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撕碎粉红书单,女性觉醒与成长必读的5本书

五月 英语世界 2022-10-25


如今,妇女节已经改名换姓成为“女王节”、“女神节”,变成了又一个消费狂欢的节日。很少有人再关注,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原本是为了纪念妇女权利的运动。


这个最初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节日,在中国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女权主义”一词更是让人避之不及,两性议题下声讨“伪女权”“田园女权”“女拳主义“也仿佛成为一种潮流。


“女权”二字被不断歪曲,污名化,甚至连许多女性也敬而远之。


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妇女节创始人,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


那女权主义究竟是什么呢?


女权主义(feminism)本质上,是一群人向另一群人要求平等的权利。


女性如今拥有的许多权利:工作的权利、投票的权利、堕胎的权利、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的权利、起诉离婚的权利......这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女权运动争取而来,也被当下的女权运动保护着的。


许多人表示,现在女性已经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女性已经拥有前所未有的优待和权利。在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女性拥有了投票权、受教育权,女性在职场、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也都崭露头角。


事实上,据联合国妇女署报告:要充分实现男女平权和机会均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谈矫枉过正还言之尚早。


图片来源:电影《妇女参政论者》


女权的发展短暂且脆弱: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警察还有权逮捕在街上穿裤装的女性;女性享有投票权不过百年;2018年,爱尔兰才废除堕胎禁令,女性才有掌控自己身体地权利。


直到现在,30个国家中有2亿女性都曾被实施割礼(女性生殖器切割);2011年到2020年还有超过1.4亿少女成为儿童新娘。


除此之外,对女性的偏见、限制、物化和规训依然充斥着每个女性的生活。许多国家女性还在争取最基本的权利:出生权、受教育权、平等就业、自主决定结婚和生育……


图片来源:电影《沙漠之花》


性别的偏见在阅读中也十分常见:在搜索女性书单时,我们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女性必读”书单里,都是与爱情有关的小说或散文,仿佛女性读书也只为了讨论爱情。而“男性书单“里,从历史到经济、从政治到哲学,内容丰富多才。书单的“性别之分”背后展现的,是女性被困住的那个狭小世界。


借着妇女节之际,我们编辑了一份“女权主义书单”,希望通过它们,能让你了解女性的千百年来的困境与抗争,开始思考有关两性的平等,能找到一条路通往更广阔的世界,去获得支配自己人生的勇气与力量。


01

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



《为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 

First published in 1792, proto-feminist Wollstonecraft took inspiration from the revolutionaries of her time who demanded greater rights for mankind, to advocate for an even more socially-maligned group: women. Independent, educated and intellectually esteemed, Wollstonecraft has been called one of the mothers of feminist theory, posing the idea of women as the natural and intellectual equals of men and deserving of equal treatment and opportunities nearly a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term “feminist” even existed.


《为女权辩护》一书出版于1792年,是18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女权主义基石”。
在玛丽生活的年代里,已婚女性权利从属于丈夫,没有财产、私人钱财和选举权,甚至“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个词也还没被发明。
玛丽为当时处于无权地位的英国女性大声疾呼,要向女性提供与男性相同的机会与权利,接受相同的公共教育。并主张女性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Taught from their infancy that beauty is woman’s sceptre, the mind shapes itself to the body, and, roaming round its gilt cage, only seeks to adorn its prison.

女人从幼年时代开始就被教导:美貌是女人的权杖,因而心灵要为身体塑造自己;心灵只能在它的镀金鸟笼里徜徉漫步,并且只能努力去赞美它的牢笼。


02

献给全世界女孩的书



《小妇人》

Little Women

Though feminism may not have been on her mind when she wrote the story of the intrepid March sisters in the 1860s, Alcott has influenced numerous generations of bold, loving and unconventional women. Following Meg, Jo, Beth and Amy as they grow, find love, pursue their art and endure loss, Little Women shows the many ways to be a woman, and earned a place in the hearts of feminists of all stripes.


2016年,BBC召集了全球最具权威的书评人,评选出了百年来最伟大的11本儿童读物,其中《小妇人》位居第四。
这部女性成长小说享誉世界一百五十多年,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根据自己孩提时的记忆所作。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一家四个性格迥异的姐妹如何坚守自我、主张平等、努力追求梦想的故事。
书中的女性意识:独立和自强、不要把爱情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没有人可以定义女性应该过怎样的人生等等,即使放到今天,也隽永弥新。
书中对女性成长和情谊的书写,在当年被男性视角占据的文学作品中十分珍贵。近几年,同样是讲述女性之间的友谊与成长的那不勒斯四部曲(Neapolitan Novels)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


03

女权“圣经”



《第二性》

The Second Sex

Author and philosopher de Beauvoir’s 1949 book began as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exploring why she thought of herself as a woman first and everything else second. It reclaimed “the problem of woman,” which, as she put it, “has always been the problem of men.” Sharp-witted and winding, de Beauvoir combines critical theory with personal observation for a formative work of the feminist canon.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她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权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也第二波女权主义的起点。


在书中,波伏娃对男女现状、女性地位、婚姻、同性恋等等的议题都进行了犀利地分析。


她通过历史演变的视角,探讨了女性面对的“不公”处境,冷静客观地控诉着男人对于女人的歧视、卑鄙和压迫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了女人耽于享乐安逸,缺乏雄心,对于自己弱势地位的造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西蒙娜·德·波伏娃


在波伏娃看来,女性获得解放必须依靠以下两个途径:对于生育与否的自我决定权以及工作。而这两点,尤其是第一点,在今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中,都依然是一个不曾过时的话题。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构建的。
It is man’s luck—in adulthood as in childhood—to be made to take the most arduous roads but the surest ones; woman’s misfortune is that she is surrounded by nearly irresistible temptations; everything incites her to take the easy way out: instead of being encouraged to fight on her own account, she is told that she can let herself get by and she will reach enchanted paradises; when she realizes she was fooled by a mirage, it is too late; she has been worn out in this adventure.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04

女性版的《1984》




《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

Now an Emmy-winning television series, Atwood’s The Handmaid's Tale is a gold-standard of feminist speculative fiction. The story follows Offred, a member of the fertile female servant class that is forced to survive in a dystopic near-future by serving as reproductive vessels for the ruling clas. In a time when women’s reproductive rights remain politically contentious, Atwood’s seminal novel remains as pertinent now as it did when it hit shelves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使女的故事》是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的反乌托邦之作。


在书中,阿特伍德虚构了这样一个国家——基列共和国,在这个国家一切行动都遵循圣经的指示,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行动自由,被赶出一切工作岗位,不允许拥有财产,也不允许阅读,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


有合法身份的女性按照婚姻经历和生育能力被分为几个等级,而不能生育的女性,女权主义者,女同性恋......则被送到殖民地种地或清理核废料。


《使女的故事》于2017年被改编为美剧


作者用平静克制的笔触,将“曾真实发生过(如禁止堕胎、月经警察、秘密处决、人口清洗等)”的事情融入其中,让人仿佛在阅读女性的残酷历史,也仿佛在预言未来,让人胆战心惊。而现实中最严格的“心跳法案”(孕妇只有受到“严重健康威胁”时才能堕胎)于2019年才在国乔治亚通过。


女性争取到现在的权利经历了百年,但失去可能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Nothing changes instantaneously: in a gradually heating bathtub you'd be boiled to death before you knew it.

一切都不是瞬间改变的:就像躺在逐渐加热的浴缸里,你就是被煮死了自己也不会察觉。


05

独立生存才能独立思考




《一间自己的屋子》

A Room of One's Own

Published in 1929, Woolf’s essay took on the established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time, which claimed women were inherently lesser writers and creators by virtue of their gender. Instead, Woolf pointed to the vast, systemic education and economic failures that stifled women writers of the time. As one of the foundational pieces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que, you might expect that Woolf’s words lost their potency over the years, but her clever, incisive perspective remains just as inspiring today as it was when it was published.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九十年前,伍尔夫应邀以“女性和小说”为主题在剑桥大学某女子学院作演讲。却因为身为女人,被拒绝单独进入图书馆,还被从草坪上赶了出来。话题由此展开......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收录的就是这两篇演讲稿。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展示出了20世纪初期的妇女生活,论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和女性无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历史。


心灵的的自由依赖于经济的自由。作者呼吁年轻女性们女性要勇敢而理智地去抗争,去争取独立地经济与社会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心灵自由,去创作,去表达。


I hope that you will possess yourselves of money enough to travel and to idle, to contemplate the future or the past of the world, to dream over books and loiter at street corners and let the line of thought dip deep into the stream.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拓展书单 

1.《醒来的女性》

“小说版”的《第二性》,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

2.《向前一步》

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女人」。讲述了职场女性所遭遇的困难与歧视,激励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3.《82年生的金智英》

韩国女性讲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遭受的性别不平等。

4.《女性贫困》

导致女性贫困的有早育、离婚、和丈夫失业...日本女性贫困现状。

5.《厌女》

男性厌恶女性是对女性他者化和物化,可是女性何尝不会厌恶自己和其他女性呢?

6.《天空的另一半》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7.《妇女的屈从地位》

8.《女太监》

9.《黑箱:日本之耻》

10《性别的记忆》


 

你有什么想推荐给女性的书籍吗?




妇 女 节 精 选

「点击图片  查看文章」


《纽约时报》撰写讣告:中国第一代女权运动代表人物秋瑾


影视|五部最适合女生观看的英文电影,当你怀疑人生时翻出来看看

讲述女性数百年困境、痛苦和反抗的剧集——《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芬兰:全球最“女权”的国家

中国第一位公布真实姓名和长相的性侵受害者:19岁的张蔚婷经历了什么?


papi旗下博主被家暴的视频触目惊心!家暴受害者们为什么无法离开?

「点击封面,购买最新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