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双创,擦亮“三创型”人才培养金字招牌

教务处 华南理工大学
2024-07-30







编   者  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等的深度融合,以智助教、以智助学,开发智能学伴与智能助教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华南理工大学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学科、技术等优势,积极探路,从优化AI+专业结构、AI+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到智能化教学管理服务等等,一步一个脚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已然开始。为此,特推出“AI+”系列报道,本期为第四篇。



早在1999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系统提出“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后相继获得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学校享誉国内外的“金字招牌”。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学校敏锐地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变应变,以新促新,有组织地加强AI领域的项目与团队培育、教师指导、资源对接等工作,完善AI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搭建“一校三区”双创生态平台,依托学校总面积逾100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一站式服务,促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激活AI创业“一池春水”。


应时代需要而创。学校鼓励学生大胆走出舒适区,增强自身复原力,将创业想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促进“人工智能+”各专业、“人工智能+”工业、交通、能源、教育、健康、法律等千行百业结合。一批围绕“人工智能+”的创业项目正在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悄然生长。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从创业到AI+创业,进阶的背后是从技术到应用的深化拓展,是学校双创工作的持续革新,是一群又一群勇创新路华工学子的接力传承。




AI+教育

乘政策东风创新智能教学‍


2016年,坚信“知识与技能应当广泛传播与共享”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冠与陈劢,抓住知识付费、数字职业在线教育的春风,共同创办十方融海,发布首款产品——知识共享平台“荔枝微课”,当年9月用户数突破100万。连续两年产品获得了两轮大规模融资。2017年,“荔枝微课”项目荣膺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短暂胜利只是浮光掠影,不如静心学习思考。他们学习研究“数字中国”等国家政策,注意到数字科技将成为教育行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将推动在线职教培训行业朝“数智化”方向作为新战略定位。方向更明,创劲更足。引进云桌面、大数据、AI等技术,打造出“全场景数字在线教育解决方案体系”,推出女娲云教室、DGClass等一系列智能教学系统产品,推动数字职业人才“精准培养”,成为数字职业在线教育领域头部企业。


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利用AI等技术提高在线教育教学能力与教学效率是十方融海的研发重点。2022年,创新性地研发出AI人脸情绪识别系统、AI交互课堂等黑科技教学工具,实现了AI技术与教育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大幅解放人力的同时提高了在线职业教培效率,极大地推动了智慧教育发展。AI人脸情绪识别系统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特征,识别学员的情绪与学习状态,自动生成练习效果测评报告,精准给学员匹配个性化的点评指导,实现精细化教学服务,为教学内容优化提供参考。同时AI课堂的AI教师24小时在线,随时随地与学员进行沟通互动,解答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精细化教学服务。


十方融海独创AI情绪识别系统


技术创新无极限,AI技术深似海。他们将AI大语言模型作为公司科研创新主要发力方向之一。2023年上半年,领先业界推出了国内首个基于Falcon架构、可商用的中文跨语言模型—OpenBuddy-Falcon-7B,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可免费使用开源的中文大语言模型。作为跨语言模型,在中文、日语、韩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语言上具备优秀的问题理解和回答能力,能为全球的开发者、企业和研究者提供强大的支持。旗下威科未来联合OpenBuddy团队推出多个大语言模型,其参与的Openbuddy-LIama2-13b在2023年8月的全球SuperCLUE中文大模型开源排行榜中排名第四,威科未来亦获得中国人工智能年度评选“年度创业公司TOP20”称号。与不同应用场景结合,不断训练调优,持续迭代升级,如今在开源的模型基础之上已经成功将多个模型应用诸多垂直领域和应用场景,十方AI技术产品应用进入2.0时代。


Openbuddy-LIama2-13b在SuperCLUE中文大模型开源榜排名


短短八年,十方融海被评为深圳AI智能教学领域企业30强、深圳市百强软件企业、重点互联网企业、潜在科技独角兽企业、深圳高成长20强等。不仅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关注,还多次接受CCTV1、CCTV13等主流媒体报道。


创业成功绝非偶然,他们本科期间就开始创业了,毕业后一直在闯,一直在积淀。回校为师弟师妹分享创业经验时说,“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学校给学生创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和帮助。人工智能时代创业关键是通过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用户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价值。希望我们一同努力,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AI+健康

给技术“善能”服务社会‍


来自软件学院的学生陈国强,对新科技同样具有敏锐的嗅觉。早在2016年,他创办了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了学校创业基地,愿景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无障碍沟通。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听力行业和言语康复行业的服务平台。


问及创业初衷,陈国强说:“有一位大学同学是听障人士,通过他,我深刻体会到听障人士群体的沟通痛苦,很愿意去帮助听障群体‘看见’声音,‘听懂’世界。”他精通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曾获美国数学模型比赛一等奖,加上项目团队三人目标坚定、干劲足,终于在2017年初,“音书”APP正式上线。


除了移动终端应用,音书还与政府服务大厅、银行、医院、机场、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合作,开发了多套应用于不同场景的无障碍沟通系统。为帮助听障用户更高效和外界交流,陆续开发了智能眼镜“听镜”、智能解答等。目前已服务超100万听障用户,超100家公共服务机构,成长为国内助力听障者沟通的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AI技术生成实时字幕,音书科技助力老师开展线上教学


比技术更可贵的是品德!作为一个公益型创业项目,音书面向聋人学校等推出“AI无障碍教学”计划,为国内100多所特殊教育学院提供免费线上教学服务。2021年5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主题座谈会,陈国强作为代表之一,在现场作了汇报发言。


AI手语视频智能回复,助力政务机构无障碍服务


药品对公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药品临床是药物研究时间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软件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天宇关注到数据密集且处理流程尚待优化的药品临床研究领域,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制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分担药学经理和法务经理在问题追踪和错误校正上的压力,提高药品I期临床试验的文档处理效率。


张天宇带领来自软件工程、工商管理、设计等14名同学组建寰宇智能团队。通过深入企业业务场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广州康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法律参考文件撰写、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实现了效率的大幅提升。他们为康启企业开发的AI模型,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临床试验数据,缩短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周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AI+巡检

上天入水逐心中梦想


在高空、偏远海洋等领域,怎么享受AI?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消除了传统通信技术中由地理位置造成的局限性。自动化学院2013级学生郑子杰儿时常看到电网工人,脚踩千伏电压检查电缆,既辛苦又危险,迫切想实现“零接触”电缆巡检。大三时,看到校园空地上一学生熟练操控一架无人机,探索心更强,自此与无人机结缘。带着浓厚的兴趣,郑子杰在各个专业之中寻找队友、组建团队,成为学校最大的学生创新团队——机器人实验室最初的领队、“华南虎战队”的创始人之一,并夺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


2017年,郑子杰在基地创办极臻科技项目。创业之初,便获得与南方电网合作的机会,成功研发一款适用于架空高压线路的智能巡检及清障的无人机。智能巡检传感器主要依赖激光雷达,而传统激光雷达容易受到太阳光干扰。为此,他头顶烈日,反复测试,不断修改,确保在户外太阳光明确干扰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精确的定位信息。两年内迭代五个版本,终获成功。


郑子杰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报道


极臻科技无人机机巢系统产品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他以民用空天地一体化自主巡检系统一举拿下高教主赛道金奖。该系统应用AI技术、协同算法技术等核心技术,用机巢代替人工手飞,实现远程无人机全自动数据采集控制,完成远程监管机巢运行、管理巡检任务、巡检航线以及巡检成果管理等工作。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出十余个特征鲜明、实用性强的机巢产品,覆盖水务、违建、交通、电力、警务、环保等应用场景。


除了仰望天空,郑子杰还想用技术探索广阔的水面。从小在渔村长大的他,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在鱼塘上,不断向当地渔民讨教经验,运用AI自主航行等技术,研发出人工智能渔业养殖无人船,实现了鱼塘路径规划、自动驾驶、24小时精准投饵、水环境监测与处理等功能。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电力、农业、渔业等传统行业,使从业人员更加舒适、便捷、安全、高效,是我们创业的价值。”郑子杰说。



AI+电力

让智慧能源安全又低碳‍


AI浪潮势不可挡,耗电量急剧增长,以电力为主体的能源消耗成为必须同步应对的关键问题。电力学院学生潘湛华在本科阶段通过课堂知识积累,参加了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比赛,培养了对科研的兴趣。大三时加入了荆朝霞教授的实验室,开始系统的科研与实践训练。2020年,他带领团队成立广州智联聚能科技有限公司,钻研“基于AI的人机混合电力市场仿真”,对不同市场规则下的电力市场开展仿真和均衡分析,支持大量的AI智能体与人类专家共同参与电力市场仿真,为政府部门和电网公司提供了决策建议,助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公司目前已经承接了十余个科技项目和咨询项目。


聚能Lab电力市场仿真系统


公司另一个拳头产品是基于AI的电量、电价预测系统,目前已被部署到南方电网中。基于机器学习中集成学习的思想训练了预测系统的决策AI,它会自动调用并组合预测算法库中的预测算法,提高预测精度。潘湛华表示:“电力学院的学生应该跳出毕业即国企的舒适圈,通过所学知识,借助AI技术,为我国的AI战场提供绿色低碳且源源不断的电力弹药。”


部署在大学城校区双创基地的AI电量、电价预测系统



AI+文字识别

用智能连接古今文化‍


文字识别技术被列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也是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之一。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海量文献典籍记载了先辈劈波斩浪、革故鼎新的历程,反映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面貌。电子与信息学院博士生罗灿杰带队项目“识古通今—文字识别(OCR)技术领航者”,在金连文等教授指引下,致力于用技术慧眼识别文字。


团队针对金融、教育、办公、户外街景等多场景下,拍照文档文字方向多样、形状变形、笔迹潦草、文字模糊等文字检测及识别技术难题,构筑起数据壁垒,包括:提出了深度匹配先验网络任意四边形场景文字检测新方法,是国际上最早解决任意四边形不规则文本检测难题的方法之一;构建了世界上第一款公开的中英文曲线文本数据集SCUT-CTW1500,开创了任意曲线文字检测与识别研究方向;提出了路径积分嵌入全卷积回归神经网络新方法,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手写潦草及任意方向书写识别难题。凭借系列硬核技术优势,团队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9次荣获文字识别领域权威国际学术竞赛冠军,相关技术与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文言文识别与现代场景的文字识别存在巨大差异,文言文通假字、多义字、虚词等多,更难识别。2019级本科生曹家欢接起了古文识别这一棒,他表示:“本科期间受创新班导师影响,对古籍和文言文的自动理解产生浓厚兴趣,在接触大模型技术之后,产生了将大模型的语义理解能力和文言文自动翻译结合的想法”。四年来,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机会不断精进技术、累积科研经验,大四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专攻古籍场景下AI文言文翻译技术。


该技术基于LLaMA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LLM),使用文言文数据来扩充词表,并创新性使用预训练模型的词嵌入对文言文词表进行融合扩充,同时整合现有文言文语料,构建一个大规模的文言文数据集,并使用该数据集对扩充词表后的模型进行增量式无监督预训练,最后训练了一个先进的文言文到白话文翻译大模型。项目以显著技术优势斩获“机器翻译峰会MTS2023”冠军。根据主办方报道,该技术方法在比赛测试集上的性能也明显优于国内的商业应用。


曹家欢讲解竞赛方案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智能时代亟需“典”亮文化之光,“籍”取时代精华。华工学子在技术的钻研、应用的创新上求索笃行,努力让孤本不孤,泽被世人。古籍的薪火相传与重焕生机需要多方面的助力。



AI+法律

为智能仲裁贡献华工经验‍


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何骁毕业后选择创业,2023年,带着L-code智能法律项目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不到一年时间吸引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4名学生加盟。被问及为什么会想到“人工智能+法律”跨学科项目,何骁答道:“不同于一般文科生,以理工科见长的华工十分注重文理兼修,鼓励‘法律无闲书’。受学校创业氛围影响,大一便加入基地的一个项目团队,将法学与理工结合进行创业的想法更浓。专业课让我明晰了法律的应用场景,双创课、实验室教会了‘+’的方法,基地提供了‘+’的便利,将法学与AI结合的项目想法自然萌生。”


L-code智能法律团队开展业务培训


L-code智能法律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法律智慧引擎驱动语言模型,深度融合法律专家业务逻辑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案件的多维度、深层次智能分析,提供法律问题智能咨询、诊断和法律意见、法律文书智能生成、全流程智能审判、仲裁等的全栈式法律服务方案,弥补了我国在法律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短板。在学校法律智能实验室、智能算法研究中心等支持下,项目发展迅速,项目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3年11月,项目团队与广州仲裁委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探索开发L-code仲裁智能辅助系统。2024年1月,该系统情况及智能化发展经验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分享。广州仲裁委表示该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将与AI仲裁秘书共同应用于网上纠纷化解平台(ODR)平台。


2024年2月,由L-code仲裁智能辅助系统主导的庭前调解首案在广州南沙落地,这是我国首例由人工智能主导的纠纷解决案例。此次案例成功实现了仲调联合与矛盾化解,达成了和美共赢的局面,彰显智能系统仲裁高效便捷的优势,为我国探索打造“枫桥式仲裁”贡献了华工经验。


L-code智能法律团队的人工智能调解员调解现场展示


2016年AI+教育、AI+健康,2017年AI+巡检……2020年AI+电力、AI+文字识别、2023年AI+法律……步履铿锵、步步生花。基地已有超20支学生双创团队围绕AI+高端制造、交通、能源、教育、健康、法律、文旅文创等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AI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越来越多的华工学子踊跃探索AI+奥秘,一批批创新创业英才茁壮成长。


“智慧融合 创享未来”AI+双创沙龙系列活动火热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的影响与日俱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华南理工大学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乘势而上,勇立潮头,先行先试,加快构建AI+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让“三创型”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散发智慧光芒。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教务处
文:王功敏 曾雪丽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相关团队提供微信编辑:鲍恩初审:鲍恩二审:卢庆雷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这一城市智慧“大脑”,落户五山校区北区

这件事,你我都是主角!

有你吗?多图直击2024校运会现场!

权威发布 | 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浙江省)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南理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