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展评 | “准自然”,开启2019中国生物艺术的元年

凤凰艺术 2021-09-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Author 姜俊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

3月22日,于2018年获得获得第二届 Hyundai Blue Prize “创意能量”(Creativity)大奖的青年策展人魏颖策划的获奖展“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本次展览围绕2018年大奖主题“未来演化”(Future Humanity),为观众呈现一个引人深思且意义深远的国际性话题。从全球观的角度对生物与地球,社会与环境、存在与灭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呈现与讨论。同时,也预测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以下将由“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青年艺术评论家姜俊带来的展评。


和古代的艺术不同,当代艺术不是对于意识形态的肯定,而是一种对于意识形态的挑战。作为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门类,科技艺术同样遵循着类似的法则。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获奖展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2019年6月23日晚,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大赛 “创意能量”(Creativity)大奖获得者、青年策展人魏颖策划的获奖展《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拉下了帷幕。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创意能量(Creativity)获奖者魏颖(中),评委亚太艺术(Art Asia Pacific)主编伍颖瑜(Elaine W. Ng,左)和评委、独立策展人李振华(右)为她颁奖,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获奖展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开幕现场合影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Hyundai Blue Prize 2018 获奖展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本次展览围绕2018年大奖主题“未来演化”(Future Humanity),为观众呈现一个引人深思且意义深远的国际性话题:从全球观的角度对生物与地球,社会与环境、存在与灭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呈现与讨论。同时,也预测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在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 策展人魏颖为媒体进行《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导览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准自然”这一题目来自于拉图尔对于“准客体”(quasi-object)这一概念的发明。它所引领的思潮意在打破主体与客体、社会与自然等诸多二元对立,摆脱人类中心主义,超越物种间的边界,并将人类置于与万物等对之位。如果客体这一概念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客体关系中被建构出来的,那么“自然”这一概念也毫无例外。它需要在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被重新的审视。


▲ 《无受害者的皮革(Victimless Leather)》 2004 细胞组织培养艺术计划(奥伦·凯茨和伊恩纳·祖儿) The Tissue Culture & Art Project (Oron Catts & Ionat Zurr)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半活体解忧娃娃(The Semi-living Worry Dolls)》 奥伦·凯茨和伊恩纳·祖儿(The Tissue Culture & Art Project),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20世纪5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中 DNA 作为生物源代码促进了新学科的发展。更令人惊奇的是,一切生物的基础都大同小异,大到鲸鱼,小到病毒,其区别只是 DNA 构成不同。因此人也毫无例外的是其中一员,并非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又一次在科学上得到了冲击。而这一科学上的发现,在多年之后被纳入到艺术圈的实践之中。基因也成为了一种艺术的“新媒体”。1997年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首次提出了“生物艺术”(Bio art)一词。这一艺术运动致力于在不断推进的新科技和技术下探讨生命、物种、自然、主体、社会等之间的关系,并以生物技术的方式创造有轰动效应的作品,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 《真正的天然 (Truly Natural) 》玛尔塔·德·梅内泽斯(Marta DE MENEZES) ,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绿色荧光兔蛋白(GFP Bunny)》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此展览以“生物艺术”的短暂历史和当下的实践作为主要脉络,第一部分将展示生物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探讨生物伦理、技术边界、自我认知等方面。其中包括了生物艺术的先驱奥伦·凯茨(Oron CATTS)使用细胞培养出的半活体雕塑、玛尔塔·德·梅内泽斯(Marta DE MENEZES)基因改造翅膀图案的蝴蝶 、爱德华多·卡茨(Eduardo KAC)有名的绿色荧光蛋白兔。


▲ 昆虫之家 All the Insects in a House 2014 赵仁辉 Robert Zhao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元塑 II Yuan Su II 任日 Ren Ri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蚕计划 The Silkworm Project 徐维静 Xu Weijing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病毒之爱(Virophilia)》 林沛莹 Lin Peiying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微宇宙(Microuniverse)》 塔尔·丹尼诺 Tal DANINO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 《无的放矢(Racing Thoughts)》 刘娃 Liu Wa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第二部分展示了当下的生物艺术实践,特别是亚洲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它们涉及了微生物、植物等题材,并试图从非欧美中心的视角反思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赵仁辉的《昆虫之家》涉及到艺术家在一天中从自己住所收集到的昆虫躯壳。而令人震惊的是100多种昆虫竟然和我们共处一室,而不为人知。徐维静的《蚕计划》从三个视角展开讨论:以人为中心的蚕丝文化、以昆虫为中心的智能行为、以机械为中心的未来展望。任日将蜜蜂变成了他的雕塑媒介,用蜂巢的自我生成创造了《元塑II》。林沛莹在她的作品《病毒之爱》中探讨了病毒。塔尔·丹尼诺(Tal DANINO)的《微宇宙》展现了微观世界的视觉美学。刘娃的双屏投影《无的放矢》并列呈现了在她上网时打开的不同页面和与此同时她脑电波的反应……


▲ 实验室作为惊奇发生器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第三部分“实验室作为惊奇发生器”,则调研全球设置有“艺术家驻地”的著名实验室,意在提问:当下艺术家的创作是否能超越工作室和公共空间,进入其他专业领域的场所——诸如科技实验室,进而产生出另一种艺术跨界的范式转换?

 

“实验室作为惊奇发生器”是一个长期研究项目,试图从科技机构和个人的角度来叙述艺术史的另一种可能性视角。策展人将邀请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工作者等研究者一起工作,以访谈、档案和作品创作的多元形式深入“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不仅指涉现代实验室,也包含早期科学史/艺术史中的“实验室“原型,以及各种广义的“实验室”,调研机构为设置有艺术家驻地的全球实验室,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穿梭于全球海洋的塔拉科考船(TARA)以及外星智慧搜寻计划(SETI)等。这些机构均设有专项的艺术计划,并产生大量优秀的驻地作品,这个名单将不断增加,并扩大到中国的机构。

 

▲ “准自然”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整个展览虽然被宣称为第一次在中国对于生物艺术的系统呈现和探讨,但人们不应该被其中的“生物”和“科技”二词所吓退,它并非如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它只是用生物作为媒介、基因技术作为手段来重新打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看到的维度。也就是说,生物科技同时也被议题化。我们不能忘记,生物科技本身已经内嵌于我们社会的总体运作中,可以折射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当中。巨大的资本进入生物科技领域,在资本运作中基因编辑技术正悄然地进入到我们日常的消费领域,成为新常态,甚至人体也成为了其编辑的对象(2018年首例人体基因编辑就发生于中国)。尽管如此这一常态化在公众中始终处于遮蔽状态,并没有被获得足够的认知和讨论。当卡茨(Eduardo KAC)有名的绿色荧光蛋白兔在世纪之交通过艺术家的公共媒体操作创造了广泛的大众对于基因编辑的讨论时,生物艺术的整个过程才得以开始。生物艺术的本质并不在于生物科技自身,而是在于新的生物科技所造成的整体的人和人的关系,物质和媒介环境、社会和政治组织、人们的信仰变革。从二战之后,艺术从生产美学正式转向到接受美学。艺术本身也成为了社会启蒙的一种媒介,它和整体的社会民主化转型一起创造了一种公共领域的话语平台。


▲ “准自然”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艺术的兴起当然和整体国家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只有当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过渡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模式下,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才能成为一个话题、被人关注、并获得资金上的支持。今天中国就已经在这一转变之中,艺术找到了科技,而科技也相遇了艺术。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艺术更多的是根植于政府文化政策的导向、各种教育和研究机构的相应计划、相关科技公司在政策引导下的投入或出于品牌形象需要而展开的工作……另一方面它和其他的当代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对于公共领域的构建。而在这一环节中,作为机构的科技艺术的展览和策划者就应该鼓励公众的参与性,并组织对于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邀请专家和民众进行对话。也就是说,科技艺术在这里的功能更像是一个事件和思想的催化剂,它给我们打开了一个重新思考人和科技关系的机会,而不是沉迷于对于新科技的乐观主义欢庆。在当代艺术中的科技艺术更像是一首反乌托邦的诗歌。



展览信息




“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


展览时间:2019.03.22——06.23

展览地点: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关于作者

▲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姜俊


姜俊,艺术家,评论家,展览制作人。J&D+工作室成员,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姜俊 责编/姚钰琛)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宫娥之卵—武宁亚创旦

▲ 颜磊:狂喜加剂量

▲ 涅槃:薛松作品展


▲ 与孟菲斯蓝调一起被困在车里 ▲ 周力个展——“我站在窗的中间—心原”、莎拉·莫里斯(Sarah Morris)——“机器膨胀不过人类(Machines do not make us into Machines)”▲ 2019JINGART艺览北京


▲ “极限混合”——2019广州空港双年展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