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容过6审,日录18节!教体君带你揭秘中山“虎狼之师”的课程密码!


“录课的录课、等候的等候、练习的练习。周末了,太拼!”中山市电教站站长孙仲廉发出感慨。


3月7日,是3月份的第一个周六。在中山市电教站5楼,依旧有不少身影在忙碌着。他们是中山的优秀教师,是教研员,是电教站工作人员。灯具、专业摄像机、录音防喷、麦克风支架……设备齐全的演播室、控制室,成为了这支“虎狼之师”的战场。


在电教站演播室里,一位中山英语教师正在录播课程。


现下,中山不少学子通过南方+中山频道、中山教育信息港、中山电视教育频道、中山手机台APP等渠道观看中山市教体局统筹指导的线上教育课程,开启“云开课”模式。这些线上教育课程是怎么录制的?按课本章节顺序选择课程内容?或是老师用平时备课资料直接录制?没你想得这么简单。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逐步揭密中山“虎狼之师”课程密码。



市教体局负责人介绍,逾100位名师参与课程录制,团队由中山各名师工作室名师、市骨干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内容需要过六审,经过5、6位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审核把关后才能开始录制,任何一审不通过,打回去推翻重新设计。


中山市电教站站长孙仲廉表示,课程基本都在中山市电教站录制和剪辑,不少教师每日花费一个多小时,从镇区赶到电教站参与录制。“电教站参与录制的工作人员有6位,每天从早上8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录制18节课,周末也不休息。他们不辞劳苦地为中山教育事业奉献。”


中山市电教站工作人员给予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召必至,战必胜

六日召集“虎狼之师”逾百名


得知开学时间一延再延,中山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燕开始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线上上课的情况。刘燕还是全国优秀教师、《小学教学》封面人物、中山市第五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在收到3月2日全省中小学正式开始线上教育的消息时,她根据市教体局指导意见,马上紧锣密鼓地筹办团队。“我们这个活动是纯公益的活动。”2月26日,召集令下达的第一句话,刘燕首先表明了参与录制线上教育课程的无偿性。尽管如此,不少教师纷纷报名参加。中山市各名师工作室迅速响应,召集骨干教师,成立自己的“在线教学”团队,为6天后的线上教学准备录制新课程。


在市教体局的指导下,市电教站的大力支持下,六日的时间就召集了70多名数学教师。再加上语文、英语科目,中山共召集逾百位名师,于3月2日正式开始录制。胡冬梅就是其中一名主动请缨的正高级教师。她还是中山市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开发区小数中心教研组组长。胡冬梅说:“当时刘教研员通知了我,我便带领我的教研团队,共14名教师前去支援。”


胡冬梅负责六年级数学线上教学的统筹工作,

组建六年级线上教学组微信群。


“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大的团队,每一节课都是由老师和团队用尽心血去完成。有个数学老师连续录了8次同一节数学课,还是觉得不满意,力求尽善尽美。”刘燕表示,疫情时期,各校教师们都在家为学生上网课。他们也为人父、为人母,有些老师自己的孩子也要上网课,尤其二孩教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比如四年级数学团队的12名骨干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有6人是学校的中层干部,承担着学校疫情期间的各项防疫工作及汇报事项,同时还要应对“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实施与操作”。12人家里均是家有萌娃甚至二娃的新手爸妈或二胎爸妈。本来每天的工作和家务,就已经忙得晕头转向,恨不能三头六臂。再加上这个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任务,个中的不容易与艰辛不言而喻。然而,他们都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主动参加这个任务。


中山市电教站演播室成为老师录播视频的主要“阵地”。


“不仅是让孩子在线上学,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学,甚至能弥补在课堂上学习的一些不足。”刘燕认为,现有的线上教学资源很多是单向性的,孩子隔着屏幕,无法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氛围。她觉得有必要根据中山孩子的需要新设线上教学内容。


比如数学课的特点,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思维。传授知识是目的之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不停的思考,培养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才是最重要的。为此,市教研室组织由市名师领衔、市骨干教师参与设计、开发“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小学数学系列课程。


“除了老师,电教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十分辛苦。我们老师录制视频时,孙仲廉站长基本上都在。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很难一镜到底。”胡冬梅十分感谢电教站为此次线上教育课程录制作出的付出。


课前探究+线上交流+课后巩固

跨越时空引导孩子学习热情


有老师问,录制教学课程最难的是什么?在刘燕看来,是跨越时空引导孩子的学习热情。“当你上课的时候,你对着摄像机,面前没有学生,但你要有面前坐着一群学生的想象。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需要老师带动和引导的,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学习,是和许多学生一起学习,利用自己的课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这碰撞中思维才会发散,思想才会发展。”


小学生不能长时间在线上学习,毕竟每节小学线上课程才20分钟,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为了利用线上教学拉动学生线下学习,数学教师团队设计了课前探究+线上交流+课后巩固的教学环节,建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并在构建新的教程时,调整课程顺序,把学生感兴趣的放到前面教学,让孩子产生兴趣,更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执教老师设计的初版前置性探究学习单。


执教老师与其他优秀教师、校长、教研员沟通后

修改的终版前置性探究学习单。


在开课前老师会给孩子们发一张前置性探究学习单,替代老师在课堂上的部分引领作用,在课程开始前先引导孩子像数学家一样去独立思考特定的问题。


探究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往线下教学通常是教师上完课后让学生寻找困惑,再加以解决。而前置性探究单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思考能力,在老师课程开始前,学生就先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尽力理解新的知识,去摸索新的知识点。刘燕表示:“带着疑问带着思想去学,才是最好的学习,这就是探究单的作用。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让孩子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尹晓阳和易思两位老师设计的《成数》课件。


不要以为前置性探究学习单的设计简单,短短几个问题,团队的老师们改了一版又一版,力求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东区雍景园小学数学教师尹晓阳是中山市优秀教师,曾多次在省市教学论坛、教研现场进行教学展示,为中山市胡冬梅名师工作室成员。3月7日上午,记者到市电教站了解这支“虎狼之师”的录制情况时,恰好逢上尹晓阳在录制六年级数学《成数》这节课程。短发的尹晓阳戴着口罩,显得简单大方。光是《成数》这节不到20分钟的课程,在前置性探究学习单设计上,寥寥几个问题,尹晓阳和南朗镇中心教研组组长易思前前后后就修改了不下6版。


从左至右分别为尹晓阳、胡冬梅、刘燕。


学校要上课,线上教育课程要录播,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尹晓阳确实感到比较辛苦。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她已经逐渐适应。她还惊喜地发现,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市里的录播任务可以互补。尹晓阳在学校有两个教学班,自己还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她把设计的前置性探究学习单发给班里学生,让学生完成探究单后,提醒学生去看课程视频,她再根据情况来完成学校的直播课,与学生连麦交流。


学生没学知识点前, 先完成探究单,学生自己思考的未必会对。那么在探究单的最后,老师们会写上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惑?”之后老师上课会以探究单上孩子的收获和困惑来进行一个针对性的交流教育,以这个方式拉动孩子的线下教学。


家长反馈。


“我们不是建重复的资源,而是根据中山的需要建立新资源。我们追求的不是学生有学上,而是上好学,甚至比平时课堂更好地学,更有趣地学。”刘燕说:“经历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后,老师和学生都有所成长。学生增强了自学能力,许多老师也知道了原来孩子们的思维可以这么开阔。这次的成长也能让今后课堂上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所进步。”


疫情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形式

改变不了教书育人的初心


每晚夜深人静时,就是这些教师团队微信群里最热闹的时候。他们会为了一个过渡语而展开讨论,会为了某一个课堂设计中的小点子而争论不休,只要一个老师有问题发到群上,群里的每一个老师都会倾囊相助。这不仅是专业的教师团队,更是有温度的团队。


教师们在研讨课程设计。


这段时间,多少个温暖的故事,为疫情期间的中山注入丝丝温情。


3月4日,中山气温骤降,天空飘着雨,雨水拍打着地面。当天按计划1:30开始录制,纪中三鑫双语学校教师彭岳午饭也没吃,12点就从三乡镇赶到电教站,在等待室做准备。录课进行的很顺利,彭岳老师录完了,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但她自己觉得不满意,觉得自己的眼睛看到其他地方,没有聚焦在摄像机上,自己录播还可以更好。但基于后面语文组要录制,她一直等候在一旁,就为了争取再补录一次的机会。为了让自己快速清醒起来,彭岳在寒风中站了两个小时,一边吹冷风,一边试讲。好不容易,下午四点多等来了机会,再进场录了一次,但她仍然觉得有一道练习题目讲得不够详尽,第二天想再录制一次,向电教站申请重录一次的机会。只要不影响其他老师录制的进度,电教站对于老师重新录制视频的请求,总是愿意密切沟通,不计较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尽可能满足老师的需求。


凌晨一两点,教师们仍在群上沟通交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二十分钟视频课程的背后,如何进行巧妙设计教案,如何进行精美制作课件,如何进行精准完美演绎……一遍又一遍地在这支教师团队手中打磨,追求完美。互不相识的教师,接到任务,互加微信,两三日的时间就必须合作赶出一个前置性探究单。作为教师,他们可能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奋战在第一线,但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岗位,共克时艰,打造别样的课堂。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世间温暖的色彩;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幼苗茁壮成长。


在团队之外,老师们的家属,也在背后默默支持。


南朗镇中心教研组组长易思老师,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大儿子1岁多,小儿子才刚出生2个多月。自2月26日接到市教研员刘燕的通知,他就义无反顾地参加录播任务。学校的网课、市里的录播任务、家里小孩的照看、家务等,使易思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累,的确很累,但也成长了很多。”易思最想感谢的,是他的家人。为了支持易思的工作,分担家庭家务,易思的父母专门从老家江西赶到中山,帮忙照看小孩。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帮助众多中山的孩子们学习,即使苦一点累一点,也都值了。


改了一遍又一遍的前置探究学习单,

只是老师们辛苦工作的其中一个缩影。


疫情发生,延迟开学,一线班主任的工作量陡增。尹晓阳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体会良多。随着复工的家长变多,学生在家学习给家长也带来诸多烦恼。不少家长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老师也为人父、为人母,他们不少还是二孩家庭,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班主任面对的是班里四五十个家庭,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次课程的调整,都由班主任一一去跟家长和学生沟通、对接,花费不小的精力和耐心。


尹晓阳说:“我是这个群体里微不足为道的一位班主任老师,但是很多班主任,不仅要加班加点,还要照看孩子在家学习。他们是真的很辛苦!大家不叫累,不是因为不累,是因为老师不能垮。只要学生们安全度过疫情,相信所有老师都觉得值得。













这群可爱的教师,

坚信“春天”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疫情终将过去,繁花终将盛开。

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

不变的唯有他们教书育人的初心。


为你们点赞~

老师们,辛苦了!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 关于招募第四届中山市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通知

2. 中山教育“三名工程”群英谱(一)

3. 中山教育“三名工程”群英谱(二)

4. 中山教育“三名工程”群英谱(三)

5. 中山教育“三名工程”群英谱(四)

6. 中山教育“三名工程”群英谱(五)


来源:香山学堂南方号,南方+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