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这样处理就对啦!
高血压是全球第一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据估测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高达2.7亿,防控形势严峻。大家经常听到关于高血压的各种知识,但时不时也有人问我低血压怎么办?严重的低血压可以出现晕厥,也可以因心脑血管低灌注而出现心梗或脑梗塞。相对高血压,关于低血压的知识大家更加陌生,今天和大家说一说。
再谈血压的形成
血压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由4个因素决定:心脏的心输出量(决定血液流入动脉腔的速度)、血管腔的容量(大动脉的弹性决定动脉腔容积的可变化性)、远端小动脉的阻力(决定血液离开动脉腔的速度)、身体总血液量。
大家想像:
(1)收缩期血液从心脏快速流入动脉腔,流入速度快于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内总血液增多,压力上升,形成收缩压。如果从心脏输出的血液不足或因为血管腔较大而相对不足,就会使收缩压变得较低,尤其是体位改变到直立位时,因为重力原因上半身的血管腔会充盈不足。
(2)舒张期心脏不再泵血液进入动脉腔,这时没有流入,只有经小动脉、毛细血管流出,动脉腔血液量下降,压力下降。如果外周动脉阻力下降,或舒张期时间较长,就会使舒张压较低。
可以看出,容量、阻力和心输出量三大因素都很重要,都可能是低血压的原因。
体位与血压
在正常人体,由卧位或坐位转变为立位时,因重力原因,血液会从上半身流向下半身,导致上半身的血管腔充盈不足而压力下降。但聪明的机体很快通过压力感受器传递到脑部中枢,再经由交感神经发出命令,使血管收缩,将下半身的血液重新挤回上半身,从而保证上半身尤其头部的血压基本维持稳定。
但如果这样的感受和指挥系统出现问题,就不能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及时收缩血管,从而会导致头部的血压下降而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或在使用影响神经系统药物的患者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卧位或坐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下降20/10mmHg为体位性低血压,是最常见的低血压表现形式。其它还有持续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血管迷走性低血压等。
常见导致低血压的疾病和状态
1、遗传性生理性低血压。
2、神经系统损害:高龄、脑卒中、脑萎缩、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导致血管压力反射不灵敏。
3、重度消瘦、营养不良、久病卧床,导致血管压力反射失灵。
4、酒精、麻药、某些抗神经、精神、心理药物、降压药尤其是特拉唑嗪等、过敏、迷走反射等扩血管因素。
5、贫血、利尿剂、透析、严重腹泻、过度低钠清淡饮食等导致容量不足。
不同低血压的处理方法
1、生理性低血压
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年女性因为遗传的原因,血压维持在90/60mmHg左右,但没有任何症状,不影响任何工作、学习和生活。这就属于正常状况,不需要任何处理。
2、症状性低血压
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昏沉、黑矇、走路不稳、甚至晕厥,尤其是在直立位易出现。
(1)准确评价血压。测量卧立位血压,先测量卧位血压、再测量直立后1、3、5分钟血压。评价低血压与症状的相关性。
(2)分析低血压的原因,见前文,看是否存在可改变的原因。
(3)健康教育。教育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哪些因素容易出现低血压、哪些形为可以避免或减轻低血压、如何在出现低血压时做好自我保护。
(4)生活方式改变。缓慢改变体位、多饮水尤其是淡盐水补足容量、穿弹力祙等。出现低血压症状时要及时采取卧位,并多饮水。尤其要避免盲目含服硝酸甘油,这样更会加剧低血压。
(5)纠正低血容量。如纠正贫血,及时补足因腹泻、利尿、透析而导致的液体不足。可采取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
(6)纠正血管过度扩张。如纠正过度使用的降压药,尤其是α受体阻滞剂。纠正过敏、感染、中毒、酒精中毒等。
(7)适当运动。消瘦、体弱、久病卧床的人,应适当锻炼和增加营养,恢复血管反应性。
(8)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等皮质激素,保钠贮水,提高血容量和血管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也可应用米多君等α受体兴奋剂收缩血管。
(9)折中原则。在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时,采取折中原则很重要。避免过高的卧位血压,也要避免过低的直立性血压。此时补足血容量尤为重要,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再尝试适当降压。
相关阅读
低血压,一个容易被女性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怎么办?
所谓低血压,一般指血压低于90/60 mmHg。但对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已经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而言,血压尚未低至这一水平即可出现血压过低相关的临床症状。高血压有害,血压过低同样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低血压最常见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体质虚弱者以及老年人,其危害性以及处理原则因人而异: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特别是青少年),低血压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重在预防。首先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是防治低血压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可以选择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比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其次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在生活中合理搭配膳食,不偏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夏季是低血压的高发季节,血压偏低的人要注意多饮水、补充血容量,适当多吃一些含盐量高的食物,防止血压过度下降。低血压者应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老年人要特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高血压患者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更换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平时要注意变更体位时的速度,比如起床或由坐位起立时不要过急过快。餐后低血压者,可尝试餐前适量饮水、餐时不要饮酒、餐后适当休息、少食多餐等措施。如果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低血压,危害不低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低血压所引起的损害,却易被人们忽视。血压值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俗称低压)低于60mmHg,就被视为低血压。
一、发生低血压的原因
①药物:如患有高血压的人服用降血压药过度会引起低血压;
②排尿:排尿时由于尿液的排出,腹内压突然下降,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一过性低血压昏厥;
③体质差:年老体弱的老年人患病后长久卧床,会导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再加上营养不良也易发生低血压。
④体位改变:当体质虚弱、长时间平卧或者坐位的病人,在突然站立起来时,容易发生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摔倒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二、低血压的危害
低血压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其危害主要是造成人体各个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导致大脑正常功能的受损,常常会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致骨折。另外,还会导致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精神疾患。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塞和心脏梗塞。
三、低血压的预防
低血压具有诸多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也应当像高血压一样重视它。老年性低血压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如降压过度者应暂停服降血压药,患有贫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时要及时诊治;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穿弹力袜,体位改变要慢,不要久站,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每变换一次体位,要休息2~3分钟;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饮水多喝汤,每日食盐和脂肪摄入量可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则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旭光.调治低血压食疗效果佳[J].东方药膳,2017(2):60.
2.裘影萍.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J].家庭医学:上半月,2017(1):16-17.
谭茗月.低血压的危害[J].家庭医生报,2009年4月13日第002版.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