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健:百年川大法学教育掠影|中法评 · 影像

王健 中国法律评论
2024-09-23




本期影像《百年川大法学教育掠影》展现了百年川大法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大体经历了由南向北、自东徂西、先沿海后内陆的演进过程。巴蜀之地自然与人文环境自成一体,虽偏居内陆腹地,囿于闻见,但能顺应大势,与全国发展同频共振,在吸纳外界新因素继而应变方面,丝毫不输东南通都大邑。这得益于川省官民能够上下互动,富有思变进取的精神和懂得“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的道理。




本期影像由西北政法大学王健教授撰文。首发于《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4期影像栏目(第115—120页)购刊收藏,请戳这里。




1895年深通洋务之道的四川总督鹿传霖为培养通达时务之才奏设中西学堂,次年在成都铁板桥三圣祠街开学,开川省现代教育之渐。1901年清廷颁发“兴学诏书”,令各省设立大中小学堂。遂将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锦江书院合并成立四川通省大学堂,旋改名四川高等学堂。该校后来几经演变,于1926年发展为国立成都大学,并于1928年添设法律学系,次年又设法学院,下设法律、政治、经济三学系,法科课程一仍部颁标准,规制整备,虽规模较小,但它是川省现代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川大法科的一个重要来源。


四川高等学堂教师合影  约1911年


四川高等学堂双层教室  约1911年


1910年英美基督教会在城南锦江附近开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川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该校虽未开办法科,但设有哲学、英文、历史、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文科,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其在塑造川省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川省现代法学教育主要来源于清末民初的法政学校,其具体发轫于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设的课吏馆(旋改为仕学馆)。在废除科举和预备立宪形势推动下,1906年以仕学馆为基础开办了首个法政学堂,邵从恩任首任学堂监督(校长)。学堂设别科和讲习科(均类似今日在职人员短期培训),学习大清律例、大清会典、法学通论、宪法、行政法、城乡地方自治章程、民法、商法、刑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法院编制法等课程。为尽速推广法政知识,学堂还编印校外讲义凡30种,供士民自行购阅研习。凡学有所获并经核验,合格者给以校外卒业证书。洎乎清末,学堂师生已达相当规模,教师多留日法科毕业生,教材与教学法亦多采日本模式。


邵从恩(1871-1949年),四川青神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政毕业,进士,四川法政学堂首任监督,“五老七贤”之一


谢盛堂(1879-1940年),四川开县人,京师法律学堂毕业,曾任四川高等审判厅庭长、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前川大教务主任,成都大学法律系主任,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系主任


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附设女子法政讲习科招生广告


彼时全国遍设法政学堂而川省尤盛。综计鼎革之际仅数年间,成都、重庆及南充、泸县、奉节等地先后即有三十多所大小不等的法政学堂,发达之极,令人惊叹。1914年教育部整顿全国法政学校,这些学校多因“有名无实”而被饬令停办,独四川法政学校发展完好。1915年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并入,该校改称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设政治、法律、经济三科。1923年学校设女子法政讲习科。1906年至1915年该校培养毕业生2100多名。


1927年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等五大公立专门学校(另四所是外国语、农业、工业、国学)各自提出升格为单科大学,因与当时教育部定章不符未能如愿。于是五校谋划合建大学,在四川省府支持下合并成立了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又与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三校合并组成国立四川大学,设文法理三学院,法学院下设法律、政治、经济三学系。吴君毅任法学院长,谢盛堂任法律系主任。


1930年代四川大学法学院教室


1930年代四川大学法学院大门


1935年任鸿隽执掌川大,坚持“现代化”、“国立化”教育理念,延揽名师,倡导学生重在求得研究学问门径,学校应向实际应用方向发展,办学活力大为提升。法学院也形成一系列办学特色,组织论文奖励会,由教授捐钱设奖,学生撰稿应征,形成浓郁的学研风气。成立法律学会,创办《法学月报》。成立法律顾问处,由教授指导学生面向民众,收集案件资料,解答法律疑难。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文教资源西迁,极大促进了川省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川大法学院亦呈现规模化发展状态,师生人数不断增加,1942年开设的司法组,在扩充办学规模方面尤其显著。至1949年在校司法组学生已达424名。



吴君毅(1886-1961年),成都人,秀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士,曾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国立成都大学政治系主任,两度担任川大法学院院长,院系调整时因身体原因留校未去重庆,1956年退休




朱显祯(1896-1943年),四川璧山人,父朱大镛曾留日,授法科进士。本人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士毕业,任教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著有《亲属法论》《继承法论》《法学通论》,子朱华荣、女朱华泽均毕业于川大法律系,分别为刑法和法理学名家




龙守荣(1887-1975年),四川垫江人,日本西京帝国大学法律科毕业,曾任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忠县法院院长、1930年代初任川大法学院法律系教授,1950年参与教学改革,兼任国际私法课讲授




胡元义(1894-1966年),湖南常德人,随同乡陈瑾昆留日,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士毕业,1940-1945年任川大教授,曾任系主任,获教育部聘教授,1949年后曾在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政法学院工作




赵念非(1898-1985年),重庆大足人,1916年留学日本,1930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士毕业,1940年代初任川大法律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法律系马列主义法律理论课讲授,兼任成都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院系调整后调入西南政法学院工作。复办川大法律系时任顾问,川大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开拓人




胡恭先(1899-1986年),四川西昌人,1928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科毕业,1933年受聘川大宪法行政法教授,1935年任政治系主任,后投入西康省地方建设,新中国四川省第一至五届政协委员。著有《比较宪法》《行政法总则分则》《中国行政法总则分则》《海商法》等




宋维经(1890-1963年),四川富顺人,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南郑地方审判厅厅长、成都地方审判厅厅长、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四川高等法院民事第一庭长


川大法学院办的学术刊物


朱显祯为《法学月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 


1950年1月成都军管会接管川大。法学院维持建制不变,法律、政治、经济三学系继续办学,法律系招收新生一班。彭迪先任法学院院长,裘千昌为法律系主任,法律系教师有裘千昌、赵念非、杨兰荪、伍柳村、张垂诚、白治平、吴淑昭、刘登芸和兼职教师龙守荣、樊建德、李曙萍、邓明睿12人,在校生596人,司法组424人。随即开展的教学改革废除了司法组,将司法组师生并入法律系。全面废除旧法课程,成立马列主义法律理论课教学研究指导组,按照马列主义社会观、国家观和法律观编制体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需要的教学提纲和课程计划,增设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新民主主义论、新宪法原理、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法律原理、新刑法原理、新民法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土地政策法令、苏联民法研究、马恩列毛名著选读、人民司法工作等新课。师生经常被安排参加新的政权建设和人民司法机关工作。


1952年按照西南地区整合相关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的要求,川大法律系和政治系17名教师、20名家属和386名学生调入西南政法学院,成为西南政法诸多合并元素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川省法学教育重心遂由成都转至重庆。


川大1950年第十九级法律系毕业生合影


三十年后,在西南政法学院工作的伍柳村等原川大老教师,在全国大力恢复法学教育形势感召下积极推动复办川大法律系。1983年川大设筹建领导小组,1984年1月教育部批复增设法学专业,潘大逵教授任名誉系主任,系副主任为赵炳寿、秦大雕(兼总支书记)。同年9月,复办后的首批50名新生入学。老教授赵念非、伍柳村、周应德、潘大逵、赵炳寿汇聚川大法律系,为复办后的第二年即招收培养刑法硕士研究生发挥了关键作用。刚毕业于西南政法的周威、李平、里赞及随后陆续分配到系的西南政法、北大、吉大、武大等名校毕业生,为川大法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伍柳村(左)与周应德于川大法律系复办之初。伍柳村(1912-2006年),四川峨眉人,1933年考入川大法律系,毕业后留校,后参加西康省建设,1948年回川大法律系任教,1953年到西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工作,1980年重返教学科研工作,1984年调回川大法律系,创办刑法学硕士点。


周应德(1921-2022年),四川南充人,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早年入党,从事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后调西南政法学院任教,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刑侦专业师资力量,1985年调入川大法律系任教,1992年荣休。


1984年法律系进行法律逻辑课程口试


1984年法律系参加全校运动会


1985年法律预科班举行开学典礼


1980年代法律系师生开展社会法律咨询


1986年法律系师生参加老川大建校八十周年庆典


1980年代法律系学生演讲比赛


1988年刑法学专业研究生复试


1990年代法律系图书资料室


1991年法律系八七级毕业生合影


1991年法律系参加学校歌咏比赛


1992年第二十一届(院系调整前最后一届)法律系毕业生毕业40周年座谈会


1996年参加四川大学百年校庆的法学院校友与学院领导


1997年法学院举办犯罪与刑法座谈会





致谢


本文参考了四川大学法学院刘昕杰教授主编的《四川大学法学教育史略》近代篇和现代篇两部著作(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年、2023年版),李诗语《近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内陆镜像:1906-1949年的四川法学教育》(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年5月),刘昕杰提供了绝大部分图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法律评论》

基 本 信 息

定价:408.00元

出版:法律出版社

期刊号:CN10-1210/D

出版时间:2023年

册数:全年6册装


《中国法律评论》2023年第4期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刊包邮~


中国法律评论

我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国家A类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我刊秉持“思想之库府,策略之机枢”之理念,立足于大中华,聚焦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检视法治缺失与冲突,阐释法律思想,弘扬法律精神,凝聚法律智慧,研拟治理策略,为建设法治中国服务,为提升法治效能服务,为繁荣法学服务。



《中国法律评论》投稿邮箱:

chinalawreview@lawpress.com.cn

中法评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

stonetung@qq.com


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法律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