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店人:你真的了解客人吗?

2017-07-04 彭雪蓉 酒店高参


【酒店高参专栏作家 彭雪蓉】酒店人天天在喊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要用心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可是为什么客人真满意的少,不满意的多。也许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谁是我们的客人?我们真的了解客人了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客人想要的吗?
 


谁是我们的客人?谁又不是我们的客人?


教科书上对市场的定义是:“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可是我们怎么去识别我们的目标市场?谁是“现实”的购买者,谁又是“潜在”的购买者?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我们可以预测整个行业的潜在市场,但我们很难去衡量单个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因为客人有多种选择。
 
酒店行业就是这样一个缺乏硬性技术近似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有独特资源的酒店除外),大多数同质性高的酒店很难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但有两点可以确定:
 
第一,大盘客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客人。酒店行业需求的整个大盘走向对每个酒店经营非常重要,大盘决定了分到每个酒店的均量。


第二,竞争对手的客人是我们的客人。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替代性高,这意味着抢别人生意的机会很多,当然生意被抢的概率也不少。产品同质的前提下,服务差异化和营销就成为争取客人非常重要的手段。
 

客人总是喜欢更便宜或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酒店在给客人提供方案选择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更便宜或者性价比更高的方案。试想下,对于城市新锐中产(据说是年收入10-50万的人群)而言,哪些酒店是真的住不起?


一旦客人遇到心仪的酒店,预算的上限是可以被不断突破的。而这个上限一旦突破,就再也没有办法将就。做营销,我们就是不断帮助客人去突破预算的上限,让客人体验到更好的产品。
 
因此,性价比不再是消费者选择酒店产品的黄金标准,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酒店支付更高的价格,心价比会成为消费者选择酒店的新标准。
 
除了消费水平更具有弹性外,新生代消费者对酒店消费场景、时间、档次等也更具有弹性。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把酒店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常态,“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越来越多被付诸于行动。
 
沿着这个问题往下问,互联网时代的客人是更理性了吗?是,也不是。习惯性搜索成为互联网时代用户消费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这让消费者看起来更理性。但消费者很难抵抗打折等促销诱惑,结账时总会买很多或者不需要的商品。所以,消费者依然没走不出有限理性的魔咒。
 
但酒店这个行业很特殊,消费者对促销的免疫力会更高。如果没有住宿的需求,我们不会因为一个酒店从2000降到了200就去购买。酒店产品不可移动,而我们未来的旅行计划未知,很多酒店还不足以成为旅游目的地。
 
如果我们有住宿需求,也不太会等到促销时购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出行的时候还是喜欢提前预定酒店以降低不确定性。所以,今夜特价这种当天限时折扣的酒店预订平台很难存活。

 


客人总是喜欢更潮、更新鲜的?


 
新生代消费者(90后、00后)和老几辈的差别有那么大吗?工作多年后回炉读书,有幸和85后、90后成为同学。每次听人说90后有多么与众不同的时候,我就有种难道我认识了一群假的90后的错觉。我们对新生代消费者的认知似乎存在一些误解。


个人认为,90后与“老人们”的差异,更多是年龄的不同,以及大环境差异下年轻人青春表达方式的不同。但青春的本质我不认为有什么实质性差异。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另外,年轻人也是“人”。片面强调年轻人的“年轻”,而忽视“人”的共性来设计酒店产品是本末倒置。年轻人对新潮、时髦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对产品舒适度本身就没有要求。所以,潮牌、网红酒店还是需要在产品和服务本身下功夫,否则很难获得长期的市场成功。


客人到底需要什么?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


 
这是一个变化很快、规律难寻的时代。我们很难把握客人的心理和习惯,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人心在变,但人性没变;知识在变,但智慧没变。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爱、被理解、被肯定,拥有自由和安全感,活得有尊严和有意义。
 
我们的酒店能给客人提供这样的体验感吗?即便是顶级豪华酒店品牌,对大多数客人也未必能做到。
 
因此,洞悉人性、尊重人性、修炼智慧,不断更新客户知识,我们才能更贴近用户,提供更好的酒店产品。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作者简介:
彭雪蓉,酒店高参专栏作家、浙旅蝶来酒店集团首席硏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系讲师。


延伸阅读




酒店试睡员、酒店招聘、酒店冲榜、酒店专访、任命发布、新闻投稿、申请专栏作家请加小编微信号:hoteln


阅读原文进入高参社区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