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古道今 | 刘禹锡诗中的苏州吟咏: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弯弯 方志苏州 2022-06-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习近平









诗中的苏州吟咏


流水阊门外

    秋风吹柳条





刘禹锡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誉为“诗豪”,他性格倔强,才华横溢,诗文俱佳,《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名作,流传至今。


公元829年,当他以花甲之年到苏州任刺史时,正遇上特大水灾,饥鸿遍野。他见到的是“大浸之后,物力萧然,饥寒损仆,相枕于野。”(《苏州上后谢宰相状》)。

他不顾年老体弱深入民间,察访灾情和百姓之需,同时积极向朝廷反映灾情,得以从仓库调拨12万石大米分发给灾民,又宣布免除赋税徭役,帮助苏州人民安然度过灾年。


朝廷认为,刘禹锡为政清廉、除灾有功,以“政最”之名赐其紫金鱼袋。这是地方官的最高奖,一年只有一名。


当时白居易还特意写诗向他致贺。宋人《中吴纪闻》称赞:“姑苏自白、刘、韦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


刘禹锡与虎丘

刘禹锡在苏州做过三年刺史,关于苏州的诗是很多的。


当他亲身领略到吴地的自然美景时,情不自禁地寄情山水,吟诵苏州的山川风物。刘禹锡对虎丘就有着深厚的感情,关于虎丘他还留下了很多诗文。


他刚到任苏州后不久,就慕虎丘之名而去,并登上望海楼,赋诗一首,即《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刘禹锡】


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

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


诗人独自夜宿在虎丘望海楼中,夜深人静,郁郁苍苍珍贵的树林中冷风嗖嗖。山寺的僧房大门已闭,清月爬出山岭,一片清幽。月光倒影在剑池中,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虎丘宝刹星光摇曳,一派万籁俱寂。


诗人整个身心都融入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陶醉于虎丘山中夜景的情怀,饶有诗味,富于画意。

刘禹锡还写过一首《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记述的是他游览虎丘时,见到两年前元稹在虎丘的题诗,题诗是大和三年,元稹由浙东观察使召为尚书左丞,入朝时经过苏州,在虎丘寺写的。


如今已是大和六年,元稹已离开人世。昔年旧友作古,刘禹锡见诗思人,叹惋无限,神情悲怆,特作诗以示悼念。


刘禹锡与灵岩山

除了虎丘,刘禹锡常去的就是苏州灵岩山,还为此留下两首经典的咏史怀古佳作。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在诗人笔下,西施成为亡吴后又倾楚的一代妖姬,“笑入”二字,将其以倾覆社稷为乐的特点刻画得惟妙惟肖。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

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


这首重在渲染馆娃宫之荒凉:一片断壁残垣,现在已经无从寻觅西施的绮丽居室,而昔日遍植的色彩艳丽的木槿花也被无主自开的野草闲花所取代,留下来的唯有盘旋山间、曲曲弯弯的采香径。


站在山巅的刘禹锡往下望,只余一条采香径绕山而行。在馆娃宫遗址,诗人发思古之幽情,表达的是繁盛过后的万古沧桑。



刘禹锡对苏州的深情

刘禹锡对苏州的深情,不止表现在对美景的喜爱上,还包括与诗友们的交游唱和中。


早年,白居易从杭州来到苏州任刺史,江南美景,怡然自得,他写下了不少赞美苏州的诗句,不远千里寄给自己的好朋友元稹、刘禹锡等人,往来唱和,陶冶性情。

刘禹锡收到白居易的诗,酬答写过一首《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刘禹锡】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苏州刺史例能诗”,这是一句响当当的诗句,历来也是苏州文官多骚客的例证。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当年的姑苏城有水门八、陆门八,四面八方,水道通衢。大概刘禹锡对苏州的繁盛之景的见了解,最初是通过白居易吧。

到了苏州刘禹锡也常常和白居易、令狐楚等友人相互唱和,《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就是在苏州期间刘禹锡的唱酬代表之作。


这首诗是奉和白居易而兼酬令狐楚的。刘禹锡将自己的唱咏直接说成是“吴趋咏”,这种深情足以见得他对苏州这座城的热爱,对身为苏州刺史的责任和担当。

刘禹锡在苏州做了三年刺史,与苏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他任期届满,要离开苏州时,徘徊难前,依依不舍,写下了《别苏州二首》,极尽对苏州的柔情。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

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整首诗以一种极为细腻的悲情口吻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忧愁。


在苏州三年,虽则时间并不长,印象却足够深刻,不知不觉间他已喜欢上了这座小桥流水的城市。


直到快要离开时,他才发现自己如此眷恋姑苏的草木晨昏,如此习惯姑苏的春秋四季。一时间,万千感涌上心头,内心顿觉失落,真是伤感啊。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这首的诗意更为感伤。流水从阊门缓缓流过,让人看了无比的悲伤,秋风呼啸,吹动着摇摆的柳枝,让人看了潸然泪下。


现在这个地方就是送客的地方,今天的他比往日都要更伤感。

刘禹锡的贬谪生涯比唐代一般的诗人时间更长、磨难更多。


刘禹锡为官清廉、政擢贤良、关心民生。他在地方官任上,最值得称颂的是在苏州刺史任内为百姓做的好事。


苏州百姓对他的感念从未止息,将先后担任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并称为“三贤”,特修建“三贤堂”以示永久的纪念。



文中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网络


长期

征稿

以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苏州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苏州故事为主。

每篇文章字数在2000字以内,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以系列为形式提供稿件。鼓励配原创图片。

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相应稿酬:

1、原创文稿类:文章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署名文章——150元/篇

2、编辑整理类:转载其他公众号上的原创文稿,或者根据已发布的文章进行编辑整理(标注资料来源,不标注原创)——80元/篇

3、图片类 :根据图片质量——20~60元不等


电子邮箱: 396487287@qq.com

详情咨询联系电话:68617312

(投稿请点击:征稿启事



往期精选

1、说古道今 | 从谜灯合璧到民“风”集粹——姑苏谜语的发展时期

2、说古道今 | 载客江湖孤艇稳,冶诗天地一炉宽——江南硕儒胡石予诗词创作刍议

3、说古道今 | 文徵明的初名是“壁”还是“璧”?

4、说古道今 | 垂虹桥畔有一座“三高祠”之——寻觅张翰遗迹

5、说古道今 | 垂虹桥畔有一座“三高祠”之——范蠡在吴江

6、说古道今 | 垂虹桥畔有一座“三高祠”之——陆龟蒙在吴江

7、说古道今 | 谁是苏州状元第一人?

8、说古道今 | 爱国诗人陆游为何自称是苏州甪直人?

9、《张家港年鉴(2019)》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全国特等奖的县(区)级综合年鉴

10、说古道今 | 垂虹桥畔有一座“三高祠”之——陆龟蒙在吴江

在历史的细枝末节中

探寻城市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方志苏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