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师专栏| 自然体验师能不能采摘花草?

2018-04-13 盖娅自然教育

TA这样问道:我喜欢插花。经常在山上走一圈之后,顺手采些时令的花回家插起来。但是我自认为我是很惜花的,非常节制,不采那些数量少,比较稀少的花,会选那种到处都是,容易生长的花。也不会多采。而且我觉得我是带着感谢和欣赏的心情去采的,回到家也把他们弄得美美的。后来参加了盖娅的培训,我基本没采过了,只捡拾。但再后来,又参加了LNT,连捡拾都不行,什么都不能带走。我就越来越矛盾了,因为我心里是很想采一点、捡一点的。我看到在地,以及其他一些自然学校,也会采些野花插起来。所以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D: 我在跟冬令营的时候蚊滋滋提醒我们要在行动之前思考你是want还是need。思考之后行动就会有所不同。

 

Q: 采集收集是人的天性!我觉得你做得已经特别好了——节制、感谢、欣赏。要让更多人知道你的这方面,不只是你的作品成果

 

C:如果是你家附近的山,捡回来插起来很好看,下次换的时候,把不要的送回去就好了呀!

 

提问人:谢谢建议,这个我能做到,也很愿意,心里的结被解开了。

 

D: R跟你有类似的疑惑,她在学习完LNT就对植物现场教学中要不要采下来花木给学生讲解产生了疑惑。最后我们得到了共识,在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先引导观察,捡拾遗落物,非得采下来也只是选取很少一部分尽量不要影响植物或者群落的生长。

 

提问人:want和need确实是一个判断标准。讲解我觉得不必要采下来吧。昨天我在山上看到很多人在挖野菜,南京人好这一口。有些人挖了很多,我问他们为什么挖这么多,他们说挖不完的,每年都会长,我挖它还可以帮助它们生长。我气得,说挖一小把尝尝鲜就行了,毕竟不是你种的。结果被白眼。

 

Q: 很多时候want和need不那么容易分的清吧。

 

提问人:是的,对于有一些是want,对于一些人可能是need,比如采花插花,对我就是need

 

M: 我也看到有自然团队带亲子活动,挖野菜,下厨房,然后还有摘花闻香的活动。也很纳闷,不知道是否合理。

 

D: 就像无痕山林选择也不是死的行为准则一样。但思考之后行动就会有所改变。

 


提问人:是的,斌哥强调,无痕山林的准则不是教条,两害相权取其轻。

 

D: 达到目标的方式有千千万。很多人的出发点不同,我觉得咱们盖娅人在自觉的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来达到目标。慢一点多思考。

 

M: 即使创意很好,如果需要采摘下来,我会在活动策划时,克制和舍弃。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教条?

 

Q: 插花我感觉是一种很有仪式感的东西,不妨把这种仪式做得更充分些,从材料的获取到最后的回归,都让它成为整个仪式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提问人:我个人感觉,如果也是节制、珍惜、感谢、欣赏的,采点时令的野菜做些传统的食物,也是可以的,但摘花闻香就不必了吧,不摘也能闻呀。

 

十一

M:  在want和need之间怎样判定,这个可以具体说说吗?

 

提问人:我个人体会,就是欲望和生存需要的区别吧。回到基本面,剔除多余的欲求。比如在带孩子自然观察时,采植物做成标本或者艺术作品,拍照或带回家,对于宣传和家长感受都会更好。这可能就是欲求。但这对自然观察本身真的是必要的吗?

 

十二

M: 如果是生存需要,我们对于野菜和花,都不是生存需要。就是一种对美味、美感的欲望

 

提问人:是的,应该是这样的。但我自认为对我个人而言,美感是生存需要。

 

十三

H: 我是这么看的:不要把人跟自然对立起来,以互相依存为原则。自然界里,各种动物植物都在从自然里获取他们需要的东西,狮子抓兔子,兔子吃草,昆虫吸汁液,你能怪它们破坏环境吗?同样的,人类不可能不从自然获取东西,不伐木?不挖草药?不踩死一只蚂蚁?明显不可能啊。所以关键是你有没有考虑到自然的承受力,是不是有节制的获取

 


十四

Q: 仪式感也有两面性,它可能会掩盖仪式的原本意义,流于形式,带来更多的问题,甚至成为一种借口。但我觉得提问人不会,她的敬意是根植心底的,也是仪式的出发点,仪式只是个载体,其他人我就不知道了

 

十五

M: 对我而言,我自培训之后可能就是处于尴尬的状态,以前对待自然,是天然的,会爱,也有摘,也会收藏,但不是索取式的。培训回来之后我收手了,然而也感到了禁锢,正需要有人答疑解惑。结论是,带着敬意、珍爱、惜美的心意,比如插花,是可以从自然界摘取的,偶尔也可以挖挖野菜;如果想要艺术创作,也可以从自然界取材,以创意的形式定格下来。我觉得很有必要厘清自然采摘、自然创作的一些原则,反正我不是很清晰。

 

十六

H: 学LNT确实容易从心理上感觉跟自然完全隔开了,这时候需要先调整观念,带着彼此依存的观念学这些技术。

 

十七

M: 比如感受自然之美,让孩子们躺在草地上,闭着眼睁亲身体验草地的柔软、大地的味道。如果这时有人指醒:小草也是有生命的,不可以让孩子躺在地上。那么这次自然教育就是失败的吗?

 

十八

X: 我的偶像台湾的郑廷斌(斌哥)说过一句话:当你思考过,所采取的行动一定会和思考前不一样。

 

十九

C: 目标!目标啊!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你就失败了?

 

二十

M: 我就是搞不清啥是必要啥是不必要的。当初老师们不采摘鲜活的,我就从此什么也不从自然中拿了,心里好似多了一根绳,失去了原来的亲切自然

 

二十一

  X: 没有评判或者自我评判的意思,我觉得这句话还是在说态度,好好思考了,做出来的选择一定会和随随便便不同,不必苛求自己。一年以后,也许再次思考,又做了不同的选择,就酱紫。


2018年3月28日


体验师专栏


什么样的专栏?| 属于每一个盖娅“自然体验师”的专栏~

体验师专栏| 变化表达方式也许效果不一样





盖娅自然学校近期精彩文章和活动,详情请戳链接:


 无痕山林 | 自然体验师 公开课

独立小纵队 |丽江营 | 日本营台湾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