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孩子一定能考高分?这些图画书阅读的误区一定要看!
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爱阅学院院长李坤珊老师的第一节课。
在第一节课中,李老师介绍了0-6岁亲子共读的四大疑问,并且教会了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年龄特质来选择合适的图画书,好多粑粑麻麻都表示每周四会坚持学习!
复习传送门⬇️
原来3岁娃和5岁娃的阅读需求大不同!李坤珊老师带你3步挑选适龄图画书
今天我们要来上第二节课啦!
本期重点内容⬇️
以下内容选编自2018年7月15日爱阅学院院长李坤珊老师授课内容:
哪些是常见的图画书阅读“误区”?
01
爱阅读不等于能考高分
我们鼓励孩子爱阅读,爱阅读不等同于“考试必得高分”。我们不以功利为目标,认为爱阅读就很能读书、很会考试,就会进重点中、大学。那样的思考,远离爱阅读的本质。
常常有家长认为我鼓励孩子爱阅读就表示追求他将来能够考高分。爱阅读和考高分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个爱阅读的人有几个特性,他很喜欢广泛的去求知。
从哪里求知?从书的资料里面求知,因此他会看书,他会爱看书。现在世界500强里面的那些CEO,大部分的,那些特别有智慧的,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是大量的五六本、十本的方式在阅读课本。
他是很喜爱从书面的材料里面去获取经验,截取经验。读的量大之后,他在读书时会了解它的意思,会去分析他的意思,会看见它的重点,还会批判它的内容。
他会批判,他会回想,会自己反思。他会批判,会评论,这本书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为什么写得好,为什么写得不好。若换成是我,我会在哪里去着力。
因此爱阅读的人,基本上有几个特质,大量阅读,从里面获取资讯。
而且是用审辨能力的方式阅读,可以反思,可以评论。这就是爱阅读的孩子所拥有的能力。
会考高分的孩子不一定都是这样的孩子,因为考高分的孩子有可能是在应试教育下,大量的读课本,大量的反复练习,用题海战术去练习解题方式。
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阅读,并不代表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考高分。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因此第一个误区,爱阅读并不代表要考高分。爱阅读代表的是他吸收的知识更广阔,而且更有审辨能力。
02
孩子是阅读的主人
有很多家长认为图画书的每一页都字字珠玑,尤其是图像不能浪费,因此我要在这一页的这个地方,不断的提问,让孩子发现每一个细节。
“你们看见了什么?”“这是做什么的?”“你们还看到了什么?”那一页就会反复的咀嚼,帮助孩子咀嚼,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看不见,不能浪费每一个细节。
因此这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问题太多了。问题太多就好像你怕孩子消化不了,你把孩子的饭放在自己的嘴巴里面嚼完之后再吐给孩子吃。
但是这样他吃起来还有没有味道?没有味道了。文学的味道没有了,图像带来的惊喜感也没了。这是在做阅读推广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的最大的误区。
图画书是一个文学,文学是私密的。你看这本书和我看这本书,因为个人前置经验的不同,我们引发的经验就会不同。
这跟个人以往的经验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把那样的私密空间留给小孩。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所得到的,所提出的问题,所提出的看法,我们是以孩子为主人的。
因此请记住,孩子是阅读的主人。
03
布置过多的“检查”机制
现在很多孩子非常不喜欢上阅读课,就算你给他念小说,他也不喜欢。
因为后面都要加一张纸,让他写。我们看完一本书之后就要写读书心得报告。有多少孩子对此厌恶?
假如说你看完一本小说要写一本读书心得报告,你会喜欢吗?你也不会喜欢啊。但是我们有些人在做阅读活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推广活动就是让孩子做作业单,布置心得。他们觉得要不然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会?
大人觉得他看完书之后,没有全部懂。懂什么?懂你的意思,懂在这本书里面,大人的意思是什么?因此大人要给孩子一张作业单,给两三张作业单,请孩子写读书心得报告,检查孩子到底懂了没有。
过多的作业单,或者不适当的作业单,是不信任孩子,他看完这本书之后就已经心有戚戚焉了。
不同学习心态的孩子,不同经验的孩子,他有他自己的观感,这就够了。因此绝对要避免的一个误区就是布置给孩子太多的检查机制。
下面是爱阅学院同学们的提问时间~
粑粑麻麻们
快看看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困惑吗?
学员提问1
针对不同种类的图画书,应该怎么样提问?大概提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李坤珊老师:
你要问关键性的问题。提问也有一个金字塔,从最下面一层,比如说回忆发生了什么,这种提问方式是最底层的。
因此提问有很多不同的层次,这跟你的目的有关系。
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这本书的主旨,你想要走进去的观点是什么?你想要注重的哪一点?因此你提的问题会跟他有关系。
假如说这本书一直是在问为什么,因此你的关键性问题就会往那个地方去。
最关键的问题,一本书通常只有几个。
关键问题有了之后,所有的设置点就会环绕这个关键问题,主要目的是孩子要从书页里面找到回答关键问题的证据。
学员提问2
提问中遇到孩子不配合怎么办?比如说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就会说“妈妈你说啦”,如果我再问“你想一想你觉得可能会是什么呢?”,他就会说“哎呀,不读了”。
李坤珊老师:
可能在你们过往的经验里,你引发的问题的方式,让他觉得是多余的,不是有趣的,而且你可能会有标准答案。
第二种可能性是很多时候你替他说了,因此他就养成习惯,跟你之间的交流就是你说啦。
你们之间的这些亲子互动,相信你的孩子在学校可能不是同样的模式。只要碰到另外一个老师,他可能跟老师的关系,对话方式就会不一样。
老师问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就会说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
因此亲子共读的时候真的不是一个形式,一定要牵涉到这个人,人与人之间的模式,习惯模式是什么。
好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啦!
感兴趣的爸爸妈妈
请继续关注每周四的干货内容哦~
#今日互动#
坤珊老师讲的三个误区中,你中了哪个呢?一起来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