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铿锵八人谈,让中国孩子的阅读和世界同步

爱阅公益 爱阅公益 2020-08-20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并成为终身阅读者,请点击上方“爱阅公益”关注!


推荐和评选书目的出现,是阅读活动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推荐书目可以帮助读者确定阅读目标,解决阅读需求与大批量文献信息传播的供求矛盾。


今天这篇文章是4月2日第一届爱阅童书100发布会上,爱阅童书100的八位终评委员会专家就主持人所提问题进行的一对一回答



问题一


您为什么愿意承担评委主席这份艰巨的工作?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何深远的影响?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爱阅童书100专家评委员会主席


第一个问题,所谓艰巨的工作,其实在这个过程工作做下来,没有觉得多么艰巨,因为在座的7位评委专业水平高,而且合作的素养也非常高,在这个过程中工作的非常愉快,大家非常有成效的来做这个工作。倒是工作繁忙,确实是事情很多,对这个书目的确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个季度要去读书要去评选,年终还要集中评选,花的时间精力的确非常多。如果不是一个公益的事情,可能就不一定做这样的选择了。

 

第二个问题,关于阅读和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成长,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发言中已经有所接触了,关于语言的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价值。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心智成长,语言的发展更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育界,对他的语言观上,比较共通的认为“语言就是我们人类交际的工具”,这是一个总称,对它的性质的判断。

 


但对语言是工具这样的语言观我个人是不赞成的,我认为语言是我们人认识世界和表达自己心灵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讲,语言就是我们人自身,语言不是工具,我认为它是人的心智世界的建构物和创造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孩子他的心智的发展其实就是语言世界的发展,而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我特别赞同胡适先生的一句话,胡适先生说我们人有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语言,同时还有文学语言。

 

他对文学语言评价非常高,他说任何国家的母语都不是专家学者规定出来的,它是文学家创造出来的。在语言里,和日常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是最好的语言。我认为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儿童文学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学说话的孩子,你每天不给他读故事,天天打开电视让他看新闻联播,那种语言他能不能学得会,能不能通过那种语言建立他自己的心灵世界。我觉得儿童文学的阅读是发展儿童语言最好的资源,也可以说是他心智发展的一个最好的资源。儿童阅读对他的精神成长应该是最有推动力的。

 

问题二


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在推动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作用?  


王志庚

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兼少儿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分会副主任。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全民阅读、全民推动,公共图书馆或者政府机构组织作为国家力量,随着我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现在民间有很多的在推动公益事业,包括以阅读为重要的形式在推动的。

 

现在从全民阅读角度来讲,国家有非常重要的立法,公共图书馆法,法律当中明确规定了全民阅读社会参与,从图书馆主要的推动渠道来讲,国家会负责县级以上图书馆建设和运营,县级以下的交由社会来进行组织、管理和运营。应该说以阅读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民营组织,包括法人和社组织基金会,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在国外,全民阅读也是由很多社会组织再推动的,图书管理员在这个当中也发挥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毕竟全民阅读不是说仅靠政府资源或者是公共资源就能够满足的,特别是对于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角度讲,有一个均等化或者便捷化的问题。这些中心制的图书馆或者在城区里进行服务的公共文化单位,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很多的场馆服务半径有限,特别现在在阅读这个方面,不仅仅说需要一个场地,需要有书,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有人。



一定要有一批从事阅读推广的人士,无论是图书管理员、编辑、作家、画家,包括普通的妈妈。对于阅读的推动,主要应该是民间的力量在服务终端人群上更有覆盖率。


全民阅读,儿童优先,我们现在国家正在推动的全民阅读,包括爱阅基金会正在做的“阅芽计划”,还有小学图书馆的目录,包括今天发布的童书100,还有很多学术组织和各种各样的实体在推动阅读,这些都是政府对于公共阅读服务的一个重大的补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阅读,全民协作,才能把儿童的阅读、全民的阅读推动起来。

 

问题三


在2017年出版的新图书中,图书出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

 

王林

儿童阅读专家、2016年“全国十大读书人物”。曾担任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信宜图画书奖评委。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2017年为爱阅童书100读了很多的书,之前读了更多的书,就是为了做《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3600本+200本的书目,也有很多朋友一起来完成。这次2017年在朱老师的带领之下,还有好多伙伴一起,这100本相对来说阅读量还小一点,这是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确实我们在选的时候,好书太多了,有点难以取舍,各个组都有这样的问题。刚刚报告的数字,现在到4万多种,但是其实另外一个无法具体来报告的感受,质量可能提升的速度比数量还要快。今天在这个场合基金会能够给出版社这样一个证书也罢,一个奖状也罢,我觉得是对他们的尊重,是对这些令人敬佩的出版人们他们的眼光,他们的专业,他们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把握和探索,选出来的一本本好书。我们评委在评的时候也觉得非常喜悦,为中国童书的发展,的的确确已经达到白总原来一直说的让中国孩子的阅读和世界同步,真的有这样一个感觉。


具体来说,台上坐了八个人,有四个都是刚从博洛尼亚回来,正在倒时差的阶段。我自己在博洛尼亚的感受,有一个报社采访李学天社长,记者问他是不是中国的童书出版已经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学天社长给他改了一个字,说是“走近了”,接近的“近”,还没有走“进”。我觉得这个判断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一个方面是发展迅速,另外一个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四


您是科普系列图书《少年时》的创始人,您认为儿童阅读优质的科普童书最直接的效果是什么?

 

杨鸣镝

少年时、小多传媒创始人,国际化素质教育先行者。旅美媒体人。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我想讲两个事,一个事是我这一年参加下来这个项目,我内心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我觉得爱阅童书100这个项目非常好,立意非常高。这个特别重要,包含了几个东西,一个东西是专业性,一个是意义,还有一个是持久的能力,我们整个评选过程具备了这几点。


我想稍微把这个专业性更深入地讲一下。我用我自己的经历讲一下,我原来是从事传媒的,后来从事出版,现在在做一些教育工作。在传媒的时候,我第一份工作大学毕业在BBC,在BBC的时候我热情挺高的,有一天记者跟我说,我们要去北京火车站,去录5点钟时民工们从家乡返回的声音。我说太早了,火车声音不都一样吗,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然后记者说不行,因为我稿子第一话是,我现在站在北京站,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5点钟,我的身后是春节从家乡回来的人群。这么一个细节,在我参加工作后给了我一个特别深的记忆。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钟表师,他给别人修钟表的时候,在钟表的里头刻得特别精致。别人问,你钟表里头为什么搞那么精致,谁都看不见,这个盒一盖就看不见了,他说上帝能看见。这个专业性体现了这些东西,往往是蕴藏在这些细节里的。我觉得李文理事长他们的公益整个细节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所以立意真的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我是参加科普小组的评选,我看到科普的书籍已经有一个变化或者正在产生这种变化,什么样的变化,原来我们的科普书特别重视知识,现在开始有一些科学的编辑更重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个科学精神非常不一样,包括几个东西,从欧几里得时代推理逻辑方面,还有数学的定量分析,最后还有你说了什么,你得有一个实证,你得能够证明。

 

还有一个是科学方法,我这次带着全家回来的,先去了博洛尼亚,又到了北京,今天我跟我的小孩,他18岁,他是从美国出生长大的,我跟他说雾霾的事,我说你别老在这抱怨,我说其实北京的雾霾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这几天又复发了。他说你有没有看数据,你说它好转了,它的平均值是怎样的,我今天早上刚查的平均值怎么样。然后他爸爸又说了学校录取的事,好像录取率某一个大学今年挺高的,在群里看到好多小孩被录取了。他说你这个话就是有问题的,这个大学的录取率7%,你觉得高吗。


好多东西他已经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实际上是他套用了很多科学的他学到的,在科普书中在课堂中得到的一些东西。美国这些方面,在科学的教学方面走在挺前头的,中国正在追上,在课标里现在又加了一年级就要有科学课。阅读什么样的书籍,真的影响一辈子的思维习惯,从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甚至于你因为拥有了这个能力,因为你走在别人前面,你拥有这些能力的时候,它会给你带来一个幸福的人生。

 

问题五


高品质的童书和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明舟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感谢李文老师选定今天这个日子作为我们爱阅童书100的发布会,我们觉得非常欣慰和荣幸。


高品质的儿童阅读能够成就高品质的人生,高品质的人生组成了我们高品质的民族的质量、国家的质量,也是人类未来的质量,在这点上我是坚信不疑的。


英语有一句话叫“You are what you read”,就是你读什么样的书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经常从几位外国朋友那说起,他们老问我一个问题,从十年前开始他们就问我,说中国的孩子在读什么?经常被问这样的问题,我其实是一头雾水,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没有孩子,我有侄子、侄女,他们读什么书,他们小时候我知道,但后来他们长大了我也不知道了。我就很奇怪,我说你们为什么老问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士,跟我们中国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很有关系的一位专家,他很认真严肃的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早晚,中国将领导世界。中国的孩子将领导世界的孩子,也就是说你们的孩子将领导我们的孩子。世界未来是什么样,决定于中国的孩子是什么样。我们非常想知道我们的孩子将被什么样的人领导。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读什么书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非常想了解中国孩子到底在读什么书。


我听他讲完这些话觉得很受震动,也很感动。我就跟着王林老师,王林老师是我的领路人,海飞先生是把我领到儿童读物这个圈里来的人,王林老师是把我领到阅读推广人队伍里的人,我跟着王林老师在全国各地跑了很多地方,也跟学生有直接的接触,我了解越多越发现,确实还是有不少问题的。在了解的过程里我自己也学习到很多,包括我们跟各位专家进行各种评审、评选等等,这些过程里让我更近距离的了解中国孩子在读什么,同时也帮我再重新回到童年,给我补了非常好的很多课。


在李文老师他们做的爱阅童书100这个项目里,我觉得是在我近年来做过的国际国内的各种评奖里,我认为是我最受感动和最有尊严的一次,因为我们真正是自己全身心的来投入,虽然有时候忙的被组委会的同事追的很狼狈,因为实在是太忙了,我去年筹备了一整年的博洛尼亚童书展,我原来在中少总社工作,那边的工作也特别多,它作为承办单位,有很多工作我是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两边都不好意思,但是我还是竭尽全力来参加了这个过程。跟各位评委老师反复研讨,有时候甚至是争论、争执,这些过程让我觉得非常幸福,我也为那些孩子感到幸福,中国的能够用到这些书的孩子,能够用到这个书目的各类的组织,他们如果看了这样的书长大,他们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



中国目前各种书目、评奖非常多,多到泛滥的程度,我记得有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在童书这个问题上一点不耸人听闻,本来孩子的童书就少,课业压力大,好不容易有点时间被庸俗的粗制滥造的书占据,很高兴看到咱们的书目选出来的这些书,能够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在这里也是作为参与者,也是作为合作者,应该向爱阅基金会致敬,也应该向各位出版单位、编辑、译者、作者,向大家表示祝贺。


说起高品质的儿童阅读,当然首先是高品质的童书,有了高品质的童书才有可能有高品质的阅读。我们评选就是选高品质的童书,它的水平如果能够有一个标准,大家能比较认同,国际安徒生奖,朱老师带着我们评审这100本书的时候,用的就是像评奖一样评这个书单。


国际安徒生奖是我们大家相对比较了解的,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中国要逐渐走国际舞台中央,我们经常讲要用中国智慧参与全球治理,我们也经常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儿童这个角度,从人类的童年和人的童年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做童书的选择和推广,其实就是在扎扎实实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介绍的书单,我特别注意到,我们选书的时候,除了照顾到我们自己的民族自信,也兼顾到世界各国最优秀的童书。在这点上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又有国际视野,作为人类领导者至少是最主要的一部分,能够担当起人类未来的命运。


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特别让世界认可的奖项或者标准,说起来标准,是人来做的,即使是一个国际标准,或者某国的标准,一定是那个时代的那些人来做的,中国这个时代,可能就是从我们爱阅童书100开始,这个标准不仅是对中国的各个机构包括读者、家长、学校还有公益机构采用,同时可能成为一个被各国所关注的书单。这个书单里面有外国的,有他们自己本国的,也有中国的,这个书单也许会成为很多国家他们在选择图书版权时候的一个参照的标准,就像安徒生奖等,这些奖项之所以被全球所认可,就是因为它的专业性和纯公益性,真正的高品质。


我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再近一步参与爱阅童书100的各种活动,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我会全力以赴帮忙。非常期待爱阅童书100将来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高品质儿童阅读的标准和典范,谢谢。


问题六


现在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有哪些新的挑战?


阿甲

儿童阅读推广人,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始人。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简单说,2001年开始做的时候,当时最糟糕的就是书太少了,感觉能推荐的书摆一桌子就差不多了。但是说实话也是件好事,对推的人来说你扛得不是那么多。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书太多了,当你多了之后,你来问我,我们家的孩子需要什么书,或者老师来问,我们学校有什么情况,你来推荐几本书吧。


我确实非常茫然,我自己有时候感觉也需要一些书单,我挺爱读书,而且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评奖,我也去参加文津奖,在那里我是童书组,在这里是科普组,童书组也有社科、人文、科普,其实我可以不看那些书,但是我经常会找他们要其他组的书来看,我在科普组也经常要图画书和小说来看,什么书都想要看。因为我们做这一行有一个最大的挑战,特别害怕别人说这本新书你没读过吗?没读过,没水平。也是因为喜欢读书,也是由于某种恐惧的驱动,在不断读新书。



但是突然间你会发现,有时候你会面临一个刚刚开始读书的孩子,或者刚刚开始进行教养的父母,或者是刚刚带孩子走上阅读之路的老师,其实你并不需要把最新的书推荐给他,因为他有好多书没有读过,当他没有读过《夏洛的网》的时候,你为什么一定要今年出版的书推荐给他呢。我后来发现中国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速度太快了,我们所谓的选题6万多种、4万多种,以前很少的,突然间爆发出来。当速度一快,你会发现参与的人群是一个很奇特的景象,有人走得很前,与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都同步了。凯迪克奖还没颁发之前,大家已经在读未来的凯迪克奖的书了。有些人脑子还停留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这个都真实的存在。


而实际上我们在儿童阅读推广的议题上,面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情况,真的是千差万别。虽然我有时候也会到很前卫的国际学校里跟他们分享,PYP的书目应该怎么设计。其实我们今天的书目是走得很前的一个书目,但有时候我发现,我对很多人我可能还需要跟他们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开始,包括求求你了,每天给孩子读5分钟、10分钟的书吧,每天拿出10分钟让孩子们在学校看看书吧。他们连时间都没有,何谈看什么书。这个议题的复杂性、多元性,导致我们现在需要非常灵活的去处理这些问题,确实是任重道远。


这个评选的专业性前面大家都提到了,2017年的评选是在前面一个很大的基础书目之上的一个新增的,有一个基础在我说说我们在科普组怎么看科普书的,其实很多科普书都挺好的,科普画册,教孩子什么是海洋生物,但是很可能我们今天,作为一个未来的或者是前瞻性的科普书,除了方法、精神之外,还有议题,是那些孩子应该去关注的议题,包括地形的生态,包括最新的科技,包括对自行最新的科技成果,在今天的世界,我们的孩子其实都应该去了解,还有很多地方的孩子,还有很多地方面临的情况、最基础的事情我们还没有开始做,或者我们还有很多需要从底层开始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问题七


优秀的童书在儿童艺术启蒙和审美教育中有什么样的价值?


姬炤华

1995年开始教授儿童美术,从事了20年童书插画,曾任新京报“中国年度好书”终审评委。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先回答一个问题,艺术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有了一个答案,小时大家都学过“陶冶情操”这个词,这四个字不能说错,但是它非常不全面,只是关注到了艺术对我们灵魂的净化作用。


蔡元培说中国没有宗教,所以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意思是艺术近于宗教,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但是这个说法忽视了一点,艺术对于儿童来讲,在认知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他在学习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感觉。为什么我们讲对小孩来讲教育孩子不能说教,什么意思,我给大家看一个特别的例子。


有一个人是盲人,他出生的时候就盲,他活到四十几岁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看到。他盲并不是说没有眼球,而是有那种病,类似于白内障但是他没有钱做。40多岁的时候接受了一次援助,然后把眼睛治好了。他睁开眼睛第一个要求是我要看一下红色,大夫就给他看了,看完了他就哭了,他说我听了40多年人们告诉我红色多美,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是跟着感觉来的。艺术有什么用,艺术就是基于感觉,音乐基于我们对音符、旋律、节奏的感知绘画就是色彩、形象。艺术在儿童的认知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绘本究竟有什么用,有些人说,现在既然孩子多听音乐、多看图像,去看朋友圈就好了,去看电视就挺好的,朱自强老师也讲到看电视这个问题,为什么非得来看绘本,都是图像,都是声音。



这里有一个,对于艺术来讲也有刚才朱自强老师说的,文学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差别。我们看绘本有两大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个,它是艺术的载体,每张图不像朋友圈似的,随便自拍一下就可以出一本书。他每一张图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绘本对于孩子来讲,实际上就是一个纸上的艺术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带孩子去逛过美术馆、博物馆,那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去看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那不是小孩能参与的活动。所以孩子接触艺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接触绘画艺术的主要渠道就是绘本。绘本还有另一个特别大的特点,你可以停下来看,而不像电视,为什么说看电视不好,科学家研究过,人看电视的时候大脑是不动的。有些人做过一个统计,说看电视的时长和得老年痴呆症的机率是成正比的,每天看电视越多,据说得老年痴呆症的危险越大。人看电视的时候,图像是不断运动的,脑子来不及思考,你的眼睛不断跟着它的动态图像。但是我们看绘本,像深度阅读一样,可以停下来看,这一点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看绘画和读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一开始学画画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一个要求,说我给你们留一个作业,每天回家“读”画1小时。我一开始就懵了,我说从小看画,读画怎么读?后来我理解了,他给我们解释,什么意思呢,比方说大家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我在门口放一个海报,海报上印着一个人像,印着一些字。我跟进来的朋友说,我说大家看到那海报了吗?大家说看到了。我说那海报上有什么?大家说有一个人,有字。我说字上写的什么,人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大家说那没注意,这个就是让他看。什么叫读,就是你不但告诉我这海报上有什么、写什么,而且你还有自己的见解,这个表现的是什么,这个东西就叫读。所以我们讲每天读画1小时。大家会发现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不是我们看电视、刷朋友圈的概念,就是我们“读”画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对图像的深度阅读,这就是绘本对孩子来讲的一个意义。


问题八


童书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有何担当?


谈凤霞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爱阅童书100终评委员会专家


我之所以要站起来,是要向在座的各位出版社的编辑致敬,不管是以白冰老师这样资深的作家和编辑,还是非常年轻的这些编辑老师,我首先要感谢你们,用你们的爱心、责任心编辑出了这么好的书,然后送到了像徐美玲老师、孙慧阳老师他们初评委手中,一层一层,然后送到我们终评委老师这里,所以我也非常感谢爱阅公益基金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来有幸读到这一年度出版的一些新的非常好的书,对于我来说真的也是一种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当然当我读到一些质量还比较次等的书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懊恼,我觉得我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书目的一个原因,至少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去节省那些不必要被浪费的时间



李哲老师给我的问题非常大,这个问题用一堂课来讲可能都讲不完讲不透。比如说和文化,文化跟文学到底什么关系,我们编辑到底在做什么,刚才所有老师的发言当中,有一位出版人的发言给我的触动特别深,他在结尾的时候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当时听了心里真的很感动,我觉得一个出版人他能够用这样的心态出书的话,这个书肯定会出得非常好。所以我说要给这样的编辑掌声,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态,那我们必定会给孩子这种高品质的书。


如果说文化到底是什么,如果再追溯一下,从《易经》上来看,有天文和人文,所谓天文就是自然科学的文化,人文就是人文社科,关乎天文是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如果我们把儿童文学或者儿童阅读就是所谓的童书,童书出版和这种文化起来,其实我们在做非常大气的事情,这个就叫化成天下。当我们出版人包括选书人还有读书人、教书人在做儿童文学与文化相结合的事情的时候,至少对于我来说,我会非常注重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这个文化干什么,你要问一下,这个文化之于我们有什么用,之于我们下一代有什么用,之于个体,之于社会,之于国家或者之于整个人类有什么用。首先它是一个根,一个人要有根的,民族文化之根,同时就像刚才张明舟老师不断强调的,还要有世界性的视野,这个我也特别强调。文化是根是土壤,同时也是翅膀是天空,当我们明确了文化这么重要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用心的去对待文化,去审慎的选择文化,也会用我们智慧和艺术把这个文化非常精美的创造出来。


另外一个,我们怎样来把这个文化用到我们童书里去用得更好,或者我们把什么样的文化放到这个文化当中去,如果是我的话,包括我在评这个童书,我就会去考察这些书对于我来讲它有没有真正的滋养,这个滋养大家都会用,但是滋养究在养什么,对于我来说有三个标准。


一个是养眼,外在的,乍一看你就会看到的,比如说刚才姬炤华老师提到的艺术,会不会读图,你有没有好的审美的眼光。这个养眼还包括眼见,能不能培养我们读者的眼见。


第二个是养气,我们常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养气包括什么,一个人的气质,另外一个我非常看中的一点,读书也是养一个人的气度,这是很重要的,不管你去做一个非常好的自己,还是做一个让别人也都很喜欢跟你交往的人,都要有气度。无论是文学还是做人,我们都要讲究一种格局,所以我觉得好的文学作品要传递这个东西,它能滋养我们这个东西,这样的书我会把它选进来。


第三个养是养心,这个心包括心灵,也包括我们的心性,一个人的心性这个东西,也可以从文学作品当中非常直接的受到它的濡染。像这次对于我来说,尽管我主要在儿童文学组,但是当我在读图画书和科普知识类的读物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喜欢,因为它也给我打开了另外一种世界。


所以尽管我是文学专业的,但是我在这里特别强调,我们的编辑出版不能仅仅是锁定于故事性的,孩子可能是更喜欢读的这种文学类的读物,其实这种知识类的读物也非常重要,刚才杨鸣镝老师谈到知识,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一种思维的方法、思维的精神。当我们在做童书的时候,我们无论是编文学的文化还是编自然的文化,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它的知识,同时也要看到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个书传递出了一些基本性的东西,还有内在的那些东西能不能真正给这个孩子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比如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这些。包括人文的,仅仅是一些情、爱之类的,甜蜜蜜的,是可以的,但是在这个之外还有什么。


我们常常会讲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我在学校跟我的学生讲的时候,我说还要再加另外一个观,审美观。一个人他对于这个世界究竟能够领略到多少的有价值的东西,跟审美观也是非常密切相关的。所以当我们在读童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额外培养这样的一种审美观,并不仅仅是绘本,其他的作品也存在,包括科学,科学有非常理性的美或者其他的奇妙的美,我们都要用这种美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做的童书,比如说我们出版人我们做童书,我们教童书的人,我们自己本身能不能捕捉到这样一些价值。


我最近几天为什么特别累,是因为我在写一篇美国的儿童学学者他们主编一本书,让我写其中一篇,讲新世纪以来的中华儿童电影的新趋势。我后来看了那么多的电影之后,我选择了两部电影,就像我们在选童书一样的,我的标准是什么,我选择两部这个电影作为我的主要个案来论述。



一部电影是2005年的宁浩导演的《绿草地》,当然后来宁浩他走到了《人在囧途》之类的商品片去了,但是《绿草地》那个是作家电影,是艺术片。另外一部电影我选的是2015年李睿珺导演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种片子在电影院放映估计没人愿意看,但是我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因为我要做研究,我把它和伊朗的大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代表作品《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还有希腊的著名导演,哲学银幕导演安普洛夫斯基的《雾中风景》,我做这些比较。也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导演虽然年轻,他虽然可能在艺术的把握方面不是那么的炉火纯青,但是我也看到了非常可贵的地方。


而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作为一个电影人,他不是冲着商业片去的,他是作者电影,他是把这个东西当做一种艺术来实现自己的电影美学理想。就像李睿珺他在做导演的时候曾经说,他是哪怕在电影院里,观众你们自己,你觉得无聊了,你看看周围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然后再回到我的电影当中来,都没关系,因为他要的就是让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观众能够有一种慢的心态、安静的心态,去领会他的电影所要表达的那种文化的意蕴,它是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在里头的。而且也是有着非常真实的美的东西在里头的,是记实的美和意象的美的一种融合。


当我翻来覆去去看的时候,我真的是越看越喜欢和感动,尽管它不足,但是我为它称赞。我之所以提到这两部电影,其实跟我们做童书出版也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都是在进行文化的一种传播、美的传播。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出版人、选书人或者做跟这个事业相关的有志之士、有爱心的人士,都能够有这样的胸怀、眼见或者格局,我们要做的文化,要给我们中国的孩子包括世界的孩子一片水草丰茂的地方,给他们这样一个家园。




第一届爱阅童书100发布

更多内容,不容错过⬇️


收藏| 第一届爱阅童书100完整书目

朱自强:我们是如何像评奖一样评选书目的

曹文轩:不让孩子把寸金寸秒的时间浪费在垃圾书上,我们必须要做这样一件事

第一届爱阅童书100发布会圆满落幕 | 精彩看点回放


点击原文链接下载《第一届爱阅童书100+10完整书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