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测绘,甩出西方几条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强体壮,上山下水,犹如蛟龙出海。
他们玩得来计算机,写得来代码,Visual Studio, MATLAB,CAD,ARCGis各种专业软件信手拈来。
他们搞得懂高等数学,摸得透线性代数,用数学解译天地变幻,犹如家常便饭。
你不知道他们是何方圣神,其实他们就是测绘工作人员。
这群低调而全能的测绘人员,如何从天地万物中获取人类想要的知识。
从古至今,测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小至房屋建设,家具安装大至行政规划,行军打仗都必须有测绘人员参与。
测绘是只相信数据,不相信眼泪的职业。数据的精确度以及准确度影响到了整个测绘行业的发展。古代中国能够领跑全球(据悉宋朝GDP一度达到全球35%)测绘贡献了其不可磨灭的力量。
今天介绍古代测绘的道具,计算方法,顺便说一说中国古代测绘的成就。
中国古代三维测绘所用基本道具有“准”、“绳”、“规”、“矩”四大类。这几个字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准”就是用来看看两个点是不是在同一平面(内行人叫水准面)上的测量器具。就像家里挂一幅画,要“放平”否则就不好看,“放平”的意思就是在一个水准面上。
古代水准仪
调节仪器保证两头水深相同,那么三个木牌连接成的线就在一个水平面上了。为什么用三个木牌?因为两个会有一定的误差,多加一个作为校准会提高观测精度。为什么木牌上面用锯齿状?因为如果木牌被磨平,那么观测对象是在木牌所遮挡的范围内,还是刚好在木牌的顶部,就无法确认了。因此锯齿的木牌就是为了提高观测精度。
可以看出,当时设计师设计任何一个部件,都要考虑两个字:精度。据说古代用这个搞跨河水准,北宋年间甚至有过八百里的水准测量。现在超过100公里的水准已经都使用电子水准仪了,可怜当时的测绘人员。
绳又是什么呢?绳就是每个测绘人员出门都要在一个绳子上两头打个结,那么这两个结之间就是固定长度了,出门比划一下就知道长短和深浅了。这就是“准绳”一词的起源。当然人们可以对更硬、受力受热变化更小的物件进行精细加工的时候,尺就渐渐的代替绳在测量中的使用。
“规矩”二字大家也不陌生,所谓“规”,就是用于画圆的器具。一般就是那种腿长长的,可以掰开。将一头固定,一头围绕固定的腿旋转画出来的线条就圆。
“矩”就是画方型的东西,又叫曲尺。顾名不思义,曲尺是直角尺,而不是弯曲的尺子。主要用来画角度,也辅助画长度,最后进化成我们常见的三角尺。
这四大简单的东西,是比较好掌握的。下面来介绍古代测绘仪器“杆”,一种时间测量仪器。
现在给大家介绍“杆”是怎么用的。古代人民发现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周期位移,大家常说的“立竿见影”就是这个意思。为测定太阳的位置也就是时辰,发明了“杆”。慢慢演变有了专业的“杆”,叫日晷(gui 三声)以及圭表。
立杆见影
说完了这个测时间的方法,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定向的道具。科普一下,所谓定向就是找到统一的方向,为什么要做这一步?多次绘制地图,要保证各张图可以拼接起来,或者使用起来更方便就要把图向上的方向统一。不能你拿着的地图向南我拿着的地图向东,所以大家就开始规定向上的方向必须是北方向,那么问题来了:找不到北怎么办?这就是定向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代定向道具——司南
古代没有陀螺仪(陀螺仪以后再科普),就用这个家伙了,底座是青铜磨得亮晶晶,上面是个带磁性的勺子,用地磁找到磁北方向(地磁和磁北稍后介绍)。全国统一画图用磁北方向作为上方。
南北方向有什么特殊的,为什么都用北方向为上方,而不用东方向呢?给大家出个题或许就明白了:在北半球向南走100KM(还是在北半球),再向西走100KM,再向北走100KM,再向东走100KM。请问最后的位置是在最初的位置的那里?A 原点;B东边;C西边;D南边;E北边;F东边。
为了方便后人有用水作为底座,也有不要底座用细线吊着磁铁石的各种指南针。
指南针
古代中国,利用“准、绳、规、矩”以及“司南”完成了中国大部分的建筑物的设计制图,建造,国家版图的绘制,其精度领先全球几条街。同时利用杆的原理建立了日历,为百姓生活提供了参考。
中国古代地图及房屋建筑设计图
为什么会甩别人几条街?因为中国人杰出的智慧,基于“准、绳、规、矩”发明了很多算法。由于准绳长短,规矩大小等限制,当时发明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
利用勾股定理测量、计算物体的高度、距离。
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应该是比较熟悉的,这里就不介绍了。总之古代测量的心经《九章算术》基本等于现在初中生的奥数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感受一下: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
翻译白话:AC=DF=三丈;AB=123步;DE=127步;AD=1000步。问AN=?;NM=?这个应该就是当时测绘界顶级算数题,没有线性代数,没有最小二乘,这种题对于测绘界人士来说满满的都是关爱。
下面再说一说几个彰显中国人的智慧的案例:
首先沈括大师,在我国宋朝测绘大师沈括连续观测北极星三个多月,发现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是有夹角的。(先科普一下,磁北方向就是我们指南针指的北方向其实是指向地磁南极。真北方向是地球自转轴的北方向,就是我们的北极。)
这个厉害之处在哪里呢?那个时候大家还认为地球是平的,如果再深入挖掘,多几个天文观测站,是有机会发现地球的真实形状。欧洲是400年之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磁偏角。
沈括还发现了章动、岁差(这两个可以理解为地球自转轴在规律的摇摆,章动是长周期摇摆,岁差是短周期摇摆——跟我一起摇摆)以及平日时与真日时之差(可以理解为一天其实不是24小时,我觉得他知道的真的太多。
此外还有元朝的郭守敬,他通过长期的观测发现了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为23°33′05″,黄道就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赤道就不用说了,现在有科学认为黄道与赤道的交角是由于月亮的存在。
如果当时能深究这个问题,说不定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开启中国天文测量的新高度。给大家介绍一下他计算的精度,现在推算当初的角度为23°31′58″差1′07″是秒针在0.004秒走过的角度。
中国甩了西方几条街,估计都可以再写一本书,牛人代表也很多像发明地震仪的张衡,以及他改造发明的浑天仪这些都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今天主要介绍了古代测绘仪器“准,绳,规,矩”,“表”,“司南”以及简单的测量计算方法,用简单的初中奥数题建立了我国千年测绘界的领先地位。
推荐阅读
---------------- 推 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