等你


转载自“南师公管研究生”

    编辑丨李睿

为优秀留学生,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