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和笑容, 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纪念
日本冬令营完结篇
结束了栗驹高原自然学校的活动,我们做了雪屋的闭营仪式。仪式很短,但回顾很长,为什么呢?次卡酱说:先有体验,体验过后回顾发生了什么?对我有什么影响?我有什么感受?如果以后再做(换个环境再做)我想怎样做?然后再去体验,这是螺旋式上升的正能量,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突破,一点点成长,一点点进步的。
孩子们在回程一路安静、有序,重新回到奥林匹克青少年活动中心。不过这次,我们打破原来的分组,大家一起住进了“大开间”。
相聚终须分别,虽然孩子们(加上我们)依依不舍,但总要回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回到现实生活中——能留下的是什么?体验↣回顾↣再体验——这样想来,雪屋建好、住上2-3晚、奇妙的冰雪剧场晚会……这些是告一段落了,但将营期体会到的愉快或不愉快、害怕或纠结的、挑战或适应的,总结、思考,带到下一次体验中去,这不又是个新的开始么?
迷失在东京?哦不,是迷恋在东京!
防灾博物馆里了解并体验了日本地震的类型和特点,用各种形式学习了地震的应对,整整四个小时埋在馆里,算是扎扎实实了吧?
三鹰社区街头游走,看地图、做任务、逛街道;自助早餐、西式午餐、家庭晚餐——原本想家的孩子们,又……
短短的营期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孩子什么,但这一头一尾在东京的时间,状态真的就不一样了:说集合迅速归拢、说行进列成一队、开始相互倾听、互相鼓励、劲头——也随着饭量成正比了。
如果说“生活即教育”,远途的单飞营像是放大的日常生活,教育效果的展示:与书本知识关系不大,与累积的习惯相似度很大。希望新的体验与感受,转化成正影响,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添上一笔吧!
“生存力”是现在日本自然教育很重视的内容,基本生存能力就是管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以“吃”为例:知道吃的东西从哪来?怎么吃?如何做出来?会使用基本厨房工具(包括摆放、使用、清洗);知道清洁标准并做到;懂得珍惜食物;知道剩余食物的处理方法等等。
再比如:我们活动的“温度”,涉及:室内外温度、室外活动时间、穿着保暖程度。当前室外在-5~0度,室内20-22度;室外上、下午最长活动时间将近3小时,都在运动中(运动中防止身体过热,内层衣物湿掉,可以通过摘帽、拉开拉链、脱一层等方法降温);内中层保暖(滑雪服兼具中外层功能)、外层防水的2-3层穿着就没问题,手套、鞋、帽子很重要。孩子们学会了根据自己身体状态增减衣物:热了脱,冷了穿,湿了换,自己把握。个别孩子怕麻烦鞋子与外裤连接处我们会指导他们。
孩子们衣物准备都很好,头一天都穿多了,于是都做了调整。他们也在学习从哪几方面关注自己健康状态:吃得饱,睡得着,拉得出。
孩子们完全能有把事做精细的能力,一是平时做的机会太少,我们可以适当多给他们一些机会锻炼;二是他们想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给些时间和耐心。
——柳兰
四丁目的小屋,是孩子们在这里的家,空间窄了,距离近了,踏踏实实的集体生活无时无刻都在面对与他人的沟通,合作。欢声笑语背后,日常习惯里的“我不愿意”“我偏要这样”...在集体里逐渐放大,自己的行为是否被接纳?一句“凭什么!”埋藏着每一个人怎样的想法。
在栗驹高原自然学校一望无际的白雪上要变出2座雪屋不是件容易事,施工,内部装修,体力活没少干,关于样式,尺寸,高低,通道,风向,不漏风不滴水,夜里怎样保暖都是需要考虑因素,怎么处理好团队分工,个人喜好,有人勤恳有人偷懒,该怎么办?想象和创造,讨论和思考,充分的表达想法,如何面对你不赞同的意见,在别人的回应中照见自己的行为,真实的团队自有它的快乐惊喜,也避免不了的小小脆弱。
夜里住进雪屋有兴奋有担心,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那些不确定和无从把握,建造的过程是心力脑力体力的并驾齐驱,在我愿意和不愿意之间找寻与自然与他人关系的平衡,雪屋就是这样魔法般赐予这群孩子们 52 32807 52 17328 0 0 3380 0 0:00:09 0:00:05 0:00:04 3380长的历练。
冲突,逃避,倾听,表达,失望,遗憾...拥有丰富情感的营期,无一不在触碰着她们小小的内心,也必将影响着日后与人相处的每一个决定。
感谢一路的困难和考验,让每一个人丰富中成长,建造有型的雪屋,也重塑着每一天的自己。期待一次次肯定的眼神,委屈的泪水,感动的笑容,温暖的鼓励都值得被纪念。
——白羽
查看更多活动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