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伏牛山下,「军嫂法官」吹响冲锋号丨人民满意好法官评选

人民满意好法官 洛阳中院 2024-02-04




成长故事

2021年度洛阳法院“人民满意好法官”

候选人




“法官的工作和军嫂的身份,会让你感觉到压力吗?”
“军属的身份给我荣誉,法官的身份给我信仰,它们是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充实着我,而不是给我压力。”面对提问,既是法官又是军属的常雅杰这样回答。
伏牛山下,潭头法庭,这里是常雅杰吹响“冲锋号”的阵地。


从三尺讲台到审判台的转变

“自己像一块海绵,汲取养分还要挤出时间


常雅杰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

工作稳定,学生听话,朝九晚五,是周围人羡慕的对象。
但是法学出身的常雅杰,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法治梦。2011年,常雅杰离开了尺讲台,成为了栾川县法院的一名普通干警。
初入法院,常雅杰还没享受到心愿达成的喜悦,就被繁忙的工作“浪潮”冲击的七荤八素。到民事审判庭的第一天,就收到了15起案件。忙碌,成为了“小常”的生活主基调。
初到庭里的前两个月,常雅杰主动请缨,担任庭室里其他法官的书记员、助理,把自己当“学徒”,向资深法官们学习取经,孜孜不倦的汲取“前辈们”的经验。
“那时候,真的是不浪费每一秒钟,连吃饭都想着刚接的案件该怎么处理,适用到哪些法条,怎么处理比较好。晚上一般也会留下来整理卷宗、总结经验。好几次,整理的太晚,连保安都上来找我,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回忆起刚入法院的时候,常雅杰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不仅吸取着“养分”,还能不停的“挤出”时间。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和对事务性工作不断总结“小方法”“小点子”,常雅杰对民事审判工作逐渐得心应手起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民庭新手”成长为了“办案能手”。

与当事人建立信任的纽带

“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感充斥心中,

那种感觉很温暖。


“事无大小巨细,只要是群众的事,都要用心对待。”尽心、尽职、尽责,是常雅杰工作的一个特点。
在她承办的案件里,无论是大案要案,还是家长里短,她都做到了一视同仁,认真听取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认真对待当事人提交的每一份证据。也正是这份为民司法的工作态度,成为了她和当事人建立信任的纽带。
2016年8月,常雅杰受理了一起工伤保险赔偿案件。
当事人老冯系四川人,在栾川某工地担任民工。在施工过程中,老冯的左臂和右腿被卷入水泥搅拌机,身体残疾程度达到了一级,但赔偿问题却始终没谈妥。身体上的残疾加上与施工方的赔偿意见不一致,让老冯变得易怒暴躁,在沟通过程中时常情绪激动,给案件的审理造成了很大困扰。
庭审结束后,常雅杰刚走出大楼,便看到老冯躺在法院门岗处的便民椅上休息,旁边是他13岁的儿子,怯生生的不敢抬头看人。
常雅杰便上前跟老冯聊起了家常。在谈话中,常雅杰了解到,老冯和儿子从四川老家达州赶来,早已身无分文,父子俩已经好几天都没吃过饱饭了。看着孩子身上洗得发白的衣服,她没有犹豫,立马邀请父子俩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常雅杰忙前忙后,给老冯点喜欢的菜,给孩子洗手、夹菜。慢慢地,老冯对她的“敌对”态度有所缓和,向她敞开了心房。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咱也不是那讹人的人。但是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娃娃还小,我不强硬起来跟他闹,我怕我就要不回来这钱了。”老冯的话和眼泪让常雅杰决定,一定要帮老冯渡过难关。
但是在进一步调解中,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建筑公司以老冯违规操作为由,拒不承担工伤保险赔付义务并拒绝先行给付,调解就此陷入僵局。
由于案涉工程为建设工程,考虑到承包方会在发包方处提供质保金,常雅杰当机立断联系工程发包方,释法明理,终于让三方达成协议:发包方同意代替案件被告从质保金中先行支付5万元,解老冯家庭之急,其余款项由被告方分批履行
先予执行通知书送到老冯手中时,已经是晚上10点。
第二天下午,常雅杰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仅有九个字“常法官,谢谢你,我走了”,看到这条信息,一种难以描述的幸福感充斥在她心中。“那种感觉很温暖。”


在基层法庭的成长

“法律不是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

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


“我一直坚信,法律不是固步自封,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
围绕民间借贷、非法集资、人身损害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常雅杰时常深入社区、企业、部队、学校,开展矛盾调处、以案释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宣传资料,开展法治讲座等活动,提升辖区居民法律意识。
尤其是作为一名军人家属,每次送法进军营,常雅杰都格外认真。建立微信群,搭建咨询平台,义务为栾川驻地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军嫂法官」的称呼在军营里悄悄流传开。
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栾川县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法律涉军维权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常雅杰成为了“速裁”团队的一员。尽管是“速裁”团队,审理案件相对简单,但是“简案不简单”,一件案件所需经历的审判程序必不可少,如何让案件审理更有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成为了常雅杰思考的问题。
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常雅杰和团队利用开庭前的关键时间,对团队承办案件进行先进行庭前调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再采用“优先排期、集中开庭”的模式,有效实现了案件的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
2019年来,常雅杰所在速裁团队的调解率在80%以上,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2020年,她所在的“速裁”团队结案率达到100%。

2021年,常雅杰主动请缨到辖区众多,工作繁重的潭头法庭工作。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常雅杰还是低估了基层法庭工作的难度。除了审理案件,负责法庭方方面面的工作,还要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感觉自己除了会审理案件,对于其他工作真的是一无所知。尤其是怕工作不接地气,跟乡亲们有距离感。”


但很快,常雅杰就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是以全国人大代表杨来法的名字命名,是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优势和地区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诉前调解工作室,在潭头法庭管辖地域乃至整个栾川都有较大影响。


为了尽快掌握基层法庭的工作节奏,常雅杰便虚心向全国人大代表杨来法学习,从他的调解方式中汲取经验,让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从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常雅杰还记得刚来潭头法庭时审理的一起案子。


小高和丈夫小张本是恩爱夫妻,有两个儿子,家庭幸福美满。但是小张在一次生意中赔了本,精神受挫。为了给小张治疗,花光了家庭的全部积蓄,但治疗效果却始终不明显,持续的治疗更使得家里债台高筑,成为了村里的贫困户。


两个孩子还要上学,家中老人也常年患病,妻子小高需要照顾老人、孩子,根本无法外出打工。虽然也找过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但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家庭。小高诉请离婚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夫妻感情破裂,而是想通过另行组成家庭的方式来抚养两个孩子。


面对这个案件,常雅杰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法理情如何兼顾?简单的判决能否解决问题?孩子怎么办?家人怎么办?”这些都是摆在常雅杰面前的问题。


为了彻底化解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高某的难题。常雅杰与“杨来法诉前调解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商讨解决办法。最后,在了解到小高户籍地乡镇有一家企业正在招收工人,常雅杰便迅速与该企业联系,为小高争取到一个务工机会,薪资待遇优厚。


在得到企业的明确答复后,常雅杰与调解员迅速驱车两个小时赶到小高家里,将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她。


这一次,小高的脸上不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充满希望,喜极而泣的泪水。小高颤巍巍地写下撤诉申请,握着常雅杰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法律不是无情的,法庭也不应是冰冷的,而司法的温度在于为民。当事人来法院,不仅仅是要一份判决书,问题得到实际解决,才是最终目的。”常雅杰说道。



常雅杰在基层法庭的日常还在继续。深入农村落实调解纠纷、开展巡回办案、举办法治宣传,她将足迹走遍了所辖区域的乡镇。乡村的每一座山,留有她的足迹,乡村的每一条河,留有她的身影。


她总是说,“大山里的老百姓一辈子可能就打这么一回官司,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法官身上,我不认真细致地帮助他们,内心会产生愧疚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平凡,却能成就不凡,常雅杰的征程还在继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伏牛山下,「军嫂法官」吹响冲锋号丨人民满意好法官评选

人民满意好法官 洛阳中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