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分阶段治疗方案
来源:“HAOYISHENG”微信号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尤其是2岁以内最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及溃疡。病程1周左右,很少复发,一般预后良好,皮损愈后不留疤痕。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循环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易导致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临床工作中我们将不同发病阶段的患儿进行分阶段管理,规范化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阶段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给予利巴韦林口服或静点;对发热、呕吐、腹泻等对症处理。
2 神经受累阶段
患儿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肌阵挛、抽搐或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2.1严密观察呼吸、脉搏,如有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节律不齐,双肺痰鸣音,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准备应用呼吸机。
2.2头保持正中位,抬高15~30°
2.3 积极降颅压 静注甘露醇1. g/(kg·次), 1次/4~6 h, 20~30 min;必要时可交替应用速尿1~2mg/(kg·次), 1次/8~12 h,静注;白蛋白。
2.3神经系统受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补充抗体,封闭抗原。丙种球蛋白总量2 g/kg,分2~3 d给予,心功能差者应缓慢滴注。
2.4应避免患儿哭闹,适当给予镇静;
2.5积极控制惊厥和高热,限制液体入量;
2.6尿潴留者给予导尿,避免按摩排尿;
2.7此期尽量避免腰穿,防止脑疝发生。
3 心肺衰竭阶段
此阶段为手足口病最危重期。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病基础上,突然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出冷汗,心率快,吐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增多,血压明显异常,频繁的肌阵挛,惊厥和(或)意识障碍加重,以及高血糖、高血压、低氧血症,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肺实变表现。处理方法为:
3.1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
3.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的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3及早气管插管,确保呼吸道通畅,确保氧的供给;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立即给予呼吸机进行正压机械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为80% ~100%, PIP(吸气峰压)20~30 cmH2O, PEEP(呼气末正压)4~8 cmH2O, f(呼吸次数)20~40次/min,潮气量6~8 ml/kg,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④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治疗,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 mg/(kg·d),3~5 d。
⑤根据血压和循环的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硝普钠、酚苄明等以解除高血压、改善微循环,血压下降可予肾上腺素等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并酌情应用强心剂药物,以纠正心肺功能衰竭。
⑥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者可予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
⑦应用西咪替丁、洛赛克等防治消化道出血。
⑧退热、止惊,保持酸碱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及DIC的发生,保护各脏器功能。
4 生命体征稳定期
此期患儿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但可留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应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予支持疗法,促进各器官功能及神经体征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