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被社会抛弃的宝妈,“被迫”成为年入百万的整理师

We就是我们 一个叫We的工作室 2022-09-20


2016年,当了3年全职妈妈的木子试图重回职场,但她的求职之路却屡屡碰壁。无奈之下,木子尝试做一名整理师。因为入行门槛不高、时间弹性、收入体面,整理师为全职宝妈等不被“主流工作”接纳的人群提供了求职新出路。

整理师行业,超过90%的从业者为女性。在刻板印象里,收拾房间天然是女人的事情。面对家务,有部分男性不但当甩手掌柜,而且粗暴地认为家务是“简单的、不费事的”。

“我见过 45件一样的白色吊带、十多套落灰的海蓝之谜、过期17年的调料、300多个包装纸袋子,以及很多个'吐'了的衣柜。”





     全职妈妈的求职困境   


来自山东烟台的整理师木子是“被迫”进入这个行业的。

2014年,木子的丈夫创业失败,欠下百万级的债务。原本在家全职带娃的木子陷入焦虑,白天照顾孩子时也会走神,“不停地想这个事情,焦虑、失眠、睡不好”。木子无法再安心享受亲子时光,想重新工作,与丈夫一起分担压力。

成为全职妈妈之前,木子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稳定体面。但带着孩子重回职场,找工作异常艰难。

木子与丈夫都不是烟台当地人,父母在老家还需要照顾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无法抽身支援小家庭。虽然孩子已经准备上幼儿园,上午8点到下午4点,木子可以抽身出来。但找一份“可以有灵活的时间下班去幼儿园接孩子,并且周六日双休”的全职工作,仍然像天方夜谭。木子只能将择业方向定为“时间宽松、自由”的工作。

为此,她了解过保险业务员、兼职促销员、家政等工作,但“要么跟兴趣不太匹配,要么收入不稳定。”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的收入不高,“像兼职促销,只能偶尔解决一下生活困难,要长期靠那些工作来维持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还清债务,更是远远不够。”

在万分焦虑的时候,木子远在日本的朋友,为她的逼仄的职业路径打开了一扇窗。

木子的朋友定居在日本,从事家政相关行业。2003年日本的老牌整理协会Housekeeping成立,为有志于从事整理事业的学员提供培训、并颁发证书。凭借《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成名的日本整理师近藤麻理惠也曾考取该协会的整理顾问1级证书。

木子很早之前就看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那时,她也是个爱囤东西的人,精心挑选或冲动消费后购买的物品逐渐堆满了房间,不但没有让她感到快乐,反而带来烦躁和焦虑,“觉得有一种莫名的负能量和磁场在身边”。

那本书让她学会了整理收纳,断舍离之后,东西少了,生活反而轻松了。但当时,木子也仅仅把“断舍离”当做整理收纳的一个法则,并没有把它与一份职业挂钩。

2015年,近藤麻理惠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日式整理术持续风靡美国。但在国内,这仍然是尚待开发的领域。

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日韩相对较近的烟台,占据了先机。热心的朋友帮助木子翻译了一大批日本出版的整理学相关书籍和课程。自学入门后,木子对行业有了了解,也有了信心。

走了数条死胡同,木子最终决定在这条新兴赛道上创业。




    从0到1,宝妈再出发   


在三线城市烟台进行如此“先锋”的创业,并不容易。

创业初期,没有用户愿意付费,因为她们甚至不了解“整理师”是做什么的,和家政阿姨有什么区别?

木子最初选择免费上门服务,让客户更直观地看到效果,理解两者的区别,也了解中国家庭真正的需求。虽然木子研究了体系成熟的日式收纳法,但真正运用到中国家庭中,仍需要符合国情的改良。

在实践过程中,木子敏锐地观察到,很多客户家中都缺少必要的收纳工具,无法有效利用柜体内的空间。或者,即使客户是收纳爱好者,跟风买了各类收纳框,也与家里的空间需求不匹配,不但用不上,收纳物品本身反而成了累赘。

她开始研究市面上合适的收纳工具,进行自测,通过整理效果“带货”。通过这些让整理事半功倍的收纳工具,木子的“免费服务”才终于有了收入。

木子最初的主力客群,是80后的中产家庭,高收入、高消费能力,填不满的欲望,理不清的居家空间。

她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因搬家而崩溃的大学老师。搬家十多天后,新家依然一团乱,“眼看天都凉了,秋冬的衣服还不知道在哪里”。当她经朋友介绍找到木子时,提出的需求是“尽快上门”,整个沟通过程都没有询价。最终,一个5人团队在一天之内就帮助客户全部复原,整单收费“不到两万块”。

赚到“第一桶金”,木子心里有了底。她明白客户对于类似的服务和收费是有接受度的,只是缺少足够的市场教育和用户种草。

通过快手等短视频的传播,木子把客户开拓到了山东全省。有一个济南的客户,搬完家后也经历了绝望的还原过程,腰酸背痛躺在新家的床上,突发奇想,“有没有那种能专门帮人整理衣服的人”,通过网络,客户找到了木子。团队驱车前往济南,用5天的时间,为客户清理出一个全新的家。

认知和需求一旦被打开,木子团队开始有了稳定的客群,也吸引了“宝妈圈“的关注,随着志同道合的“宝妈”们主动加入,木子还成立了培训团队,为想要入门的宝妈提供教学服务。

木子和学员们在一起

作为一份新职业,被误解也是木子需要面对的难题。木子曾经被客户的妈妈拒之门外。委托人是个护士,工作繁忙,孩子一直由姥姥带着。希望木子能上门为自己的母亲整理房间,让祖孙俩的生活空间更宽敞些。但这个善意的举动却让老人感到冒犯,生气地说,“我又不是不能整理,我就是没时间而已。”

耐心劝说之后,老人终于同意先收拾厨房。一旦进入空间,团队立刻用专业技能征服了老人,最后老人还主动提出,能不能帮忙整理床铺下的空间——那里还留着十多年前没用完的毛线团。

从业几年后,木子和丈夫一起还清了欠债。压在身上的重担卸下,但对行业的热爱日渐加深。

虽然从三线城市起步创业,但木子培训机构的学员已经遍布全国近80个城市,大部分都是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联络到她的。其中,25-40之间的女性学员占比最大。根据行业数据,全职太太是整理师的主要从业者之一,从一线到四线以下城市,占比均在20%左右,仅次于自由职业者。

在木子快手主页的置顶视频里,除了外界熟知的叠衣、收纳等技巧,学员们还学会使用电钻、榔头、螺丝刀等工具对家具进行空间改造。这些通常出现在男性手里的工具,宝妈们也能通过学习自如驾驭。

去年3月,80后宝妈静雯报名了木子的整理师课程。毕业后,静雯在1年多的时间里服务将近200户家庭,她逐渐从整理中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职业技能,比如通过三点叠衣服法在1分多钟叠40件衣服。

静雯坦言,能对这份工作投入如此多的热情,除了热爱,另一部分也来自经济收入。目前静雯时薪200元,在业内并不算高,但在山东威海,已经是一份不错的收入



   月入过万,但绝不轻松  



2021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增设“整理收纳师”工种。

根据行业头部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整理行业白皮书》,目前国内接受过职业整理师培训的总人数超过18000人,其中,超过6成的从业者,可以达到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目标,基本实现月入过万。

木子估算,在三四线城市,按照150-200一个小时的时薪,平均一单7-8个小时,再加收纳工具的费用,一次上门服务的整体收费可达1800-2000元左右。“如果一个月能接四五单,客观上讲,月入过万是靠谱的。”

但这些数字引发了大众“叠叠衣服就能轻松年入过百万”的幻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行业,以为交一笔价格不菲的学费,就能得到一张黄金入场券。木子就曾经接收过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的咨询,“我学习不好,也不想学了,是不是学习整理就能月入过万。”遇到这样迫切的年轻人,木子一般都礼貌劝退。

在木子看来,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审美力、沟通力、共情力,以及百分百的热爱和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

木子团队

因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整理师收纳师执照并没有国家认证的统一标准。各培训机构出具的结业证书仅代表机构对学员的认可,不具有行业统一的权威性。但相比于普通职业技能课程,整理师的培训费用较为昂贵。在选择机构时,更需慎重。

看似简单的技能与动辄上千元的客单价之间的强烈反差,让这一新兴职业成为了网络热词。

“花1500整理一个衣柜是什么体验”、“整理师靠收拾衣柜年入百万”,2020年,即将退伍的李清龙在快手平台上刷到这些吸人眼球的标题时,突然想到了熟悉的画面——整理完后的家不就是部队内务整理后的模样。

“整理师像是为军人量身打造的一份职业”,这个发现让李清龙兴奋。当时,他正在为退伍后的工作发愁。

当了四年兵,行军操练的技能早已形成了肢体记忆。但出了军营,这些技能似乎与社会脱节。他也了解过其他战友退伍后从事的工作,“比较多的是保安、保镖、健身房教练、转车司机、外卖小哥等,就业面比较狭窄。”深入了解后,李清龙报名了成都当地一家培训机构,决定入行。

整理师行业,超过90%的从业者为女性。在刻板印象里,收拾房间天然是女人的事情。面对家务,有部分男性不但当甩手掌柜,而且粗暴地认为家务是“简单的、不费事的”。

木子曾遇到过一个客户,6口人挤在70多平米的房间里,夫妻都是上班族,老人忙于照顾孩子,房间拥挤逼仄。木子接受女主人的委托,上门诊断、给出收纳方案后,却被告知暂停服务。因为男主人比较保守,认为整理这么简单的事情,家里的女性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外人插手。

李清龙以“闯入者”的姿态,打破了这种古老的性别刻板印象。为了区分女生化妆台上五花八门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他还专门找大学的同班女同学出去逛化妆品店,实地学习。

兵哥哥李清龙

入行之后,李清龙才理解了那些“标题党”背后的真正含义。

高收费背后是高强度的劳动和工作时长。“一般整理一组衣柜需要两个人3~4个小时,如果衣服量多,甚至需要3个人花费6个小时。做整理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耐心,是个精细活儿。”

有时候,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整理师都需要在站立、弯腰、折叠等机械劳动中度过。那些把委托人逼到崩溃的搬家及物品复原,对整理师而言都是日常。

无论看到多么下不去脚的空间,整理师都要耐着性子,重复整理、分类、收纳的步骤,榨干每一寸空间,让房子从物品的重压中喘过气来,恢复家的样子。

兵哥哥李清龙整理前后对比



      整理生活,整理爱     



静雯永远记得她曾经接到过的一通客户来电,电话那头的第一句话是:姐姐你快来帮帮我,我的衣柜已经“吐”了。“听到‘吐’了这个字,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看到她发来的照片,才明白,确实是‘吐’了。衣柜挂得满满当当,不止层板区,各个角落塞都塞爆了,好像只要一开门,那衣服就从会脑袋上砸下来。

与大多数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同,静雯最开始学习的目标不是“成为整理师”,而是“改变自己的家”。

静雯的丈夫是个购物狂,两人的卧室堆满了杂物,仅仅为了找东西,静雯和丈夫之间就发生过无数次争吵。她决定改变这种状态。

学习结束后,经过3天规划和一周的清理,静雯终于在一团乱的家中理出了头绪,重新建立了生活的秩序。

一年多的职业生涯中,静雯见识过 45件一样的白色吊带、十多套落灰的海蓝之谜、2005年的过期调料、300多个包装纸袋子,以及很多个“吐”了的衣柜。有一次,全屋整理结束后,男主人下班在家门口愣了很久,怀疑自己走错门了。

如果没有阶段性地清理、归整,日积月累,人心会落灰,而心理的尘埃和屋子里的物品一样,会淹没爱。

木子遇到过一对中年夫妇,丈夫跑长途,常年在外;妻子经营一家水果店,起早贪黑,为了养育两个孩子,夫妻聚少离多,一年365天只有过年才给自己放假。

木子连续用了两个“特别”来形容那户人家,“特别乱,东西特别多”。服务结束后,木子收到女主人的消息,“你大哥今儿回来跟我说话都变温柔了。”

当一袋袋断舍离的垃圾往外丢时,也会有一些宝贝被重新发现,一些珍贵的记忆也被重新打捞。李清龙曾经找到过委托人的一张结婚照,女主人一直以为照片丢了,“失而复得”令人格外珍惜。那张照片重新被摆在了家中显眼的位置,新婚的甜蜜气息仿佛又在屋里弥漫开来。

成为整理师,不仅仅帮助客户走出了人生困局,也帮助整理师们自己,收纳了人生焦虑,成为更好的自己。

挺拔身姿、帅气军装、万物皆可豆腐块的技能,以及整理师的新兴职业,让李清龙不但得到流量的青睐。在他入行的第四个月,“退伍兵哥哥做整理月入过万”的话题上了热搜,李清龙就此出圈。

在快手,李清龙收获了第一个破5000万播放量的短视频,也逐渐接到了录制主流媒体的访谈、综艺等节目的邀约。从小白到“行业代言人”,李清龙这一路走得还算顺遂。

退伍军人的身份让普通的职业有了光环,李清龙也想回馈这份荣耀,带领更多的战友一起创业。目前,他的团队9位整理师中有8位是退伍军人,来自黑龙江哈尔滨,湖北襄阳等全国各地。他们也像当初的李清龙一样,通过短视频认识这个行业。不同的是,现在他们不再是一个人战斗,而是有了组织并肩作战。

木子坦言,入行这些年,让自己变得更沉稳了。“很多事情不是当下着急能解决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无论面对多混乱的柜子,都是先清空。只有看到所有物品的时候,才能做下一步的规划。”

从求助者变成助人者;从被迫营业到主动创业,对于宝妈木子和静雯而言,这份职业让她们的人生突然转向,像是在十字路口搭错车,却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她们用专业技能为委托人还原家的温馨,粘合破碎的爱,修补无言的隔阂,重拾生活的信心,并从中收获认同、信任和尊重,重新找回被育儿淹没的久违的人生意义。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周屿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职业整理培训讲师 木子(快手ID:v13396389791)

兵哥哥整理师李清龙(快手ID:long352988787)

        一位东北大厨的笨拙走红        

 95后宠物殡葬师眼中的千百种告别

    一个90后轮椅女孩的命运突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