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溪山拾遗】专栏:真山真水间的贵阳孔学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上)

孔学堂 2019-05-16


▲  孔学堂早、中、晚一日三景

 第一次听到孔学堂的名字,是在2014年夏,一本高大上的中英文杂志——《孔学堂》即将在贵阳横空出世,一位多年的资深编辑友人给我发来《孔学堂》编辑委员会的名单,那真是汇聚当今海内外中华文化研究者之大成者,友人叫我也出点力吧,当然,我能做的、能帮的都是一些琐事,一些具体的杂务,但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力。


 不久,收到2014年8月《孔学堂》的创刊号,致谢中有我的名字。看到发刊词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比较深刻:她的视野,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的眼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更是未来的。再一看封底的介绍,才知道孔学堂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且还是一个实体,还是一个文化传播中心。心中顿生一个问号:孔学堂为什么是在贵阳?

——题记




贵阳孔学堂,

这是一个超越你常识的地方。




 凡是第一次听到孔学堂的人,大概都会与孔府、孔庙、孔子学院联想一番,这就是常识。但是,孔学堂,它不是庙(Temple),也不是学院(Institute),它是学堂(Academy)。


 Academy一词,来自古希腊雅典的英雄Akademos,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资助下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os的墓地建立学园,设有花园和运动场。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以后西方各国的主要学术研究院都沿袭它的名称叫Academy。中国的孔老夫子,与柏拉图是东西文化思想“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是东西文明的精神导师。孔子去世10年后,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才出生,所以孔子应该是比柏拉图还早一些,尽管现在看来他们几乎是同时代的人。


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孔子与柏拉图对话》


 广义上说,贵阳孔学堂是学习、研究、教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地和传习研修基地,它汇聚海内外儒学名家,交流学术成果,开辟国学讲堂,诵读传统经典,演习文明礼仪,兼具典藏与陈列等一系列的功能。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贵州、超出了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

孔学堂云卷云舒的日子



贵阳孔学堂,

这是一个颠覆你想象的地方。




 贵阳孔学堂有多大?总占地1300余亩,我对于亩没有什么概念,如果换算成平方米就是约为东西1000米 (1公里),南北860米 (0.9公里)的矩形。孔学堂的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国家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也就20万平方米左右。 这样的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国外估计是没有这样的机构。

孔学堂全景,摄影/张杰


 当开车行驶在花溪大道中段,绿水青山间出现一片若隐若现的灰色建筑,这就是孔学堂。它的建筑顺应山形地势、按自然山水走势而建,一条主轴线的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将山,依山傍水,而不是按平原地区的坐南朝北取势。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山地省份,这么说,我脚下每一步走的都是山路,这对于我一个从小在宁绍平原长大的人来说很好奇。


孔学堂礼仪广场,摄影/张杰


 我至今还没有到访过孔老夫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所以对于孔庙、孔府、孔林就没有感性认识。也许从小学开始经历的反传统、破四旧、批林批孔的阴影占据我的记忆,一直到上大学哲学系读到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其中一个章节《先秦理性精神》里提到,“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其思想来源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继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这让我对孔子、对中国传统、中国艺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缓慢疗愈、修复的过程。


 贵阳孔学堂颠覆人想象的地方还在于它的汉唐建筑风格,视觉上恢弘大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体现孔子时代的文化氛围;它没有斗拱、飞檐,没有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它的唯一性在于选用贵州本土木建筑的特色,以灰、黑、白为主色调,非常的简洁、通透,空间有畅通、有阻隔、有园林,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动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如同在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中,可望,可行,亦可游,可居。整个建筑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花溪的山水被收进在这布局中,山光、云树、水影、溪波都收入建筑之中,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之美融通汇合,从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舒展的人文气息,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之美。


不同天气时的大成殿,摄影/张杰


 大凡来到孔学堂的学者、教授都是满心欢喜的,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先生第一次到孔学堂就这样表达:孔学堂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中国民乐家冯满天说:“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很美。相比市区里的树,我能感受到孔学堂的树都是开心的。”


孔学堂的树


贵阳孔学堂,

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地




 对于仪式感,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如果去西方、去欧洲,一定会去参观那些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自己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这是一种仪式。如果去国内的庙宇和寺院,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这也是一种仪式。


贵阳孔学堂,在贵阳风景区花溪一个开放的空间,路上,听得见鸟叫,闻得到花香。入棂星门五间八柱的石坊,过“泮(pàn)池”及“泮桥”,登上自动扶梯,面朝东方,仰望着的孔子行教像由远而近,由小而大,如果有阳光的时候,孔老夫子身披霞光,圣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经意间一回头,花溪的水、花溪的树木花草尽收眼帘,这时,没有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一种现世的敬仰、日常的意绪和内心的回馈,这是我理解的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成为孔学堂日常生活的空间组成部分。

孔学堂棂星门,张杰/摄影

9.28米高的孔子行教雕像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这一天,贵阳孔学堂举行盛大的典礼——祭礼和颂礼,450名小学生代表正衣冠、拜先师、朱砂启智、学写“人”字和长者祝辞中完成了人生启蒙开笔礼活动。

2018年5月11日,孔学堂举行成人礼


2018年9月28日,孔学堂盛大祭孔典礼,图片来自孔学堂网站


 孔学堂每年还举办成人礼、中华婚礼、敬老礼,每一个传统佳节都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仪式,我是在孔学堂第一次真正领略了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节日,也是在弥补我多年没有过过的节。比如,


 清明节,在明媚的大堂里听古琴、喝春茶,集体临“寒食帖”,体会东坡诗句“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端午节,包粽子、做香囊、射五毒、点雄黄、DIY龙舟,唱响古诗词,与诗歌一起穿越历史。


 中秋节,做月饼、制花灯、画折扇、、花道展演、特邀自闭症儿童到场举办“星月童画”画展及互动演出。

照片分别为孔学堂的清明、端午和中秋




明日续发:

真山真水间的孔学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下)




作者介绍:王碧蓉,浙江慈溪人。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90年代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先后就读于蒙那西大学艺术系和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专家学院;2011年开始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外文版主编,目前为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理事会特聘顾问,多年来一直关注近现代艺术史、民国史,著有《百年袁家》。


作者:王碧蓉



热文推荐


各大姓氏祖训,你的祖训是什么?

这48个容易用错的成语,你肯定用错过

25个汉字,藏着25个成语,你能猜对几个?

50句国学经典名句,读懂受益匪浅

这些诗词,小时候觉得不过尔尔,长大后再读泪流满面

【溪山拾遗】专栏 :花溪景美,情长,还有一个精神高地孔学堂(下)

【溪山拾遗】专栏:花溪景美,情长,还有一个精神高地孔学堂(上)

“溪山拾遗”征稿! 期待你的故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