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书好在哪?南师学子这么说……

书声琅琅的 南京师范大学
2024-12-31

阅读 是人类充盈灵魂的活动


在第二届江苏大学生书评大赛中


南师学子积极参赛


以文字抒发美学体验


观照科学、教育等议题


展现“美”的色彩







感发与境界:品读《唐宋词十七讲》



《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带领读者走进唐宋词的美妙世界。书中每一讲不仅是对词作的解读,更是一场关于感发与境界的精神盛宴。

感发: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喷薄

词是作为一种纯而又纯的抒情文体登上文学史的舞台的,叶嘉莹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词作的“感发”功能,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作者内心的情志。这种情感的迸发,往往带来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碰撞,使读者与作者产生跨越千年的共鸣。


她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展示了词人如何通过物象的重构抒发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融离景与离情于一体,一吐“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深沉悲怆……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感发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普遍人类情感的共鸣,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文以抒情词之所起,感时忧国更显人格高俊。与柳永的情意绵绵不同,辛弃疾的词作中充溢着对家国的厚爱和对现实的不甘。在解读他时,先生特别指出,辛词是一种来自生命最本身的感发,通过对现世生活的关照和对理想人格的流露,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精神境界——这种“词人气质、军人豪情”是独属于稼轩这位孤单的爱国者的。

境界: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在词作中,作者往往通过对自然描写、对历史回眸,营构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先生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深入阐释了超然境界的产生缘由。她认为,词人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追思,是其用世志意与浪漫天性交融的绝妙体现。这种由旷达的胸襟和逸怀浩气的风度所营构的意境,不仅让人感受历史的厚重,更让人体悟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而在解读《水调歌头》时,叶先生融西方文艺理论于东方美学的鉴赏之中,指出苏轼在这首词中寓情思于明月,创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境界——这种浑然天成境界来自文化语码的召唤,能勾起每个国人最深沉感情。因为在华夏千载的文化语境中,月亮绝非眼前所见的实物,更是一种象征,以其“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物性象征着永恒与变幻的朴素辩证。这种境界感发,超越了个体生命的局限,使千百年来的东方读者都能真切地感受作者心灵的广阔与深邃,“书当快意”之际,仿佛与苏子一同沉醉于良夜的清辉中。

感发的力量与境界的超越

感发,是词作能够打动读者心灵,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关键;境界,则是词作超越现实,展现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体现。在叶嘉莹的关照下,唐宋词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纯然的精神实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跨越古今,感受到先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先生在结尾部分说:“作为一个大词人跟一个小词人,他们层次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感发生命的大小、厚薄不同。”我想,作为一个大先生跟一个小书生,二者解读诗词的深度不同也正在于他们感发词作、感悟生命的境界不同——由是观之,“有境界自成高格”的叶嘉莹真乃大先生也!


     

穿越美的时空幽邃,与心海深处的灵魂交响



《美的历程》 李泽厚


于学海无涯之际,偶得一卷,能撼动心扉,启智远航,实为人生难得之幸。《美的历程》,以深邃如古潭之笔调,揽广袤天地于胸襟,绘就中华美学史之斑斓长卷。吾随其文字之舟,悠然驶向美的深渊,经历一场灵魂与美的深度巡礼,共鸣于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之中。

美的觉苏,历史锦瑟间的低吟

启卷《美的历程》,每一步皆踏响岁月之弦,共鸣着往昔时代对美的深邃探寻与炽热追求。自远古图腾之诡谲迷雾,至先秦理性之初曦微露;经楚汉浪漫之瑰丽云涌,至魏晋风骨之飘逸流风……李泽厚先生,以学者之严谨,融诗人之柔情,让那被时光轻掩之美,在历史长河之中熠熠生辉,重焕生机。


此径,非仅路径,乃历史深渊之轻叹,每颗微粒皆镌刻着时代对美的无尽憧憬。李公之笔,犹如时空之钥,解锁过往之美,使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乃历史之镜,映照文化之深邃;美,乃人性之光,照亮精神之殿堂。在未来的探索之旅中,继续追寻那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美之真谛。

美之流变,映文化之万象

书中载道,美者,非徒艺术之形貌展现,实乃时代精神之镜像也。观夫唐代之丰腴华贵,犹如盛世繁花,尽显大唐气象之恢弘;宋代则含蓄内敛,犹抱琵琶半遮面,透露出文人雅士之深邃情怀;至于元明清,世俗化之倾向愈发明晰,百态人间,尽入画中。此种种美之形态,皆时代风貌之缩影,哲学思想之映射,文化心理之流露也。


李公泽洞悉美之幽微,揭示其背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之轨迹。使读者于赏美之际,亦能聆听历史之脉动,感受文化之深邃。于其间,我们得以窥见先贤之智慧,体悟文化之精髓,更在美的引领下,思考人生,审视世界。


美之流变,实为文化之万象呈现。每一时代之美,皆有其独特之韵味与内涵,细细品味,深深思索。愿吾辈在美的海洋中遨游时,不忘探寻其背后之文化根源,让美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与世界的桥梁。

美的织锦,启航新元

穿梭于历史的长廊,追溯美的源起与流变,更是在心灵的深处,播种下对美的永恒向往与不懈探索。于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成为了常态,但正是这份喧嚣,愈发凸显了保持对美敏锐感知与不懈追求的重要性。我们同匠人般,在纷扰中雕琢内心的宁静,让美的种子在心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超越时代的芬芳。


全球化的大潮汹涌澎湃,它既是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也是本土文化身份重塑的契机。我们需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既守护好本土文化的根与魂,不让其迷失方向;又勇于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让不同文明的火花在碰撞中激发新的创意与灵感。


《美的历程》引导着我们在美的海洋中遨游,体验人类文明的深邃与广袤,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愿我们都能成为这趟旅程中的虔诚信徒,不仅自己沉醉于美的世界,更要将这份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化作行动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渴望美好的灵魂,共同绘制一幅幅绚丽多彩、和谐共生的美的织锦。


 

日月安属?列星安列?



《从一到无穷大》 [美]乔治·伽莫夫


科学的探索精神,正如古代诗人屈原在其作品中对宇宙奥秘的追问,“日月安属?列星安列?”一般,永不停息。同样地,《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这部由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为普及科学知识而作的书籍,也是在追寻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引领公众从对世界的无数疑问出发,逐步迈向理解与洞见的旅程。该书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世界。他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使得普通读者也能领略科学之美。

数字的“从一到无穷大”

伽莫夫巧妙地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通过讲述棋盘上麦粒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故事,直观地展示了指数增长的力量。接着,他进一步探讨了无穷大数的比较以及无穷集合的性质,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数学的逻辑美,也揭示了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

物质的“从一到无穷大”

书中对原子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约翰·道尔顿提出的原子理论开始,到约瑟夫·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再到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核模型,伽莫夫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揭开物质构成之谜。随着量子力学的引入,电子的运动又开始展现出了奇异的波粒二象性特征。这一转变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认知的“从一到无穷大”

伽莫夫不仅关注微观世界,还对宏观宇宙的奥秘进行了探讨。他详细描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在1919年的日全食中得到验证,通过对光线偏折现象的观测,证实了空间弯曲的理论。此外,伽莫夫还介绍了宇宙膨胀理论,并提出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的观点,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认知边界。


本书的中文版由暴永宁翻译,吴伯泽校对。暴永宁不仅忠实于原文,还巧妙地将一些科学概念融入中文的文化背景之中,使读者能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感受到中文语言的魅力。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许多关于科学教育的启示。当前的小学生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他们能就诸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话题进行讨论和写作。这提醒我们,未来的教师不仅需要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从一到无穷大》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更是一个教育工具,它启发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一到无穷大》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书籍,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引领着读者踏上一段探索未知之旅。伽莫夫通过本书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科学的进步是由“顽固的事实”推动的,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勇敢地探索未知领域。这本书鼓励每一个读者都成为探索者,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 


书山学海 开卷有益

由文字引出思考

以文字阐发情志

在阅读中 认识世界 丰富自己

往期推荐:




国际排联官宣,南师教师惠若琪当选!


我与导师二三事 | 春晖四方,以书芳华


在南师,邂逅时光信笺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整   理
编   辑
审   核


顾凝宇 万子轩
许   悦 
陆  怡 朱志义 李  敏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