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承续NGO血脉,带着“培养绿色公民”使命,探索独立生存之路

春草 盖娅自然教育 2022-06-07

它,

曾在中国首次进行了“报纸环境意识调查”,

首次组织志愿者自费到内蒙古和陕北植树,

成立了第一个群众性业余观鸟小组;

它的创始会长,

曾以个人名义向英国首相递交公开信,

要求在英国禁止藏羚羊绒贸易。


它,就是1994年3月成立的中国第一个群众性、会员制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以“建设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发成自觉行动”为使命的自然之友,在城市化快速扩张的当今社会,希望通过环境教育,建立人与自然的正向联结,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并最终促进实际的环境行为改善。


然而,有着20年环境教育基础的自然之友,却在2014年忽然独立出了一个同样致力于环境教育的盖娅自然学校,Why?



盖娅因何诞生

原来,自然之友的环境教育团队,其环境教育主要以“向各公益基金会申请项目资金,执行环保项目”的方式来开展,而这样的方式有它自己的诸多局限:项目总是有周期,长的一般就三年,很难可持续进行;再者,公益项目亦有“热点”,而环境教育并非如此“火爆”;此外,团队想做的课程并非只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性质的环境教育,面对城市家庭的环境教育活动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并且,教育是不是由一次性的事件组成,而是需要长期陪伴的很长久的事情,对团队来说,也需要像正常的教师那样,进行教育研究。


如此一来,项目的形式就不太适合环境教育团队目标的达成。于是团队希望通过受益人付费的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可持续地来实践环境教育。然而,摆在团队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受益人付费的方式跟自然之友公益机构的性质存在冲突。此种形势之下,以社会企业的形式来实现符合团队目标的环境教育已成必然。



盖娅成立之前,“四姑娘”在清华园畅想未来自然学校的愿景


当时就职于自然之友的蚊滋滋,与当时还是自然之友志愿者的橙子、冬小麦、海蓝于是萌生成立自然学校的想法。令人感动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自然之友二十几位志愿者伙伴的支持。这些伙伴注册成立了“北京盖娅咨询有限公司”,与原自然之友环境教育团队,一起创立了以“大地母亲”和“盖娅假说”命名的“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自此,原自然之友环境教育团队以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以受益人付费的方式维持运营;除了很少的与团队长期目标一致的项目外,团队不再申请其他项目。“我们不会受资金诱导去申请项目,那样会偏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橙子如是说。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校长张赫赫(自然名蚊滋滋)

盖娅的环保NGO基因:志愿者体系和强烈的使命感


遗传使得亲子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脱胎于自然之友的盖娅自然学校,也自然而然地承继了母体庞大志愿者团队和强烈使命感的基因。


自然之友极为看重公众参与,其在全国分布的几十个会员小组,均由会员/志愿者自组织活动。如为“宣传保护野生鸟的重要意义”而成立的野鸟会,一直积极组织公众参与观鸟活动,并在圆明园和天坛持续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研究;植物组则通过组织一系列亲近植物、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传播植物学、生态学的知识......


这种志愿者自发起、自组织活动的参与形式,被盖娅延续,并以将其深化至能自循环、自服务为目标。

自然体验师

从提升自我开始,影响身边的人


自然体验师初级培训第15期,黄山营


自然之友自2007年起就针对志愿者开展的“自然体验师”培训,盖娅成立后依然在持续开展。该培训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的课程,每个阶段皆为5天的集训(高级阶段课程目前为止未曾开展)。除去1天的理论课程在室内进行外,其余几乎都是以体验的方式在户外进行。


初阶集训内容包括自然游戏,自然教育基本理念、丰富的实践形式,自然观察,自然艺术,实践演练和总结提升。完成初阶集训的自然体验师,可参与包含“自然观察、生态美学、自然解说技法和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领队指南与安全管理”内容的中阶集训。



自然体验师初级培训第16期,苏州营


第14期初阶学员酢浆草,将自己对课程的体会梳理为:自然中体验激发“感受”,重塑“关系”,学习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及自然体验师的角色认识与学习。


酢浆草说:“每个环节都激发我很多感受。比如自然游戏中,被遮去视觉的‘蒙眼毛毛虫’,让我们充分打开了听觉、触觉、嗅觉,在行进途中,去感受认知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当我们竟准确记住了来路时,惊讶中我们忽然明白,其实大自然的生命都是这样生存的,只是人类忘记了自己原是自然生命之一。”


第15期初阶学员大蜜蜂则这样形容自己的收获:“人对食物的冷漠和浪费,是因为忽略了食物链上每个环节都有鲜活的生命在付出,这会导致很多生命不必要的付出。从觉得餐前感恩是矫情,到被温和克己的光盘行动感动,我逐渐体会到需要这些仪式和行为来唤起我们对食物的珍重对待。自此回家之后每次都不忘与女儿一起做餐前感恩,吃完食物。”


第15期初阶学员天山说:“在自然笔记环节,我真正感受到了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以前觉得画画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没想到真的沉下心来,认真观察,我也能画出一幅像画的画,令我十分兴奋。而且画画中专注的感觉非常好。”

......



自然体验师初级培训第21期,北京营


自然体验师培训自开展以来,已有500余人参与了初阶培训,成为初级自然体验师。这些人在培训结束后,很多回到自己的社区开设自然教育俱乐部或者带领家庭成员进行自然观察、体验等,亦有不少人为专业机构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提供长期的助教甚至主教志愿服务。针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持续之久,参与人数之众,目前在国内,盖娅可算首屈一指。而这些志愿者友善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也必将随着各自的传递影响到更多人。

亲子团

外部志愿者到家长志愿者



对于亲子团的团员来说,风雨已经不是阻挡活动的理由了


受台湾 “荒野亲子团”启发,结合自身庞大的志愿者团队,2013年有了全部由外部志愿者担任引导员的 “自然之友亲子团”,亦即后来的“盖娅亲子团”。从一开始直到现在,亲子团始终是一个公益项目,因此其重在“社会目标”而非经济目标——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探索一些方法,找到不仅自己能够可持续良性发展,还可以反哺和支持自然学校乃至支持“自然教育”的道路。


亲子团根据年龄段不同设有甲虫团、彩蝶团(2013)、羚羊团(2014)三分团,每个分团又下设数小队。亲子团每月开展为期1-2天的活动,内容包含自然生态(穿越森林、溯溪、徒步、夜观等稍具挑战性的“探险”活动)、自然笔记(发现自然神奇、趣味,记录、表达、创作)、露营能量站(露营,同时邀请动植物、LNT、自然摄影、野外生存、急救等领域专业人士补充、扩展自然知识及技能)、团队融合(与他人互动)、心灵聚会(家长交流)等内容,希望能培养深爱自然、心怀感恩、友善他人的孩子,育成身正为范、尊重孩子独立属性、愿意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家长,最终培育绿色公民家庭。


盖娅亲子团工作团队中的各种角色,有团长、副团长、小队引导员(任务主要是组织孩子们的活动),和育成会长、安全官、财务官、行政官、摄影官、环保官等各种”官“,负责支持亲子团的各项活动,目前以上各种角色均由家长担任,每年轮换,人人都是志愿者。



二团筹备活动,育成会(亲子团家长组成)在做团建



因为参加盖娅活动,图中一位妈妈去参加了自然体验师培训


橙子回顾:“2013年盖娅亲子团初创时,担任引导员的志愿者都没有孩子在团内;后来有一些家长被志愿者们感动,参加了自然体验师培训,第二年,他们就成为亲子团的引导员,带领更多的家庭走进自然,并逐渐对很多环保机构有了了解,也改变了自身的消费观念(购买有机产品、减少不必要消费等)并参与到一些环保组织的活动(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鸟调、保护地友好的为东北虎清套等);往后更多家长被带动加入了亲子团引导员的行列。去年,有一些自然体验师因为亲子一团名额有限,自己的小孩没法加入进去,这些自然体验师在我们的动员下开始筹备亲子二团,其他想要加入的家庭的家长们,又为了日后能更好地让亲子二团走上自组织、自循环、自服务的道路而参加了自然体验师培训。亲子二团中,家长人人都是志愿者,除了参加活动,也会涉及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亲子团活动,家长担任引导员带领孩子们活动


橙子还谈到,正在组织的盖娅妈妈市集,也如亲子二团一般,是由志愿者提出的主张,盖娅给与一些支持,让它慢慢生长成。“也还有一些其他类似的项目,看契机。我们是去促进它,而不是去收编来扩大自己。”


如果说我们还是更多地将志愿者定位在“辅助”的角色,那盖娅这种类似“一个个供应行动小组”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志愿者可以扮演“更独立、专业并深度参与”的新角色的可能。


志愿者当股东

亏损也不动摇


盖娅部分股东合影


发起成立盖娅的“四姑娘”中,除了后来的校长蚊滋滋当时是自然之友的员工外,另外三人其时都是自然之友的志愿者。而为了推动盖娅团队自然教育构想全面落地而成立的“北京盖娅咨询有限公司”,其股东亦全是自然之友志愿者。并且,为了切实地助力到团队宗旨(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过程,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结,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的达成,股东们彼此很愉快地达成了约定:盖娅只做环境教育这一件事情,10年之内股东之间亦无利益分配。也因此,即便盖娅前两年处于亏损状态,股东们也坦然承担并从无动摇。

目标为根本

环境教育or自然教育只是称谓



自然北京无痕游课堂


在盖娅对外发布的各种文章中,“环境教育”一词频繁出现,这不禁让人疑惑:盖娅在做的事情,究竟是环境教育还是自然教育呢?


对此,橙子说道:“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不满,以及普遍的自然缺失现象,让人们逐渐强烈地萌生了回归自然喘口气的期望,自然教育在此种形势下被大量提及。我们自己在做的体验式环境教育,也经常带参与者到自然中去,建立与自然、自我、他人的正向联结,培养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促成参与者产生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我们觉得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之下,环境教育还是自然教育的称谓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目标能达成。”


对称谓的包容是“目标为根本”的导向之一,而这种导向,在课程的内容上亦有明显体现。



书法自然课堂


有一个书法老师,就设计了书法自然课程古典艺术,很多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书法、国画、诗歌......而现在,它们中的很多都变成了纸面上的写字,教科书里的背诵,孩子被逼着去做这些他们觉得乏味且厌倦的事情。机械的审美,让古典艺术与自己的源头失联。然而最初,汉字从何而来?我们民族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去记录,然后变成一种艺术形式?这里面有很多的道理。“这里的‘法’,跟道法自然的‘法’是一个意思,是说汉字是先人仿效自然,向自然学习产生的,我们希望孩子能在探寻汉字和书法的源头中,了解汉字、书法的美,启发他们学习自然的智慧。”



绿色生活手作课堂之一米菜园



有一个沃思花园,就设计了绿色生活手作课。当品类丰富的谷物、果蔬、即食食物在超市里模样可爱地排列整齐,乖巧地任人选购,消费似乎即能产生日常生活的全部。生活本来的样子逐渐模糊,随之,我们开始漠然于体验生活。为了唤醒大家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盖娅设计了绿色生活手作课堂。从第一节课开始,给每个家庭划分一个一米菜园,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种植蔬菜,观察蔬菜的生长。同时也利用沃思花园的产出制作一些食物,比如杏子成熟的时候做果酱,花生成熟的时候做花生酱。另有做饭、采摘等体验。“我们希望一起种植、采摘、制作食物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幸福感和成就感,被参与者带回到在城市的家庭、生活里面去,让参与者回归生活本身产生的内容去体验日常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希望这种可以一起完成的手作,能促进家庭成员和谐关系的形成。”



森林幼儿园课堂


在橙子看来:“教育都是相通的,我们对场所和内容都没有很单一的拘泥。并不是非要在草木繁茂的环境里进行的才叫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也包括文化的、生活的体验。同样,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目标明确,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自然教育课程。比如,厨师学校的目标跟盖娅的目标不同,这导致了同样是制作食物的内容,被设计成了完全不同的课程。所以我们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一般看我们自己有什么。”

三年:挑战渐变,初心不改

今年是盖娅创立以来的第三个年头,回顾前两年的历程,橙子谈到:“盖娅的团队,最初是由自然之友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后来一部分志愿者变成了盖娅工作人员,各自角色及彼此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盖娅员工由自然之友员工与公司员工共同构成,由志愿者转为工作人员的都是公司员工,自然之友原环境教育团队的员工还是自然之友员工。盖娅自然学校的上级单位是“自然学校管理委员会”,“校管会”由双方各派代表组成。),但大家又没能很快地适应随角色变化而来的职责变化,随关系变化而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等等,没有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此外,在自然之友的大目标下,我们觉得自己有目标,凭着一股热情和勇气成立了盖娅自然学校,但真正去要落实最初的构想的时候才发现,原以为明确的东西,似乎没有自以为的那般清楚。第一年里,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团队成员的磨合和目标的明确。”



生态建造之手作步道:砌石手作



目标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是寻找内容。“我们的课程都都很新,在这种情况下哪些要继续,哪些要放弃或者改变,这是我们第二年遇到的挑战。如我之前所说,其实做什么都可以,但关键还有能力匹配、经验、时间分配等问题,尤其我们不是想做浅尝辄止的表面风光,而是真正想做好,这些因素就尤为重要。”


“今年的工作重心是合作和发展,当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果年底完成了当年“成立三年后收支可持平”的运营目标,那接着就是怎么样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了。我们希望自然教育行业能发展起来,也希望能够彼此互相帮助,但这个平台怎么搭建,互助合作如何实现,怎样继续往前走,这是要钻研的课题。3年的时间,还太短太短。”



日本冬令营:搭建雪屋。(日本冬、夏令营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乐行青少年体验式学习中心、福州乐享自然工作室四家自然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的营期活动,四家机构希望借此探索合适的行业合作方式。)


此外,在实践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也带给团队以思考。比如,“来参加自然体验师培训的男生很少,每次能有1/4就算是很高的比例了。结合男生经济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来分析,如果这难以成为男生的一个工作选择,从事这个工作会给正常生活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的话,我们也思考这个行业是否真的已经形成?”


但无论前行的路上有怎样的挑战、困惑,橙子说:“认真地对待自然教育这件事情的初心不会改变。盖娅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相对较大,从事自然教育,是有一定人生阅历后的成熟的选择。”同时橙子也笑道:“还有很多人在后面监督我们呢,股东都是自然之友的志愿者,他们也不会让我们失了方向,因为他们清醒地站在一旁盯着我们。”


脱胎于自然之友的盖娅自然学校,是环保NGO团队衍生出作为社会企业的自然教育机构的一个典型案例。NGO基因中对使命感的强调,使得团队不易受到经济诱导而偏离目标,而其原有的志愿者传统,使得人才培养上有更坚实的基础,也让大众参与自然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同时,NGO背景的团队在企业化管理、自我造血上亦有其艰难探索的一面,我们希望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三年经历,能够给更多想要转型做自然教育的公益NGO以启发。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自然教育论坛”,为论坛正在编写、由第三届论坛执委推荐的20家自然教育机构案例,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


盖娅自然学校冬令营开始报名啦!

盖娅冬令营 |“心灵充电宝”之2017台湾亲子营报名啦~

盖娅冬令营 | 2017“探秘雨林,走近亚洲象”自然体验营开始报名!

日本冬令营、丽江冬令营通知稍后即发,敬请期待哟~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

--- 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 ---

--- 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 ---

--- 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

--- 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 ---


关注盖娅自然教育

回复关键词获得最新资讯

活动|培训|冬令营|公开课|

绿色生活|森林幼儿园|亲子团

版权| 盖娅自然教育

设计| 阿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