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探究与协同的学习——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然教育论坛 Author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
本文根据佐藤学教授在第八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来
【关于嘉宾】
佐藤学,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
曾任东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前院长、墨西哥大学特邀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纽约大学客座教授、柏林自由大学特邀教授。
美国教育学院(NAE)成员、日本科学委员会第一科(人文和社会科学)前主任、 日本教育学会前任主席、 美国教育协会(AERA)荣誉会员。
出版多本教育学相关著作,获亚洲出版大奖(APA)二等奖(2012)、明远教育奖(中国,2019年),主要著作被翻译成十余种与语言出版。
▲佐藤学的精彩分享
前言
中国自然教育论坛的各位,大家好!很荣幸受到中国自然教育论坛的邀请进行分享。如何实现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我认为自然教育的确是很重要的领域,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和大家在环境教育方面有所交流。我分享的内容将围绕探究与协同学习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后疫情时代的教学改革。首先向大家介绍我分享内容的概要:
第一,在新冠疫情全世界蔓延的情势下,社会需要我们实现平等公正的教育(equitable education)和学习的再创新 (re-innovation of learning)。
第二,第四次产业革命加速进行,创造性、探究、协同学习愈发重要,这一点也是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的内容。
第三,在面向“21世纪型的授课与学习的教育改革”中,日本晚了20年,中国晚了25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统一授课的风格必须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和协同学习的类型,现在中国各地都在进行这一历史性的改革,我正在和中国大约15所学校合作推进这一改革,目前改革开展得非常顺利。
第四,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师都是“教的专家”(teaching professional),但是21世纪的教师是“学的专家”(learning professional),我想谈谈教师作为“学的专家”所发挥的作用。
第五,探究和协同学习在疫情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背景下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我也想谈谈这一点今后的开展方向。
疫情下的教育变化和教育公平
01
首先,我想谈谈疫情为教育带来的变化和教育公平问题。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世界随着疫情发生了巨大改变,教育亦是如此。从大约6000年前,人类定居、开始饲养家畜起至今,曾经遭遇数十次大规模流行病的袭击。每次发生大规模流行病,世界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没有回到疫情前的社会,人们预测这次也会如此。这次疫情的最大特征是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在大萧条和雷曼兄弟引发的金融危机时,崩溃的是股市和金融资本,但没有波及实体经济;这次股市相对还好,反而是实体经济崩溃了,这是一种新的危机。股市之所以维持住了,原因之一是现在的资本主义变为了“投资资本主义”,即“虚的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意味着贫富差距正在显著扩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疫情给孩子带来的危机。疫情给孩子带来的危机是剥夺孩子的学习权利和降低他们学习质量。从世界范围来看,学校停课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虽然学校停课的时间只有5个月,但是据计算,要弥补这段时间损失的学习质量,需要花费7.3-7.9年的时间。更糟的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推算,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后50%人群的孩子,因为这5个月的停课,有三成的孩子将会面临一生找不到工作的危机,而且即使找到了工作,还会面临终身的工资要低27%-34%的危机。贫困儿童受到的冲击是普通儿童的五倍。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权利,并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不仅如此,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不安情绪高涨,心理方面的危机加重。日本和中国一样,孩子们的自杀率正在增加,而且日本不登校(拒绝上学)的人数激增。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在中国和印度的家庭暴力增加到了通常的3倍。因此,平等公正的教育和学习的再创新变得非常重要。
第四次产业革命下的学习要求
02
其次,我们来看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下的学习要求。这是在去年世界经济论坛,也就是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21世纪,或者说第四次产业革命下,核心的学习内容包括世界公民技能,创新与创造的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个性化、自定进度的学习,无障碍与包容性的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生学习、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未来学校需要给孩子们培养这些能力。
21世纪型的授课与学习的教育改革
03
接下来我们讲讲 21世纪型的学习,其关键词是探究和协同。
19、20世纪型的教育教师是“教的专家”,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老师一边讲话一边使用黑板来上课。这种状况下教师的工作就是教授知识,这种授课方式被称为大班授课,其风格就是有黑板,教师站在前面,学生的课桌都排成一列面向前方。这个140年前的体系,从30年前柏林墙倒塌后,也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开始推进时起,就开始从世界上消失了。教育开始逐渐转变为以探究和协同为核心的风格,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传统的大班授课只是为了高效率地培养出单纯体力劳动者的体系;但是在全球化开始后,世界的产业结构从工业主义转变为后工业主义,以知识型劳动为中心的劳动市场大幅扩大,少数的知识型劳动者和多数的单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力金字塔结构反过来了。也就是说,如果学校不教孩子高端的知识内容,那么孩子们就不会有将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也就没有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同时都进行了教育改革。
那么21世纪型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怎么说话。在我所推进的学习共同体的改革中,假设是45分钟或40分钟的课,教师说话的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之后就以学习者为中心,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协同的相互学习。换言之,21世纪型的教师是设计学习的课题,然后组织孩子们开展协同学习,之后观察、协调、判断孩子们学习的情况。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设计、协调和反思。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授课体系落后了很多,不过日本的也很落后。
大约30年前起,欧美各国就改变了课桌的摆放方式,欧洲全部都改变了,美国的一些贫困地区还保留着传统课堂的桌椅摆放方式。20年前,中南美国家也开始改变,非洲各国也改变了,亚洲各国则是从10年前改变的,很多国家教室的桌椅配置都变成了21世纪型的配置,中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参与改革的一所学校——北京市第十八中学的教室在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传统的摆放方式,到了第二年就变成了小组式的桌子。
前
后
19世纪型和20世纪型课桌的对比,其区别一目了然。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采用了21世纪型的教室布局,努力推动探索和协同学习的模式。
中国的课堂改革也曾面临困难,那就是教室里的学生人数过多。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教室里平均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国际平均人数不论小学还是中学大约都是二十人。这样来看,中国面临的情况非常困难。而日本的教室平均人数仅次于中国,日本规定每个班级不超过40人,但20人以上的班级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数是妨碍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日本明年会将人数上限从40人降低到35人。对中国来说,未来改革教室的环境将会变得非常重要。不过中国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推进力非常强,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强的。我与中国很多学校都有合作,我发现虽然中国的授课方式落后了三十年,但是中国还有很多教学水平世界一流的学校。其原因就是教师们很优秀、校长很优秀、孩子们的协同性很强,而且教育内容的水平也很高,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探索和协同教育的教育水准是很高的,因此我认为今后中国的改革将会以飞快的速度推进。
创造性、探究和协同
04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未来教育的核心主题:创造性、探究和协同。
想要思考,一个人也可以实现。为什么呢?因为思考是和自己的对话。但探究只能通过协同来实现,因为探究是综合多种思考才能带来的结果,没有探究的协同在学校教育中是没有意义的,单纯的交谈或是单纯的合作在学校教育中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需要将探究和协同看作一个整体。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创造性,至今已有很多创造性教育的实践。虽然全世界都在进行这项实践,但大部分都失败了,我们有必要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
首先,创造性的概念是混乱的。创造性是一种能力吗?这一点稍后展开详谈。第二个混乱是,创造性教育被误解为是艺术教育。当然,艺术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在艺术之外的其他科目中也都需要创造性的教育。第三,创造性还被认为是一部分卓越的天才才有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创造性是所有孩子们都拥有的潜在能力,不从这个观点出发的创造性教育就会失败。还有一点混乱是认为创造性教育是瞬间的灵感。著名的例子就是牛顿的故事,看着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发现了引力定律,但并不是这样的。创造性不是一瞬间的灵感,它是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成果。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创造性是能力的一部分。创造性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大脑的功能,将创造性理解为大脑的活动即可。我们需要从消除这些误解开始,追求创造性的教育。维果茨基认为:创造性不是能力,而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中一种可以塑造的机能。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从仅有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发展而来的机能,地球上只有人类才能使用语言、用语言进行思考。我们通过获得语言能力而发展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高级心理机能。这种机能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这种可塑性就成为了创造性的基础。
其实孩子的想象力并不如成年人丰富,孩子反而比成年人更贫瘠。很多人推测孩子的想象力更强,但科学证明事实正相反。乍一看,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其实是因为他们通过想象力弥补了其他方面的智力能力。根据维果茨基引用法国心理学家里博提出的发育曲线,图中上面一条实线的是想象力的发育曲线,下面的虚线部分是智力的发育曲线。
引用:里博《论创造性想象》(Creative Imagination,1900)
图中发育曲线显示孩子们想象力的发育是先于智力发育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达到巅峰水平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图中M和X的交汇点出现在青春期。多数人成年之后会逐渐失去想象力,但是有一部分成年人,他们的想象力可以保持在O这一水平上。继续提升认知水平和知识学习的成年人,一生都能维持高水平创造性;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在成年后放松学习,那么他们的创造性就会下降。
创造性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也就是多元化思维。
这是维果茨基提出的著名理论“最近发展区”(ZPD)。理论中有依靠一个人就能达到的水平和通过协同才能达到的水平,孩子们的学习行为发生在这两个水平之间。孩子们不会去学已经理解的内容,也就是说孩子们不会去学下面这条线以下的内容。上面的线是指不和别人合作或者没有别人帮助就无法达到的水平,孩子们的学习也不会超过上面那条线的水平。因此孩子们的学习行为只发生在两条线中间。孩子一个人是学不到什么的,因此与他人协作挑战高水平的学习变得非常重要。
探究式学习
05
接下来讲一讲探究式学习。这里我想介绍两个人的理论。
第一位是约瑟夫·施瓦布,他是兽医同时也是哲学家和生物学家,他极力提倡探索学习。施瓦布把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培养民主公民的“探究型修辞学”的教育,另一种是为了培养奴隶的“结论型修辞学”,即教授和追求正确答案的教育。生活在未来社会中的孩子们需要的是探究型修辞学的教育。施瓦布还有一个理论,他提出学科知识中有两种结构,即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一种是关于学习内容——知识的意思的结构,另一种是知识的表达方式的结构,也就是理解知识的方法的结构,第二种结构叫做句法结构。在学校教育中,虽然理解知识的意思也很重要,但也有必要更好地探索知识的表达方式。
下一位我想介绍的是哲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他将学习区分为Ⅰ型学习和Ⅱ型学习。Ⅰ型学习是学习某种知识,Ⅱ型学习是学习“学习知识的方法”。Ⅰ型学习是可以观察到的,比如测试一下就知道结果,或者让孩子直接操作也可以知道。例如,看孩子是否理解一次函数,就看孩子能不能画出y=3x+5的函数图像。但是Ⅱ型学习是不能被观察到的,也就是孩子如何思考一次函数这一知识。这一观点来源于笛卡尔,虽然Ⅱ型学习无法被观察到,但却是本质性的学习。那么Ⅰ型学习和Ⅱ型学习哪个更重要呢?毋庸置疑是Ⅱ型学习。如果不进行Ⅱ型学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就是一堆无用的东西,未来他们在人生中无法利用这些知识;但是如果进行了Ⅱ型学习,所有的知识都能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孩子就能从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开始新的探究。
今后的课题
接下来谈一谈今后的课题。
【学习的改革】
正如刚才所提到的,中国的学习特点之一是比起探究和协同学习 ,真实性的学习质量更高,其基础之一是教师们有优秀的授课素养、很擅长设计学习。我希望中国能继续发挥这一优势,我也十分期待今后中国的发展。实际上,中国虽然拥有一定的个人主义文化,但中国的孩子们也擅长协同式学习。因为有个人主义的文化,所以竞争文化在中国仍普遍存在,因此将来把竞争文化转换为协同的文化非常重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关怀也十分重要。【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开发】另一点是中国的教师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对教育学及学习的科学理论学习相对较少。因此,关键是如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反思,通过实践提升学习的理论水平。希望教师在课程研究中更加积极地开展对孩子学习的研究,希望中国的教师进修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更应该注重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设计、学习协调以及学习反思方面的质量。
【学校改革】在学校改革方面,中国学校的校长在见识和领导能力方面都非常优秀,今后校长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会非常重要。学校也应更进一步重视学校之间网络的构建。虽然过去各个学校都举行了各种研究会,但希望今后更多好学校能够通过网络将优秀的实践案例分享给大家。我所合作的学校中诞生了很多世界最高水平的学校,我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在国际上的传播并增加国际交流合作。
审校:Fancy、杨琳
排版:王妮
统筹:睿珏、裕祺
本文转载自“自然教育论坛”公众号,更多“第8届自然教育论坛”中的分享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参加培训 《废弃物与生命》课程共享资料免费领取
推荐阅读 扣子奶奶的宝器:小镇福尔摩斯和“农家乐” | 盖娅植物课留给我们的印象 | 亲爱的月捐人,自然之友喊你来开发票啦! | 你听说过“遛地”吗?今年遛地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