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凤凰艺术 | 500年后,史上最大规模米开朗基罗作品现身大都会博物馆

2017-11-24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米开朗基罗回顾展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 Michelangelo: Divine Draftsman and Designer)于11月13日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of Art)拉开帷幕。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米开朗基罗回顾展,大都会此次汇集来自包括卢浮宫、乌菲齐和阿尔贝提纳等在内的50个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呈现这位艺术巨匠的133幅绘画、3座大理石雕塑、木质建筑模型、其最早期作品,以及大量其他艺术家的相关作品。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相关报道。



▲ 展览“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预展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又米开朗基罗设计,而后由雅各布·托西尼( Michele di Jacopo Tosini)完成的《丘比特亲吻维纳斯》(Venus Kissed by Cupid)、米开朗基罗所做雕塑《阿波罗-大卫》(Apollo-David),《丘比特亲吻维纳斯》手稿。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近日,“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 Michelangelo: Divine Draftsman and Designer)于11月13日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of Art)拉开帷幕。展览首次完整收录了米开朗基罗为青年贵族托马斯·卡瓦列里(Tommaso de' Cavalieri)创作的绘画作品,尤其备受关注的是他为其在梵蒂冈宫殿最后一幅壁画而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草稿,还有被公认为其第一件绘画作品的《圣安东尼受难》(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


大都会此次汇集来自包括卢浮宫、乌菲齐和阿尔贝提纳等在内的50个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呈现这位艺术巨匠的133幅绘画、3座大理石雕塑、木质建筑模型、其最早期作品,同时呈现的还有两件大都会馆藏、罕见面世的作品《利比亚女先知习作》(Studies for the Libyan Sibyl)和《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墓设计》(Design for the Tomb of Pope Julius II della Rovere)。展讯自今年5月8日宣布时起便备受瞩目。


▲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展览现场


米开朗基罗,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布奥纳罗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萨共和国卡普雷塞,1564年在罗马去世,时年88岁。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 上图为米开朗基罗《利比亚女先知习作(1510-1511年)》(Studies for the Libyan Sibyl);下图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墓设计(1505-1506年)》(Design for theTomb of Pope Julius II della Rovere)


当米开朗基罗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的人文主义者弗朗切斯科· 达·乌尔比诺(Francesco da Urbino)那里学习语法。 然而,米开朗基罗对上学没有兴趣,却更喜欢临摹教堂的绘画以及和画家们呆在一起。 十三岁时,米开朗基罗成为了画家多梅尼科·基尔兰达约的学徒。


《圣安东尼受难》完成于1488年,年仅13岁的他刚刚从多米尼哥·基兰达奥(Ghirlandaio)的作坊出师,几年后便完成其为人所知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年轻的射手》(Young Archer)。早在2009年,这两件作品就曾亮相于大都会“米开朗基罗第一幅作品特别展”。《圣安东尼受难》展出之后便回到了坎贝尔艺术博物馆展出,并作为其永久收藏。


▲ 被认为是米开朗基罗的第一件绘画作品《圣安东尼受难(1488年)》(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于2009年在大都会“米开朗基罗第一幅作品特别展”中亮相,为Kimbell Art Museum永久馆藏,图片来源:Kimbell Art Museum

▲ 米开朗基罗为人所知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年轻的射手(1490年)》(Young Archer),图片来源:French State, Ministry of Foreign and European Affairs


1490至1492年间,米开朗基罗加入了美第奇家族设立的人文学院,学院倡导新柏拉图主义。米开朗基罗在贝尔托尔多·迪·乔万尼指导下学习雕塑。在学院中,米开朗基罗的世界观和艺术风格都受到当时最杰出的哲学家和作家的影响。


在此期间,米开朗基罗创作了浮雕楼梯上的圣母(1490-1492)和半人马之战(1491-1492-年)。17岁时,贝尔托尔多·迪·乔万尼的另一位徒弟彼得罗·托里贾诺在一次争执中打中了米开朗基罗的鼻子,使得他破了相。后来所有米开朗基罗的画像中都体现了这一明显的面部缺陷。



▲ 米开朗基罗《弓箭手(1530-1533年)》,正如上一雕塑《年轻的弓箭手》中,米开朗基罗的弓箭手题材的作品从不出现对弓箭的描绘一直是个谜。图片来源:Royal Trust Collection


1492年4月8日,米开朗基罗离开了美第奇宫廷的保护,回到他父亲的居所。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雕刻了一件木制的十字苦像(1493),作为给佛罗伦萨圣神教堂院长的礼物。这座教堂允许米开朗基罗利用教堂医院的尸体进行解剖学研究。


1493年至1494年间,米开朗基罗购买了一大块大理石,将它雕成了比真人略大的赫丘利像。雕像后来被送至法国,并在18世纪时遗失。1494年1月20日,一场大雪过后,洛伦佐·美第奇的继承人皮耶罗二世·德·美第奇委托米开朗基罗用雪制作一件雕塑,米开朗基罗由此重返美第奇的宫廷。


同年,在政治动荡结束前,米开朗基罗离开佛罗伦萨,先去了威尼斯,随后来到博洛尼亚。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半年里,他创作了两件小雕像,一件是幼年的圣若翰洗者像,另一件是沉睡的丘比特。


1497年11月,法国驻圣座大使委托米开朗基罗创作雕塑圣殇像(或译圣母哀悼基督、圣母怜子),这件雕塑后来成为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委托合同在次年8月签订。作品完成时,米开朗基罗只有23岁。


▲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展览现场


1499年至1501年间,米开朗基罗回到了佛罗伦萨。羊毛同业公会委托米开朗基罗创作一件巨大的大卫雕像,作为佛罗伦萨自由的象征,完工后摆放在维奇奥宫前的领主广场上。同业公会提供的大理石,是阿戈斯蒂诺·迪·杜乔在40年前用过的。 1504年,米开朗基罗完成了大卫像。这一出色的杰作,突显了米开朗基罗非凡的技术和出众的想像力,奠定了他作为雕塑家的地位。


米开朗基罗最重要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记》。西斯庭教堂是教徒的礼拜圣所,也是天主教裁决重大事务的要地。1508 年尤利乌斯二世把米开朗基罗从正在为他从事的墓建工程中召回,开始重新装饰西斯庭教堂。委托到了米开朗基罗,这是一个向天作画的时刻。


罗马教宗克雷芒七世委托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祭坛墙上绘制湿壁画《最后的审判》。 壁画在1534至开始绘制,1541年10月最终完成。这件作品规模宏大,占据了西斯廷礼拜堂祭坛的整座墙。最后的审判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基督再次来到人世,对人进行审判,并决定他们的命运。基督身边围着圣徒们。历时六年。在这幅画中,基督的动作不在于重申救赎的理论,更在于强调惩罚的信条。基督高扬的右手一如既往地示意把不在生命册上的亡众挥入火湖,被挥入火湖的还有死亡和阴间。


▲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展览现场


卡门·班巴奇教授(Dr. Carmen C.Bambach)用八年时间策划了该展览,展览的一大核心便是重新审视文艺复兴艺术的一个重要概念——disegno(绘画和创造的能力)——它既是一个理论范畴,更是一种美学和伦理。西斯廷教堂壁画或许是 disegno 极好的诠释,大都会博物馆1:4还原了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大教堂壁画。


▲ 西斯廷大教堂壁画由米开朗基罗接受委任,从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从教堂内脚手架搭建到完成,均为单独一人创作。


穹顶中心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传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最为著名。图片中是20年后再次委托创作的《最后的审判(1535年-1541年)》,以《玛窦福音》中描述的“最后的审判”为题材。其尺幅巨大,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描绘有400多个人物。大体上分为四个阶层,从最上层开始,分别描绘有天使群像、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狱的人群,以及地狱。


作品刚刚完成,就有人认为壁画亵渎了教义,因为米开朗基罗把基督和圣母玛利亚都画得一丝不挂。 枢机主教卡拉法(后来的教宗保禄四世)、曼托瓦大使蒙西尼奥尔·塞尔尼尼(Monsignor Sernini)都要教宗毁掉这幅壁画,但是教宗没有同意。米开朗基罗去世后,教廷决定为画中的裸体画上遮羞布掩盖私处。


1993年,文物工作者修复壁画时,决定保留一部分达尼埃莱画上的遮羞布,以作为历史的记录。另一方面的原因,之前一些艺术家为了“润色”这幅钜作,毁坏了米开朗基罗的一部分原笔。 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馆收藏有马尔切洛·维努斯蒂的临摹本,临摹本忠实于原作,临摹时原壁画还没有被后人修改。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米开朗基罗设计。圆顶在他逝世时还没有完成。同样的审查一直伴随着米开朗基罗,由于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裸体,暴露生殖器,他一度被污为“淫秽创造者”。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被臭名昭著的“遮羞布运动”大量破坏,加上了大量的遮羞布。例如,雕塑弥涅耳瓦的基督(位于罗马的神庙遗址圣母堂)的遮羞布一直保留至今。


▲ 今年六月开幕的位于曼哈顿的世贸中心的“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大教堂”(Up Close: 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览


米开朗基罗从1508年开始独自创作这全长40米、宽14米的西斯廷大教堂壁画巨作,直到1512年完成,整幅画面覆盖在天花板上。就在今年六月,展览“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大教堂”(Up Close: 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在位于曼哈顿的世贸中心开幕,还原了34幅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而大都会此次是1:4将壁画还原。


此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米开朗基罗展览现场,在“神圣的头颅”(Divine Heads)展区和其他一些特别的展区中,亦展出了米开朗基罗久负盛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了《克利奥帕特拉》、《法厄同的坠落》、《卡辛那之战》等著名作品,甚至包括巴斯蒂安·桑加罗(Bastiano da Sangallo)临摹的米开朗基罗壁画手稿。


▲ 米开朗基罗赠予年轻的男性贵族托马斯卡瓦列里(Tommaso de’ Cavalieri)的礼物,《法厄同的坠落(1533年)》(Fall of Phaeton)


▲ “米开朗基罗:神圣的绘图人与设计师”展览现场

▲ 米开朗基罗为波林教堂(Pauline Chapel)所绘壁画的手稿局部,图中为《圣彼得受难记》(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左下部分的罗马士兵。手稿卷幅极其庞大,并被认为是现存米开朗基罗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稿。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思考不同,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 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对整个西方艺术史的贡献独一无二,作品在他去世的几百年后仍然熠熠生辉。正如策展人所说的,“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五百年的历史似乎渐渐溶解”。


(部分图文出自网络)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撰文/Aleph 责编/Aleph)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被仪式化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

▲ 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

▲ 胎记-琴噶个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