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YISHENG导语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要倒了,扶起来就难的。
2019年12月24日凌晨,又一位医生被凶徒杀害,场面残忍我不忍直视,犹如ISIS恐怖组织残害平民,一刀一刀。她是一位美丽亲切的女性,是一位男孩的母亲,也是同事们心目中可敬的大姐。
根据网上流传的杨文同事写的文章我们得知:杨文医生被害案中的患者,是一名95岁的老太太。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12月4号患者到医院就诊时杨文医生首诊。患者来时呕吐、纳差、意识不清,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输液后无好转,就一口咬定是医院给治坏了。
杨文医生死后,罪犯家人,也就是那个95岁老太太,立即被升级成超级vvip待遇,领导火速组织全市顶级专家紧急会诊,全力以赴免费救治,积极安抚家属情绪。新浪新闻报道:12月27日下午,民航总医院举办追思会,600余人参加。追思会上,在追思会上,杨文同志生前同事、领导与大家共同追忆杨文同志。广大医务人员表示:一定发扬大爱无疆、仁医仁德的人道主义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消除更多患者的病痛而努力工作。看到这段荡气回肠的话,我感动的哭了,哭的像个傻逼。
患者:麻烦问一下,你们科最擅长看高血压的李医生去哪里了?
为了防身健体,也为了自卫。医院保护不了我们,我们自己保卫自己总可以吧?
患者:麻烦问一下,你们科救治危重病人水平最高的何主任好久没有上门诊了?
看医生的朋友圈,大家已经没有心思谈论如何提高医术了。人都要被砍死了,医术再高有个鸟用?
据说,正在学校读书的医学院学生看到杨文医生被害的视频以后,坚决表示毕业之后不从事医生这个职业。
医患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现在成了世仇。你恨我,我恨你。今天中午黄哥上班时,有一个患儿家属插队,我同事上前制止。这货(对,不能称之为人)说:怪不得医生被杀,活该被杀!
为了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越来越多的病人会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怨谁呢?怨医生没有医德?怨病人没有病德?还是怨......
近年来,不少观众被影视剧中塑造的医生形象实力圈粉了。
他们的人设通常生活优越、光鲜体面,优雅之余,还有一双能分分钟起死回生的妙手。
然而现实中,医护人员更多的是每隔几天就要上一个夜班,全年基本无休且随时待命,手术常有,甚至上个卫生间都要一路小跑,生怕耽误一分钟的诊治时间。
想悠闲地休息?几乎不可能。不轮班的时候,可能还要参加数不清的专业培训、学术讨论以及科研项目。
最关键的是,一到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很多医生都会苦笑地来一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毕竟,从选择当医学生的那一刻,高难度的闯关模式就开始了。
一入医门深似海,只有经过最严格训练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生命的工程师”。
医学生一个学年的教材能比得上普通本科生四个学年的书,每学期开始,医学生们都是带着拉杆箱去领书的。
本科教科书堆起来比一个人都高。就拿《内科学》这本书来说,全书有165万字,厚4厘米,重1.86千克,拿着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知识。捧着它在图书馆绕圈背诵,一背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和健身房负重拉练没什么区别。
内科学只是冰山一角 ,与之旗鼓相当的,还有外科学、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等等,每一本都足以让你寝食难安。
本科医学生教材,被誉为”蓝色生死恋”的系列丛书。
到了考试周,这些如同字典一般厚的医学书几乎需要全书背诵。像复习病理考试,首先你得看上千张的实物图片,每张图片都需要准确知道是哪里的组织、什么病变类型,看上个一星期,保证脑海中已全是花花绿绿的各种细胞,好似万花筒。
问问老师考试重点?一句“患者会按照重点生病吗?”绝对能够结束一切话题。
当别的专业花前月下享受甜蜜,你还在抱着书本苦读……
不过只抱着书本苦读是不够的。解剖、实验课上你得变身成个壮士——
解剖实验课前搬运大体老师(尸体标本的尊称);面对生龙活虎的实验动物们,你要下刀稳准狠;要是遇上局部解剖考试,早上起床直接去解剖室对着尸体啃面包,晚上说不定还得通宵和尸体过上刺激的一夜。
做实验,一站就是一天;每隔几分钟就得盯一下或者调整一下,就这样来来回回等上几个小时属于家常便饭;一旦不留神出了点小偏差,努力了几天乃至几个月的心血就要从头开始。
之前有一组《医学生是如何炖一只鸡》的照片走红网络。
医学生靠他扎实的解剖功底将一只鸡神奇脱骨,网友直呼涨知识,只有同行们不屑一顾,“雕虫小技,唯手熟尔”。
经过了五年地狱般的磨砺,背书背到发际线后移,再通过第五年医院实习的缝皮换药写病历,恭喜,你终于……顺利通过第一关,进入下一关了。
本科毕业了?恭喜你,总算看到门槛了,开始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吧!
目前,我国省级医院基本学历要求达到博士、硕士;地市级医院至少也要求是硕士;部分硕士、本科毕业生只能去二甲医院,专科毕业生只能去县级以下的医院。
而乡村医生不仅工作环境艰苦,在收入、职称等待遇方面均无法与城市医生相比,现实压力下,一些医学类高校生从踏进校门起便认准了考研读博,更加加剧了城市医院“一门难进”的现状。
专硕的培养各不相同,有的学校如同科研型一样一开始做实验,有的是如同大学第五年时候一样的医院实习,进行临床轮转,还有的是两者相结合。
总之,一个医学硕士生,通常是工作日的晚上在学校学习诸如伦理、法规、统计流行病等等一系列课程,而工作日的白天,则在实习医院的科里做临床工作。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还需要接触的一件事叫做“规培”,也就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几乎每个工作日的清晨都要和导师一起去病房查房,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临床知识;写病历也是最常做的事情,就算现在已经开始推行电子病历无需手写了,这依旧是一项浩如烟海的工作;还有一件最头疼的事情——拉钩。
在外科手术中,皮肤肌肉切开后,为了保证手术视野,需要用拉钩将皮肤肌肉分别向两边拉住,拉钩很累,毕竟肌肉会收缩,必须很大力气才行,一般一场手术下来拉钩的人都累得不行,通常中途还会换人拉。不要觉得苦和累,这是实习生观摩学习的最好机会。
随着耳濡目染以及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独立缝合皮肤,手术前与家属谈话,换药拆线,值夜班……一项一项技能都会在专硕期间解锁。
当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及在此期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后,你就可以拿到刚刚解锁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四本证书。
被称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卡大概需要经历2-4年。目前,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实行“5+3+X”的制度,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至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第一年要接受心血管外科以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其中包括麻醉(两个月)、体外循环(两个月)、监护(三个月)、影像(两个月)、介入技术(三个月)的培训。
在后两三年,接受的则是先天性心脏病、获得性心脏病以及新包、大血管病等各个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最终获得合格证书。
快结束了?怎么会!如果想要读博,还要再加若干年。至于难度,只增不减。当然——
如果本硕连读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可以为上述过程减少1年;
如果就读纳入专科医师规培试点的临床专业型博士学位,可以节约2至4年的专科医师规培时间。
无论如何,一个医学生若是19岁开始读大一,如果一切顺利,至少平均11年医学学习经历,大约4017个日日夜夜,将近30岁尚能开始职业生涯。而这个时候,同龄人可能已经娶妻生子,积累下人生第一桶金了。千辛万苦走到这一步,然而,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
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柳叶刀》在388期发表一项研究《10年间中国医学毕业生的培养与损耗趋势:全国性数据分析》,据研究者统计,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超过84%的中国医学毕业生最终不会当医生。
他们都去哪了?2017年的时候,北京西直门的一家名为“柳叶刀”的烧烤店开业了,与普通烧烤店不同的是,它由16位来自清华北大的“学霸”医生联手打造。
我只能讲到这里了,就以下面这个《天下无医》的视频结束今天的文章吧。
悼我同袍!严惩暴行!!
我接力,请尊重医务人员!
杀医者答记者问(传疯了)
医院辟谣,你真的看懂了吗…
再沉默,我们终将老无所“医”
沉痛!又一位医生猝死,今年第N位!
北京杀医案许多细节流出,让人无法直视!
7起杀医案凶手被判死刑,暴力伤医零容忍!
民航总医院就杨文医生被害事件发布相关通报
女医生被扎身亡细节还原:患者家属没有任何愧疚
民航总医院恶性杀医事件背后:凶手孙文斌是何许人?
「突发」急诊科女医生被砍伤致死!平安何时成了“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