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那么多 短效、中效、长效、预混怎么选?
不同剂型的胰岛素各有特点,唯有合理选择,才能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哪些情况适合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便于调整剂量,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好血糖,适用于下列情况:
1. 在胰岛素治疗的最初阶段,用短效胰岛素来调整和摸索胰岛素用量;
2. 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抢救;
3. 严重感染、大手术、心脑血管卒中等急性应激状态;
4. 控制餐后高血糖;
5. 与中、长效胰岛素配合使用,对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
6. 用于胰岛素泵的治疗。
哪些情况适合用中、长效胰岛素?
中效及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联合治疗:三餐前用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2. 替代治疗:三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效胰岛素的作用维持时间不足 24 小时,因此,有些患者可能每天需要注射两次(早餐前、晚睡前),否则,患者可能会出现晚餐前基础血糖偏高。
哪些情况适合用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由于东方人的饮食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升高更为显著。而预混胰岛素是由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可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
因此,预混胰岛素对多数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尚存部分胰岛功能且血糖波动不是太大的 2 型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但对患者饮食配合要求较高,早、晚进餐时间最好相对固定,必须在餐前 30 分钟皮下注射,以保证药效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同步,否则,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增加。预混胰岛素另外一个缺点是,部分病人午餐后血糖控制欠佳,需要午餐时加服一片降糖药(如阿卡波糖、诺和龙等)控制午餐后高血糖。
临床上,预混胰岛素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患者 HbA1c>7.0%,且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可以用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
2. 接受「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以后,为了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可以改用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3. 强化治疗方案。
总之,胰岛素有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预混胰岛素等多种剂型,不同剂型的胰岛素各有特点:
超短效和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剂量调整方便,既可皮下注射,也可静脉滴注,主要用于补充餐时胰岛素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救治;
中、长效胰岛素起效慢、药效持久,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滴注及急救使用,通常是与口服降糖药(或短效胰岛素)联用,用于补充基础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可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主要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且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 2 性糖尿病患者。
相关阅读
干货 | 糖尿病患者 5% 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 4 U 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且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代谢的产物为乳酸,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并不适用于肠外营养中的能量供应。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