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感到困惑时,不妨回到这里重新出发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第38期自然体验师青菜头,带着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来到了第49期自然体验师集训“回炉重炼”并承担了志愿者的角色,而这趟“旅行”也让他对于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今天这篇文章即是来自他的分享。


五天的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志愿者,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分享。


回到一年以前,回忆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参加自然教育的培训原点上来,当初对自然教育并没有太多概念。但其实有蛮多背景,对体制固化的失望,对现阶段教育的愤怒与无奈,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迷茫与无助。

过去的一年虽然不断地尝试带领自然体验活动。但是总觉得摇摆不定,摇摆什么呢?并不是说自己所认同的自然教育本身不好,或者说由于时间的推移,对这件事本身的热情消弱,但,那又会是什么呢?我一层一层剥开自己内心底层的遮羞布。为了挣钱?好像不完全是;害怕走不通,势单力薄?有点,但又不那么确定;要平衡一下家庭,所以没有全身心投入?可能有那么一点。分析了一圈,又好像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决定一个人坚定不移、持续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动?
我想应该是对所从事的这件事的高度认同、身上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去做。

我不断地在内心发酵、酝酿对自然教育的深度理解,并试图复述或者更高一点地输出自身对“自然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这样更高深层问题的自问与反省。这就好比向自己或者更多的人去传播“生命是什么?”“成长是什么?”这样类似无从下手,却又伴随人一生的问题一样。或许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由浅入深、由感性向理性来梳理并让其条理清晰、并深入人心。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是一句记忆犹新、玄犹在耳的话。


教育对人的影响,需要一个前提,让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结,产生触动,从而被唤醒。


让人懂得一个道理、收获一种心得、得到一种升华,讲一个故事、看一本书、亲历一件事、耳濡目染一种习惯,都能让人与传达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发生联系,达到直抵内心的共鸣,这种共鸣会让人觉得豁然开朗,并最终形成一种被感染的意识,付诸于行动。如果仅仅达到豁然开朗,其实远远还不够。


自然教育本身是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故事中道理的顿悟也好、书籍中的认知也好、亲身经历的体验也好,都源于人类长久以来与自然产生联结时的归纳与提炼,来源于人类天性中追本溯源的自然性,这样的自然性囊括好奇、观察、自主学习、辨识危险并躲避、合作、对美丑的判断、明白世间万物的联系、学会尊重与敬畏,这些都是教育真正应该传递给受众的。


在大自然里接受自然教育,不是希望所有人都退步到回归自然,回到大自然里当个野人,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要回归到城市。带着自然教育的意识,回到城市,是希望不能将城市与自然割裂开来,而是应该多去思考一下,我们的获取与消耗,丢弃与排泄跳过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与我们的自然都有哪些联结,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与他们之间达到最小冲击,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呢?


教育本身是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当教育人明白了教育是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时,教育才会像一棵树摇曳着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受众的灵魂。




不断膨大的自我

 

培训里面有一张图,是人与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的剪影,左边排列的是人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下面都是以金字塔排列,右侧的排列是人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与之杂乱地混在一起。


其实,人类只是从动物中分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物种,与万物并无区别。但是,我们越来越将“我”不断地扩大,扩大到希望作为万物之王,站在食物链顶端,藐视着其他的一切。不可否认,人类的智慧和发展速度能对多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索,这样的“统领地位”将人这个物种抬得太高,越来越多的人,自我的倾向变得越来越重。做一件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得到满足,自己得到愉悦,在一张图纸上如果自己的空间被放大,哪里还容得下其他生命存在的空间,对周围的感知力就会被弱化甚至消失。


但是,我们忽略了人仅仅是那杂乱无章的自然万物中的一点,忽略了他正与其他事物发生着必然的联结,这样的联结由于画上了一个个大大的人,而被忽视。


当你身处自然里,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一只昆虫、一棵大树、一只猿猴时,你会逐渐去感知其他生命赋予给你的智慧,你会去体会你与周围的紧密联系着,你们无法割裂,这种关系远高于血溶于水。


当你开始洞察着些悄无声息的关系和变化时,你才会把自己放低到一颗尘埃。

 



目标


其实在中级体验师中,目标已经被反复提及,而且为了一次活动设计的目标,也做过反复地练习,但是本次作为志愿者,看着培训圆满结束,在最后编制视频时,被问及“一次培训结束后,编制2分钟的汇总视频和按照活动天数,编制5条,每条均为2分钟的视频,两者的目标有什么不同时?一下变得哑口了。我的天,这是问题?这也要有目标?做活动也好,朋友出去玩也好,完了编个视频发发,不是很正常吗?不就是让大家回忆回忆,有什么目标?


一开始觉得老师的要求好像特别无理、对我们过于苛刻。


再敷衍回复几句后,发现这个提问并不是开玩笑,好像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话。


再次,我并不是想讨论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而是觉得对“目标呢?为什么?然后呢?真的吗?”这些“死局”的解答,是对活动本身的一种反复推敲和细化,这应该是一名自然体验师必须具备基本职业素养之一,对此四个问题要形成辨识度非常高的标签,并需要刻意练习。



回到课程本身,把自己从一个志愿者往上提一提,把这个活动从开始(计划、踩点、设计)到最后结束(现在知道还有视频、总结、课件),在脑子里反复过上几次。


好像没有一件事、一段话显得多余,也就是说任何的活动都是要有着他的目标而展开,这肯定不是拼凑,而是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对每一次细节的极致思考,才会有参与者对课程本身的极致体验与思考。


没有目标,不成课程,没有目标,不成教育。


文:青菜头
图:盖娅自然体验师培训组

—在温暖的西双版纳,感悟“自然教育”—

2月10日~14日自然体验师(初级)集训营~西双版纳站


—或者和孩子一起,在这里开启一段自然之旅—

 西双版纳“探秘雨林,走近亚洲象”亲子营 

第1期:2020年1月31日——2月6日
第2期:2020年2月7日——2月13日
(7天6夜)
面向6-10岁亲子家庭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及报名)


更多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课程报名    盖娅2020课程/活动计划 | 森林幼儿园 | 植物课游学亲子班/ 成人班 / 定点班 | 无痕游亲子班 / 单飞班 / 成人班 | 认识身边的鸟朋友 | 四季美学 | 无痕走冰单次场
  参加培训    2月10日~14日盖娅自然体验师(初级)集训营-西双版纳站 | 2020年4-5月北京朴门永续PDC认证课程 | 关于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课程,你问我来答
   冬令营     西双版纳亲子营 | 丽江“水的喆里”单飞营 | 日本栗驹雪地单飞营 | 出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