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教育基础培训,你想了解的让这篇文章来告诉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然教育论坛 Author 人才专业委员会

期待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 成都场



成立委员会,更开放的未来


第一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召开以来,自然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开始大量新增。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增长,让社会看到了其生命力和其对解决地区环境问题的潜在影响力。开坛至今,人才培养始终是行业伙伴普遍重视的工作领域。据《2016年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75.71%的机构表示面临人才培养方面的困难。


作为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的“前身”,自然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组在前述背景下成立。这个工作小组最初由11家机构发起并持续参与了2年以上的工作,这些机构包括:绿色营、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世界自然基金会、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中日公益伙伴、北京灵动自然咨询有限公司、乐享自然工作室、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王愉代表人才培养工作组在论坛上发言 | 2016



2016年,工作组共组织4次工作坊式的小组会议。提出了小组合作的基本原则,探讨了自然教育的定义、原则,设计了基础培训的提纲。


2017年,4次小组工作坊之后,共同探讨了递进式培训的想法,列出了含完整培训体系开发的5年工作计划,完善了基础培训模块,并组织了3场试训(上海试训准确的举办时间为2018年初)。


人才培养工作组合影(更名前)


2018年,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全国自然教育论坛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专项讨论和发布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义、原则、价值观、标准;设计、开发非营利性质的行业综合培训;建立培训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并管理培训师及培训主办机构数据库。


这意味着,从最初由发起机构组成议事及开发小组的组织形式,过渡为成立专业委员会接受理事会监督、管理,这为未来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做了准备。


2018年5月基础培训·培训师培训 | 上海



基础培训


在过去两年内,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开发了一套面向行业新生从业者、有志于从事自然教育的伙伴的21小时初阶必修课程。2018年4月开始,在全国不同地区正式推出这套课程。至今已在昆明、成都、福州、上海分别举办了4场基础培训。


培训师


申请成为基础培训的培训师,必须拥有100小时以上自然教育培训讲师经验,及3年以上带自然体验活动经验。具备组织、管理培训的能力,相应的教学能力;具备所有培训模块的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


衡量一位培训师是否准备好了,参考指标应该是多个维度的,培训师的素质要求,也远不止上述。建立并健全培训师的评价体系,对培训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今年,共计完成了8位培训师、16位实习培训师的登记,明年将为大家开放更多实习培训师的登记名额。


同时,每年将为培训师、实习培训师提供至少一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师培训,作为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支持之一。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培训师大会里,来自日本的梅崎靖志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协作技巧、体验式学习、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内容。


富有感染力是培训师的基本素养要求 | 试训



主办机构


2018年,经过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协商,共有10家机构可作为培训主办机构(即盖娅自然学校、云南在地、乐享自然、上海小路、鸟兽虫木、MCF、中日公益伙伴、一年·四季、灵动自然、绿色营,全称请参考前文)。


2019年,委员会将开放更多的培训主办机会。我们要求培训主办方认同自然教育论坛理念、认同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理念和培训的基本原则。主办机构只要能够邀请到至少一位上述培训师、相应的实习培训师,并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招募、后勤等支持,即可提出主办申请。我们期待更多的主办机构根据区域人才发展的需求来组织基础培训。


为了能有效提升培训质量,让更多人获得就近培训的机会,我们将对培训师进行登记管理,提供必要的能力提升支持,并开放更多的主办机会,同时,逐步健全培训成效的评价体系。


五湖四海的学员共聚一起学习 | 成都场



六个模块


六个模块21小时,构成了基础培训的骨架。内容涵盖自然教育基础、生态伦理、生态知识、自然观察、自然体验和安全管理。而六个模块的组织不一定按照固定的流程,培训师需要根据现场自然条件以及学员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安排。


每位培训师和主办机构也可能保留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模块内的关键要素都会包含在内。以下是关于这些关键要素的描述和一些实例:


【自然观察】

* 理解为什么做自然观察及观察原则

* 打开五感、亲身体验,建立联系

* 增加对自然的敏锐度——能自己在自然中发现规律

* 初步具备自然观察经验和方法

* 激发长期观察积累的习惯

* 善于总结分享自然观察经验成果


慢下来,用一只鸟的视角走一段自然小径,当和学员重新一起走那段自然小径的时候,此起彼伏的声音不断传来“哦,原来这里有一只!”,“哇,这是我从没有发现过的!”“酷,这只隐藏得太好了!”……我知道他们学会换一种角度去看自然,了然丰富的颜色背后有更深刻的意义,而我们如果以成人的高度,城市里匆匆而过的视线扫描,已然不适合在自然中做观察。一声声惊叹中,是他们对大自然的惊奇之心,也是他们重新在思考,我真的认识自然吗?在自然里我们要用什么的角度去认识自然?


——成都场培训实例

换个角度看不起眼的花草 | 上海场



【自然体验】

* 理解体验式学习法

* 打开五感,获得亲身的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 在自然中获得疗愈力量

* 建立在环境中的行为准则


大家沉默地排成一队,脚步不停地向前。路的两旁是高过头顶的苍苍芦苇,脚下还有叫不出名字的藤蔓植物。因为我们的路过,芦花开始在空中飞舞,眼前的人和路都变得有点朦胧。奇怪的是,心里非但不慌,反而变的更静了,一时间觉得这天地之间,除了自己就是芦苇和藤蔓,还有源源不绝的蝉鸣鸟叫。虽然面对的是一路的“艰难险阻”,要去的是“未知之地”,但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坚定。现在回顾起这段路程,心里还会有些暖意。


——福州场培训实例(学员分享)


在山林中感受自然 | 昆明场



【生态知识】

* “生态”定义, 生态原理、自然规律

*  学会用生态观、整体观来看待自然现象、变化

*  了解生态基础知识(方法途径/打开一扇门)

*  理解生态系统运作(自然观察/变化)

*  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生态伦理的学习做准备


【生态伦理】

* 在体验式的授课方式中,获得生态伦理知识

* 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 通过学习将生态伦理理念落实到生活中

* 用联系的视角看世界,如:地球上的水是有限的

* 通过讨论,得到具体案例,如本土植物、本土河流,从抽象到具象


“生态知识”模块通过“一平方米生态调查”帮助大家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之间的关联、生态系统运作的基本规律,培训地点好雨农场附近的河流生态系统,正好提供了有代表性的不同场域供大家充分调查,讨论理解,也为后面的“好雨一梦”小剧场提供了创作思路。同学们脑洞大开的表演让大家乐不可支,欢笑背后也引出了对“生态伦理”的思考——从本土的河流生态环境变化,去思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我们如何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应该把人类置于什么样的生态位?我们要留给子孙怎样的地球?


——成都场培训实例


从地球的生命历程出发  | 上海场



【自然教育基础知识】

* 理解自然教育的定义、目标、发展、类型、社会价值

* 召唤使命感,了解社会的需求

* 关注三重关系(自然 — 他人 — 自己)

* 同样的体验,可以从不同角度设定行为目标,成果目标

* 儿童成长与自然教育关系


在第二天开始,我们从直接体验过渡到认知层面。梳理“自然教育基础知识”,帮助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自然教育的发展脉络、时代背景、内涵和原则、以及教学特点等内容。这是启发大家思考“自然教育”之所以然的一个开端,不仅看得到自然教育的多种呈现方式,也激励大家去思考自然教育的根基应该扎向何处。


——成都场培训实例



【安全与风险管理】

* 流程管理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

* 情绪管理:导师的心理安全与团队人身安全

* 提高意识,同时破除如履薄冰的恐惧

* 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法


我们通过不同类型的真实案例,推动小组讨论,梳理出自然活动中的风险来源、风险管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希望能对每一位学员伙伴在未来进行户外安全管理有所助益。


——成都场培训实例


自然教育基础培训 | 福州场


近期培训


北京 9月25-27日 | 主办机构:北京灵动自然

招募 | 自然教育基础培训,9月北京站招募


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或邮件联系我们。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的联系方式是,chineed@outlook.com。


携手同行 | 昆明场


 


盖娅自然学校近期精彩文章与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