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师专访 | 是什么让你继续为自然前行 ——萍实访谈记录
萍实 l 欧阳湘萍
六年自然之友志愿者会员
自然之友低碳家庭改造家户
蓝天实验室讲师
废弃物与生命讲师
初级自然体验师
盖娅旧物交换与市集小组牵头人之一
低碳展馆导览员
萍实 灿若春花
她是巴黎气候大会的“绿色名人”
不厌其烦耐心分享的酵素大师
活泼灵巧的改造达人……
从2013年低碳家庭改造到现在,5年来热心认真的萍实贡献了很多,自然体验师、环保支持者都比较熟悉她了。
不过,为什么她会坚持做这些事情呢?希望我的采访能获得一点启发。
几个小时的聊天,她一直洋溢着乐在其中的愉悦心情,亲切分享她的生活体验。
质朴赤子心,浓浓低碳情,萍实最担心时间不够用,想做的有很多。
萍实自制环保酵素,于2015年作为中国低碳家庭样本上焦点访谈
萍实与体验师伙伴组织旧物交换与市集小组
萍实访谈实录
我们生活的时代,在物质方面趋向繁复甚至过剩,自然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尊重自己生活中的每个所得,重新审视自我和身边环境、事物的关系,探寻那些真正对你重要的、必须的人、事、物,用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专注地获取最大的生活智慧与乐趣。
对话中,听到萍实最多的评论是“感觉好可惜”“非常不舍得”,这种感受促使她物尽其用、要少丢弃一些东西,努力减少因不用而浪费掉的资源。
旧物改造——废轮胎花盆
“很多聪明才智,不用靠买东西,节约东西更有成就感。因为在你不想把它扔掉的时候,就能钻研出不同的利用想法。”
旧的木桶,只能变为垃圾吗?变身雨水收集桶,在大木桶里种上一个莲藕,用雨水中、生活中的淤泥,结合水生植物、鱼,形成小的生态循环系统,长成很大荷叶,开了荷花。
听到这里,想象那个莲花桶,我羡慕得眼里放光,萍实的眼睛里也是星星在闪光,这位创意大咖好得意噢~
旧木桶改造——阳台自然小生态
“垃圾也是有生命的物品,只是被人制造出来,完成它的使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努力延长它的生命使用周期,是对物品生命的尊重。”
比如一次性的东西,耗费那么多能源、材料、人力与物力,通过各个环节,只为了在人手里使用的那几分钟,就把它丢弃了,对这种物品、生命特别不负责,都到不了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的生命——我之前真没这么认识到,那一刻我悄悄握紧了手里的可乐杯子,真不能扔啊~还想起了孩子幼儿园里用杯子、瓶子做的小奖杯,可以借鉴改造。
萍实参与自然读书会
萍实作为行动派,学了就特别想去实现,家里就是实验室,可能理论上还没有多少,就通过实践去反思、完善。
我既佩服又惭愧,萍实给我看了很多我也想过的旧物改造,一直没能踏实静下心来动手做。
旧针织衫改造成帽子围巾发带三件套
“真的要自己去做,才能知道到底做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自己希望做的样子。”
北京家庭的用水量,约有40%都用来冲了马桶。是否可以用生活废水替代马桶水呢?
一个简单的想法,萍实就开始自主改造,将洗菜水、洗脸水、洗澡水等聚集在一起,与卫生间马桶连接。
这个把我惊着了,我连续问了几遍“你自己的想法?自己就改了?”,那时萍实还没认识自然之友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改造,在她发愁存在使用不便利问题时,看到低碳家庭改造招募,顿时相见恨晚,坚定的加入、一直孜孜不倦的吸收学习。
萍实参加窗户工作坊——学封边
参加莲蓬组织的春泥行动,学到把厨余发酵做成肥料,自己就在家做、使用;活动要制作宣传视频,萍实主动承担了厨余蚯蚓堆肥法,完成视频的制作。还做了一些实验,如蚯兔同笼,上面养兔子,粪便养蚯蚓,实验如何将资源效果最优化。
萍实一直在不断学习思考,成为讲师后,更加注重不断反思如何让别人获得更好的体验。
她积极向更有经验的讲师学习,也参加了自然体验师的学习,提升交流的能力,能够感知与体会对方接受的程度。
萍实作为蓝天实验室讲师活跃于讲台上
听鸵鸟讲蓝天实验室的课程,会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参与互动和充分想象,努力让他们100%吸收。萍实会因此反思自己,讲的内容尽管很多,但孩子吸收的很少。
初级自然体验师毕业考核时,因橙子的一句提醒,萍实会认真翻课件去核对盖娅主张是什么,反思在学习时,那些文字对我们其实没有什么影响,就是文字,和我们没有关系,但真正在用的时候,才发现这每句话之间是有关联的,是有含义的。
萍实这些话,对我的触动挺大,如何将文字活起来,与自己的行为融会一体,是身为学生持续的修行,而不只是完成课程。
活动中关注参与者的感受
低碳家庭实验改造历经三个多月,需要家庭参与学习、家庭设计、家庭动手操作。每个周末请专家讲解、参观清华大学节能展馆,学习节能减排的理论与操作,如灯具怎么选、水龙头怎么选,通过这些讲座完成自己的想法、并设计实现出来。
萍实从头到尾坚持下来做完,首先因为她觉得这些课程都很吸引人、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在学习中,让她认识到每个老百姓都有责任为自然环境行动起来。
旧物改造-旧澡盆鱼缸
萍实报名参加蓝天实验室,也是因为觉得很有意思、能学到很多。蓝天实验室要培养一系列讲师,从拆各种空气净化器开始,从原理开始学习,还有焊接元器件之类的,甚至课件也要自己设计、还需要上讲台。过程中有些人就退出了,萍实一直坚持下去。
她刚开始也有顾虑,不过很快认识到低碳不能一直只是自己做,要去影响让更多人一起去做,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于是反复观察、观摩其他老师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总结与认识,然后自己上讲台,发挥自己的特点,更生活亲民、个人经验的风格。
“体验学习,重要的是自己坚持去做,让他们亲身体验、看到结果,就会认同,结果是无法教授的。”
得到这句话,来自我的问题“背后有哪些心酸?或你看来是阻力的因素?怎么解决的?”,萍实讲了一些她和父母的故事,也是让我有些意外的理解。
萍实志愿协助自然体验活动
有些自然体验方式,萍实与父母也会有观念的小冲突,比如雨水收集的大木桶,最初漏水,父母不开心,萍实会想办法用防水布解决,第一年种藕失败,第二年找原因继续种,终于荷花开了还结了藕,老人也很开心主动告诉她。
萍实学了朴门的种植方法,植物和杂草种在一起共生,开始老人习惯把认为没用的都拔了,萍实坚持养下去,心想需要让老人看到杂草中确实能长出东西来才成。后来老人发现都挺好的,也就理解了。
这让我意外,因为我没有想过父母会是困扰之一,对父母的感受好像并没有这么在意过,任性的认为父母都会接收我的想法,我也较少反思应该怎么做可以让他们放心、感受更好些。
温柔又活力无限的萍实
萍实永远都觉得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现在萍实会更多参与低碳实体展馆的内容,负责馆内低碳改造的讲解,同时也会结合安排旧物改造的工作坊。
萍实欢迎各位到自然之友低碳展馆一起聊关于低碳的发明创造。
萍实参与低碳展馆设计工作坊
后记:
聊了很久,也听了萍实好多绿色故事。对她来说,节约是真的需要做的事,是她尊重自我的一种行动。我感动于她的真心以及她的坚持,“尊重眼前每个物品的生命”这个本心,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绿色千里之堤的根本。
很多人看重抬头寻找人生的宏大目标、启迪心智的洪钟大吕,而常会忘记珍惜眼前之物。萍实能清晰地看到、并坚定跟随,她像是一个安静的发光体,让我不自觉得去反思,如何从手边、脚下开始做力所能及之事。
毕竟自然体验应该是生活本身,不是工作、不是志愿活动时的样子、不是认为应该要去做的行动,而是生活里不知不觉的那些,与“我”有关的人、物、事,是萍实的生活那样,是蚊滋滋、冬小麦等每一个自然发光体的生活那样。
——本采访来自第14期 酢浆草
自然体验师专栏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