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囟、后囱穿刺术
新生儿在疾病诊治申常需经静脉采集血液以供检查,因在四肢、头皮及颈部的浅静脉穿刺不易成功,常在失败后改用前囟或后囟穿刺取血。前、后囟穿刺术是以穿刺部位命名的技术,实际上是将针穿入硬脑膜静脉窦内。经囟穿刺取血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前、后囟未闭合的婴幼儿。
(一)应用解剖学基础
硬脑膜静脉窦为两层硬脑膜形成的腔隙,内衬有内皮,其中流动着血液。前、后因穿刺术所穿入的硬脑膜静脉窦为上矢状窦。上矢状窦在大脑镰上缘,颅顶骨矢状沟内,前方起自盲孔,向后终于窦汇。
囱是新生儿颅盖各骨间尚未骨化的膜性结构,主要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位于额骨与矢状缝前端之间,呈菱形,出生后第3个月其直径为26mm,面积为137mm2,男性略大于女性。前以后逐渐变小,通常在1~2岁司闭合。后囟位于人字缝与矢状缝相交处,其形态有多种;其中三角形占46.9%始,还有点状(将要闭合)、人字形及椭圆形。后囟多在出生后2~3个月闭合。前、后囱处从皮肤到上矢状窦的软组织厚度分别为4.0~4.5mm和4.5~5.0mm。
(二)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前囟的穿刺点选择在前囟的后角正中,后囟的穿刺点选择在后囟正中。
2.体姿参考 前因穿刺取仰卧位,后囟穿刺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助手右手托着颈部,左手固定头部,使上矢状窦与操作台面垂直。
3.穿经结构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帽状键膜及囱的膜性结构达上矢状窦。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可用执笔式持注射器刺入。前囟穿刺时在穿刺点针与头皮间斜向45。进针,针尖指向眉间。后囟穿刺时在穿刺点刺向颅顶方向,针与头皮角度呈35度~40度。穿刺深度4~5mm,不超过lOmm。新生儿后囟穿刺易于成功。稍大的婴幼儿应选前囟穿刺。前囟处上矢状窦较细,穿刺难度较大。穿刺时进针方向应沿头颅正中矢状方向,不可偏向两侧,以免损伤脑组织。要边进针边回抽,有落空感后即停止进针。针头不宜过粗,囟硬脑膜缺乏弹性,拔针后针眼不会立即自行闭合,应行局部压迫片刻,以减少漏血。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公众号:HYS980151516
更多医学知识尽在好医生QQ空间: http://980151516.qzone.qq.com/
如有好的文章,麻烦发我QQ邮箱:980151516@qq.com 与大家一起共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