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深情为“潘苹果”销售支招,可惜四招错了三招
导语:潘石屹深夜发文,感叹为家乡苹果代言效果不好,并为“潘苹果”销售支招。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国品牌农业理论构建者与践行者、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娄向鹏简要点评一下潘总的招数。
1月15日,潘石屹深夜发文,一边感叹几年来为家乡的苹果代言、出力推销,效果不好,一边又信心满满地为“潘苹果”销售支招!
潘总对农业、对家乡的特产倾注了真诚与心血,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潘苹果”热切的期望,让关心农业、喜欢潘石屹的人为之感动。但是术业有专攻,潘石屹一共出了四个招,可惜四招错了三招。
潘总真心实意地想帮助家乡的苹果做成大品牌,希望家乡人民把农业做大,通过农业致富,初心非常好。但是如果天水苹果按照潘总支的招去做,不久,潘总还会为自己支出的招儿发出感叹。
潘石屹和他的“潘苹果”五年做了啥
2013年天水苹果总产量138.8万吨,产值却仅有48.3亿,平均1斤只有1.7元。2013年清明节,老家天水的潘石屹回家探亲,父老乡亲们三句离不开苹果,发愁丰收的苹果卖不出去。
“每年我回老家,看到我童年的小伙伴们都在种苹果。生活不容易,许多苦难好像都集中降在他们的身上,丧妻丧子,疾病和贫困在折磨着他们……我愿为家乡的苹果尽力,帮助推销他们种的苹果。”“虽然没有用化肥种出来的苹果大,但是很甜,我童年吃的苹果就这味。”
这条微博被转发近2000次,结果这次丰收的苹果都售罄了。
天水作为花牛苹果的故乡,是公认的花牛苹果优质种植带,花牛苹果个大,味道甜,水分足,不打蜡,没有农药残留。但由于天水地处偏远的西北,没有打开苹果的销路。
这种新型公益模式让天水人和潘石屹尝到甜头,2014年,潘石屹正式开始无偿为家乡的苹果代言。
2015年,“潘苹果”的渠道建设工作进入快速增长期,2016年,“潘苹果”与京东商城联手、央视网商城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线上销售平台。2017年,“潘苹果”围绕大农业概念,打造了全新的农业产业链,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集团化管理,向高端市场进军。
截止到2017年,“潘苹果”已与京东集团及北、上、广等地各大商超展开了基地直采合作,与京东、天猫、淘宝等线上平台,大润发、沃尔玛、永辉、卜蜂莲华等线下渠道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
2018年“潘苹果”预测的销售量为 2000万斤,销售收入2.4亿元。
潘石屹深夜感慨说了啥?
1、要树立品牌,品牌不是推广,品牌不是包装,品牌是质量是服务。现代商业离开了品牌寸步难行。
2、要专注,不要想东想西。什么都想做的人,什么也做不好。对房地产、金融这些诱惑大的行业千万要小心。专注做苹果生意,不要局限于天水苹果,甘肃的、陕西的、新疆的,全国任何地方的苹果只要质量好你都可以做买卖。
3、要尽快把营业额做到 10 亿、20 亿元、50 亿元,薄利多销。
4、除此之外,你(天水苹果公司贾老板)的各种伟大理想我实在不懂。我们可以节约时间,把精力只聚焦到苹果上。
上述潘总讲了四个小点,其实是三个意思。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国品牌农业理论构建者与践行者、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娄向鹏简要点评一下潘总的招数。
“潘苹果”走品牌之路是对的,但潘总对品牌的理解过于狭隘
潘石屹的人就是品牌,潘总亲自上阵自带流量推销产品,取得了成效。证明农产品应该而且必须做品牌。潘总助力天水苹果从卖产品到做品牌,这是最大的正确,是对天水苹果产业的重要贡献。
但是潘总对品牌的理解比较狭隘。潘总说,品牌不是推广,品牌不是包装,品牌是质量是服务。怎么可以把推广和包装从品牌中分离出来呢?
品牌,从品牌灵魂到品牌形象都要在消费者心里建立认知,包装难道不是实效的媒体吗?当品牌灵魂到品牌形象策划设计完成后,束之高阁有用吗?难道不需要推广吗?品牌创建与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工作不是零打碎敲,不是随意取舍。
做农产品品牌,从品类、产业企业、经营主体、产业链到产业生态,从品牌价值内涵到品牌形象识别,从竞争到消费者需求,从生产管理到营销渠道到营销传播,必须经过专业调研、策划和执行。
“潘苹果”是卖天水苹果还是卖花牛苹果,天水苹果跟烟台苹果、陕西洛川、新疆苹果有何不同?何以见得?有什么可以帮助消费者记忆和选择?天水在苹果产业端做了大量工作,可是天水花牛苹果的品质和一致性到底如何?
农产品品牌与工业品最大的不同是,农产品因产地的自然地理、文脉农脉、人文传承而不同,这是不可以复制的、最独特的珍稀资源,是品牌灵魂的源头。天水苹果的品牌灵魂是什么?褚橙高于普通橙子数倍的价格,新西兰佳沛奇异果按个儿卖,产品好仅仅是基础,超越物质产品的品牌的溢价才是品牌成功的秘密。
当今市场,供给饱和、产品同质、消费者挑剔。市场竞争必须提升到品牌的高度上,质量要好,并且你得有办法让消费者知道你哪里好,有何不同,凭什么让人相信,用什么帮助消费者记忆和辨别,哪里可以买得到。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方兴未艾,天水苹果作为名人推荐的品牌,作为在全国已经产生影响力的品牌,要为全国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树立正确的榜样,起好带头作用。天水苹果做品牌,要从潘总建立正确的品牌观开始。
天水,聚焦苹果做品牌非常正确,但是,绝不可以把各地的产品冠以一个品牌来卖。
潘石屹说,要专注,不要想东想西。什么都想做的人,什么也做不好。对房地产、金融这些诱惑大的行业千万要小心。专注做苹果生意……他的话到这里都是对的。
我们主张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明确一个主导产业,构建一个主体企业,塑造一个主打品牌“,三个“一”高度聚焦。
但是潘总接着说:“不要局限于天水苹果,甘肃的、陕西的、新疆的,全国任何地方的苹果只要质量好你都可以做买卖。“这是极端违反农产品品牌规律的。这相当于阳澄湖每年发生的大量来自高淳、兴化等地洗澡蟹冒充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市大量的来自五常之外的非纯种稻花香大米冒充五常大米。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工业品在哪里生产不重要。农业绝对不同。
农产品因产地气候而独特,它天生具有强烈的产地属性和品类属性。也就是说,产品是否优质,特色是否正宗,首先看产地和品种。同时,由于经过长年积累,人们对这些地域名品形成了天然的品类认知,只要看到天水苹果,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认为这是正宗和原产地花牛,品质优异。黄岩蜜桔,安吉笋干,临安小核桃等等都是如此,农特产品,因为产地而生而有名,离开的产地,只是没有任何说头的大路货。
一个品牌,如果不限于天水苹果,产品的风味特色能够一致吗?怎么可能具有统一标准呢?这是跟消费者认知对着干的做法,这是把品牌做烂的做法。
如果潘总有心想帮助别的地区卖农产品,这需要一个一个地做,一个地区一个品类一个品牌这样做。首先,要把家乡天水的花牛苹果做起来。
所以,潘总千万不要用做贸易的思路做农产品品牌,要认清品牌规律,搞清楚农产品品质和特色是从哪里来的。
销售规模不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唯一标准
潘石屹说,要尽快把营业额做到 10 亿、20 亿元、50 亿元,薄利多销。
首先应该说,一个苹果品牌做到了一个亿,在原来散乱差的苹果产业里已经不算小了,一个亿在中国许多农产品品类里,是销售成绩的一个坎儿,一个标志,表明初步建立了品牌地位,有了基本的市场基础。
第二,潘总对农产品品牌的价值理解有偏差,不知不觉地把卖苹果和卖楼房对比了起来。潘总的半个小楼就能卖10个亿,可是农产品没有那么容易,它的价值点也主要不在销售规模这里。
好想你枣业大不大?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品牌,其实它在成为全国品牌之初只有四个亿左右的销售额,但它是枣业全国第一品牌,拥有以亿计的忠实消费者,2017年度营业总收入达到了40.69亿元;乌江榨菜在上市之初时也就是三四亿,但是因为走了全行业的最前面,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现在营收达到了15亿元,是全球腌渍行业的老大。
农产品做品牌,当然需要规模化,但规模化是建立在产品优良、品质稳定,有持续供货能力,并且赢得广大消费者认可基础之上的,有品质规模才是有意义的。褚橙是中国知名度最高、赢利能力最好的橙品牌,可是它只有1个多亿元的销售规模,跟全国橙产量和销量相比实在很小,仅奉节脐橙品牌年销售额就达20多亿元。但是褚橙是知名品牌,它有持续赢利的能力和持续扩大规模的预售市场支持。
农产品品牌规模不一定很大,我们更要重视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和行业地位,这是农产品行业的特点。真的不一定是说你的规模多大、卖了多少苹果才算牛,关键的是在这行业你能不能拥有话语权,能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主导品类的全国性品牌。品牌在行业中的地位,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消费者,有了美誉度,以后可以做许多事情。
祝“潘苹果”走得越来越好!
神农岛团队原创文章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更多学习,可关注中国品牌农业倡导者、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娄向鹏老师的《品牌农业》《大特产》系列专著。
点击阅读神农岛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神农岛精华版:“神农岛微信服务号”
与大家见面了!
每周精选一篇读者最喜欢文章
推送给企业家朋友
您在百忙之中 精彩不会错过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
不够尽兴?猛戳↓↓“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