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分钟就能登顶的盖娅峰,竟是这么多动物的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猫盟CFCA Author 陈老湿

端午节来了,好多人会带着孩子出去玩。今天,我想说说一个有关童年的故事。冥冥之中,一切的果实似乎都是童年玩乐时结下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周末都会去宣武科技馆的生物组上课,主要是逛公园、进山,认植物、认昆虫、看鸟什么的。当时我的老师叫蚊滋滋,这是她的自然名。当时一起带我们的还有岳小鸮和厚皮野猪,现在宣武区不存在了,但是那个生物组还在,岳小鸮成了老师。

 

到了2016年夏天,我忙着救野生动物,蚊滋滋在自然之友创办的盖娅自然学校担任校长。同时,她和曾从事生态保育工作的长角羚在山上生活,那是一处小型生态农场,也是盖娅自然学校的教育基地,叫做盖娅·沃思花园。那年夏天,他们的花园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沃思花园地处平谷区的浅山地带,面对村庄,背靠一座小山,小山的第一个小山峰被命名为盖娅峰,走上去大概需要10分钟,就是这么小,即便走通整条山脊,我觉得也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花园在山脚上有个自己养鸡的圈舍,鸡白天会在果树下自由活动,晚上回到圈舍里睡觉。圈舍不完全封闭,给鸡留了进出的通道。起初鸡活得挺好,但是两个月过去,开始陆续发生夜里鸡被咬死或者丢失的情况,一地鸡毛场面略显血腥。

 

场面血腥,图片来自 盖娅·沃思花园


这样的损失对沃思花园打击巨大,有问题就要解决,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把问题搞清楚。


蚊滋滋和长角羚找来了红外相机,把镜头对准鸡舍,果不其然,吃鸡的小家伙现身了,此前嫌疑最大的黄鼠狼被平反,画面中出现了一只豹猫。

 

豹猫嘴里还叼着一只鸡,图片来自 盖娅·沃思花园


后来他们咨询了猫盟,我们商量出的解决办法是,安全捕捉之后,把它放到附近的保护区——当时觉得山很小,不一定是豹猫好的栖息地,这豹猫很可能是不知道从哪溜达来的个体,即便不吃沃思花园的鸡也有可能去吃别人家的鸡,那样就很有可能被人报复杀害了,所以不如将它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诱捕笼放上之后没几天,豹猫就中招了,安全捕捉,毫发无损,并且第一时间就被送到就近的保护区放归了山林。


想着这下高枕无忧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红外相机又记录到另一只豹猫的身影。他们照方抓药,又给送到保护区去了。结果,没过几天,第三只豹猫又来了。

 

安全捕捉,放到保护区去。图片来自 盖娅·沃思花园


这下问题复杂了,开始我们以为豹猫的出现是偶然,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里有豹猫的种群,如此把它们全部转移走就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这里是沃思花园

但也是豹猫的家


盖娅自然学校一直在尝试身体力行地引导别人加入人和其他物种分享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现在情况很清晰,这里是沃思花园,但同时也是豹猫的家。所以,虽然要花钱和付出辛苦劳动,但加固鸡舍防止豹猫吃鸡的决定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困难的选择。


接着,问题迎刃而解。鸡舍被加固之后,夜晚豹猫无法进入;白天鸡在树下自由活动时,刻意回避人类活动时间的豹猫也不会来吃鸡。

 

盖娅·沃思花园的地图,从第0区到第5区,人对自然的干扰逐渐减小,图片来自 盖娅·沃思花园


还未养鸡的时候,豹猫的种群就已经存在,证明这里有它们的食物来源,来吃鸡只不过是因为圈舍里的鸡太容易捉了。当鸡舍被加固,从这里获取食物的难度已经大于捕食自然中的猎物时,豹猫和人类就可以规避冲突,共享自然了。

 

今年,蚊滋滋找到了已经来到猫盟的我,她叫我陈老湿,我觉得这太扯了,分明她是我老师。她说鸡再也没有发生被吃的情况,但她想知道豹猫现在活得怎么样。


我也想知道豹猫现在还在不在,毕竟我们现在度过的每一年都在飞速发展,沃思花园的盖娅峰那么小,发展的洪流中,不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样——这离人最近的浅山区现在还有什么物种,没人说得清楚。

 

在沃思花园的后山的山顶上,自然山林和人类聚居区如此之近。


我们和蚊滋滋很想多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做些什么,但是这里需要什么我们并不完全确定,寻找答案第一步,先调查清楚这里的现状。


这对猫盟来说易如反掌——拿出两台红外相机,我将其安装在盖娅峰附近,带着年轻人们不宜走太远,我也不知道离人这么近的相机能不能有所收获。

 

两周之后,蚊滋滋给我传来四段视频,一个是豹猫,两个是狗獾,还有一个从草后面溜过去的家伙,我觉得不是猪獾就是貉,但我实在不能确定。但这次回收到的数据让我踏实,因为根据我们的“黄金定律“:豹猫还在,这地方,可以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42ndq7hv&width=500&height=375&auto=0豹猫还在,这地方,可以的!


随后又拍到了雉鸡——这个都不用拍,坐在山下院子里就能听到公雉鸡张扬的大叫。

 

栓皮栎林中的狗獾


再后来蚊滋滋给我来邮件,跟我说你看看这个是啥,尾巴挺长。我一听就心中暗喜,打开视频果不其然,果子狸也出现了。现在正是山根底下那几排杏树成熟的季节,别说果子狸,我下山都先站那吃10块钱的才回去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1342mkuxgg&width=500&height=375&auto=0果子狸下山去吃杏去了


当我告诉蚊滋滋说这是果子狸,它肯定是来吃果子的时候,她得意地告诉我,当初在给鸡舍选择白天放养鸡的果树时,他们特意把最上面的两排果树留出来不让鸡上去,就是希望掉落的果子能成为野生动物们的食物。


看来她当初的设想成功了,她说沃思花园现在的果树是在他们来之前就被种下了,这里有北方能自然生长的十几种果树,果实成熟季节覆盖了春夏秋,能为野生动物提供很多资源。

 

冬天,盖娅峰周围的那片栓皮栎树林的果实会成为大多数不冬眠动物的食物,而我的相机就放在栓皮栎林里。果子狸的存在让我觉得猪獾存在的可能性大增——凭我感觉,猪獾更喜欢阔叶森林,对植物性食物要求更高,但它们应该没有果子狸挑剔,这里果子狸都有,猪獾我猜想不太远了。


另外,貉也是我非常期待的,浅山虽浅,但自然资源丰富,俨然就是一丘之貉安家乐业的理想之处。

 

另外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狗獾


最近一次去沃思花园是上周,我想走通整个后山,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一路行至最高的山峰,脚下岩石上的豹猫粪便不少,看来豹猫在这里过得不错。


不过山顶上没什么树,都是半人高的灌木,兽道也愈发狭窄,动物们难以活动。向四周看去,好的树林都集中在山脚,动物们一定会下到底下活动。


并且,上面能有的动物,我都已经拍到了。眷恋森林的狍子我不敢奢求,野猪如果存在的话,村里人一定会知道——在庄稼成熟的季节,野猪不会安心守着这结不出果实的灌木丛。

 

山脊的岩石上,豹猫粪不少


如此一番推断之后,我决定不在山顶上安相机,那相机放在哪就成了新的问题。


栓皮栎林下的相机我认为是动物的必经之路,那么,不如我直接把相机放在沃思花园的院里吧,看看什么动物会从山上一直下到蚊滋滋的家门口来。


还不到一个星期,红外相机就拍到了刺猬和野兔。而我期待的黄鼬,蚊滋滋说老能看见它们在院里玩,甭着急,过两天准能拍到。

 

来院儿里溜达的野兔,这个相机就固定在我们中午吃饭坐着的长条凳子上


当我回想我为什么总是对自然中的一切充满好奇的时候,脑海中总会出现小时候在公园看昆虫、认植物的画面,那时候我能记住很多物种的名字、分类和严谨描述的形态特征,现在大部分都忘了,不过,对自然的感情不可能遗落。


在生态学范畴内,我和自然万物息息相关,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我和自然的情感连接。教育不需要让所有人都成为生态学家,但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重新让人把自然当成乐园一般的家。


就如同我小时候那样,盖娅自然学校依然在做着环境教育的工作,将更多人和自然联结在一起。


沃思花园,这里是蚊滋滋和长角羚的家,同时也是盖娅自然学校的绿色生活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亲近和认识自然,也尝试和探寻生态友好和永续的农法和生活方式。(了解盖娅·沃思花园的更多故事请点击“阅读原文”)


而从我现在的角度看,这里也是一块自然保护地,这里的人生活其中,也守护着这里的自然生态,才能让浅山区的小型兽类活出了应有的精彩。


来自巧巧的Ps:


这样的浅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带豹回家。因为,这个项目最终的指向便是修复华北的荒野与人心,而比修复更有希望的,是教育。


也许,就像我们幼时都曾熟记的唐诗三百首,童年所学的自然知识都会在时间洗礼中慢慢褪去,但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永不会断。而那些与自然相处的少年时光,恰是来到这个星球,最美妙的体验,之一。


-END-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猫盟CFCA

------想了解更多?你可以关注------



盖娅·沃思花园相关活动和内容:


历山营 |丽江营 | 日本营 | 黄山营

绿色生活营 | 小小讲解员 | 独立小纵队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沃思花园的故事

节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