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教育关乎孩子们的未来,也关乎我们的现在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2-06-07
自然教育活动,就是观鸟、看昆虫、认植物吗?自然教育活动只是面向孩子进行博物知识科普吗?
作为生态学背景的研究者,盐爪爪从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自然教育”,而在她参加北京站的基础培训后,又对自然教育有了更多理解......


参加自然教育基础培训其实是个蓄谋已久的计划。作为生态学背景的研究者,我从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样一类活动的存在并一直抱有好奇,但直到这次培训,我才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认识它。

 

因为自然观察(观鸟、认植物等)通常与自然教育相关联,我曾经认为自然教育类似博物学知识科普,或者受众主要为儿童的公民科学,但其实自然教育应为向下兼并这些活动的拥有更广泛应用的侧重教育的活动,是在这个城市化导致人与自然愈发割裂,环境问题严重到广泛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当下急需的公民教育,不仅关乎孩子面向未来,也关乎成人面向现在。



既为教育,则目标极其关键。教育上的从“意识”到“情感”到引入“知识”直到付诸“行动”这样一条实践之路其实也可以视为一条包含不同层次目标的链,最高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生态学基本素养、自律自省的绿色公民。


对于一般大众而言,自然体验教育的教育内核虽然包括自然相关知识的传递,但其最重要也最艰难的目标应是“提高意识”,“产生情感”这两点,难在培养与环境有联结感,对生活及自然万物充满热情的人。不过意识的产生主要还是依靠大环境的广泛宣传。

 

可喜的是,在生态运动的浪潮中,或是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国内社会近年来也逐渐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是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后三点目标,我很欣赏盖娅讲师们的处理方式,也是优秀的教育从业者范本——通过体验唤醒参与者情感,引导参与者自发提问,而后自然而然地讲解知识达到提高参与者知识水平的目的,并更进一步提出后续的行动指南,倡导知行合一。



提升基本的环境素养并实践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非常符合公益的出发点,但在这次培训中,我也第一次意识到自然教育的确能够让人产生一定的支付意愿。目前大多数的自然教育都是面向孩子的,好几位学员也在培训中提出“自然教育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以为,自然教育能保存其对世界的好奇,甚至能够引导其分析和理性思考,这是最为宝贵的。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故事或者知识性的灌输,只是如实地观察和体验,思考与总结,并且自由地探索,通过认识世界进而认识自身,这是其他课外兴趣班难以带来的成长。

 

而对于成人,自然教育,尤其是自然游戏,则有治愈的功效。抛开脑海中固有的知识和理论,沉浸在活动中去感受不带标签和先入为主的观念的自然,成人也可以感到久违的放松。即使在成人世界里拥有各异的身份,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都有一个贪恋在自然中玩耍的小孩。即使不与徒步、登山等户外活动相结合,纯粹的自然游戏,也能够带给人与冥想同等的力量。



除了增进我对于自然教育的认识,我也通过这次培训再次认识/新认识了从事自然教育行业的小伙伴。几位培训师的专业、热情与执着都让人很受触动。想起我第一次接触自然之友是2010年上大一的时候,虽然关注的也是公民的环境教育,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自然教育”一说,参与的项目则是低碳家庭,通过对家庭用电调查计算家庭碳排放量,助力气候变化谈判,并且为阶梯电价制定提供一些社会调查数据。那时候的蚊滋滋的专注和热情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也已经开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自己的环保理念。

 

与冬小麦也有过一面之缘,在她的指导下与其他志愿者合力用纸箱制作了一个家居的微缩模型。这些年里我一直在NGO与科研之间摇摆,零星在关注点不同的环境组织中实习或者做志愿者,见到许多人抱着理想走进这个行业又因现实问题离开,而十年后,我不期看到她们依然活跃在这里,热情依旧,执着依旧,且更加专业。

 

此外,鸵鸟、橙子及其他许多位从不同行业转行进入自然教育的小伙伴对我也是一种鼓舞。


虽然人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幸福答案,可能够“凡心有所想,必身体力行”,活得坦诚,勇于探索,不为自己设限,这也就无愧于心了。



文:盐爪爪
图:自然教育基础培训北京站培训组

—自然教育是什么?不妨亲身来体验—

招募|1月25日~29日“自然体验师”(初级)集训营(西双版纳站)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报名活动     盖娅冬令营合集 | 来丽江体验国家级高原湖区徒步路线,迎接新年吧!
  参加培训    2021年1月25~29日自然体验师培训(西双版纳站)1月16~18日盖娅设计生态营造师培训
  推荐阅读    1月5日~10日盖帮大会活动预告 | 大冬天的,黑水鸡就应该和其他黑水鸡在一起 | 从“知了,它是死了吗?”  看亲近自然中生发的真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