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学术汇报(第二组)

中国评协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8-18



2018年8月3日下午,“骨四雅”(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第二组学员进行了学术汇报。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等一行到会看望“骨四雅”全体学员,听取了学术汇报并分别做了讲话,充分肯定了汇报会的学术意义,同时对本届研讨班学员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要求并寄予了殷切期盼。


第二组的十位学员是(按发言顺序):


马鞍山师专副教授、马鞍山市评协主席 刘霞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研究员 裴春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王洪琛

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马晓雁

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科长、讲师 杨荣昌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 苏沙丽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叶李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杨金波

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二级文学创作 肖震山

四川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张霞

学术汇报由肖震山主持。


庞井君主任在学员学术汇报会上讲话



1


虚无主义文艺思潮下长篇历史叙述的发展

马鞍山师专副教授、马鞍山市评协主席 刘霞云



刘霞云副教授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国门大开,西方文艺思潮再次涌入国内,社会变革随之加剧,中国进入重要的转折时期,文艺思潮也逐步呈多元化局面。特殊的文化语境里,各种文艺思潮互相激荡、合流与变异,诸多因素形成合力促成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的萌生与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的历史书写,以否定历史、重写历史、消费历史、消解历史的方式处理历史,以极端的审美观、“零度”写作态度和解构思维来表达历史,以达到其别有用心的写作目的。历史书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倡导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艺思潮建设,进行有思想、有深度的历史书写,是促进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精神追求的最佳选择。



2


“新时期文艺”与“新时代文艺”的分期、特质、连续性及变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研究员 裴春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裴春芳认为在“新时代”背景和语境中,“文学和艺术” 具有新内涵,肩负新使命,将会呈现出新质地、新形式、新精神和新面貌。其中,增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将是一个关键的命题。新时代的中国人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新时期”曾经被理想化的欧美社会及欧美之外的世界。以中文与汉语和相关国家语言文字直接沟通和交流将是“新时代”中国的新诉求。因此,“新时代文学”的时代精神也必将是熔铸了诸多异域精神之质的、具有更为包容和宏大的开放性的文学。中国人近现代化过程中得以强化的“内在的同情心”和“命运与共感”,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心理根基。当下的文学和文化,需要融合“中华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区隔与分歧,找出共通之域。



3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批判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王洪琛



王洪琛教授分析了审美主义思潮在中国当代语境中的发展与不足。他认为,审美主义思潮在新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积累了不少弊端,存在着“概念游戏”与“对象空泛”等诸多误区。在他看来,审美主义是一种过高估价艺术和审美的价值与功能的现代思想倾向,有必要对它进行康德意义上的批评、审视或评判。具体而言,其内在矛盾与缺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艺术的自恋游戏。主张“自律”的现代艺术尽管标榜一种“反文化”的社会批判路径,但它所内含的精英主义和贵族立场,却往往将艺术推到更为狭隘的专业圈子里,从而呈现出一种精致的自恋主义特征。二是艺术家被高估,导致的直接结果恰恰是对生活的狭窄化,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贬低,以及对真正的自我的压抑。三是道德关怀被忽略。精致的审美主义者,很可能“以审美之名”忽略道德的严肃性,从而沉溺于趣味主义的迷宫不可自拔。



4


宁夏诗歌创作和批评的现状与反思

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马晓雁



马晓雁副教授根据创作、批评实践对宁夏诗歌创作和批评的现状做一点描述与反思。对于经济欠发达、文学创作薄弱的宁夏来说,现代化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强行展开的。它一方面是国家整体现代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缩略”的显现。就诗歌创作看,宁夏诗歌多样化、多元化,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坚硬的厚重的写作。相较诗歌创作,宁夏诗歌评论更是滞后、薄弱,几乎不能够呈现所取得的创作实绩:

一是评论家的总体艺术观念滞后,尚在纯粹照相式反映论的根基上发声。


二是在嫁接借鉴概念上逐新求变,在芜杂同时又纯理论的道路上渐走渐远,没有将西方文论真正“内化”,没有完成彻底的“翻译”。


三是宁夏诗歌评论者普遍欠缺诗歌创作实践,造成文学理论中无文学的现象。而以上弊病在当下整个评论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5


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思潮探析

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科长、讲师 杨荣昌




杨荣昌讲师首先分析了民族作家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传统异化的忧思。他认为民族作家要有意识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只有将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伦理接通人类共有的价值体系,经由文学形式的提炼与升华,民族的思维与观念才能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他认为从全局来看,民族作家对世界变化的感知似乎天然更加敏感:

一是自然生态的恶化;二是人心的变异;三是文化消亡的感伤。

在“新时代”的语境中,民族作家能够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依托,坚守民族之根性,对传统文化进行吸收与接纳,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文学本体上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从而产生更宽广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和审美价值认同,才能获得新的艺术个性和美学品质,才能书写出与这个时代、这片土地相符合的汪洋恣肆的生命气象。



6


重返现实主义的经验与可能性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 苏沙丽



苏沙丽副研究员就新时代文学重返现实主义的经验与可能性做了发言。首先,她阐述了1985年后文学对现实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大面向。其次,就现实主义倾向而言,她以贾平凹、毕飞宇等作家的创作为例提炼了当下现实主义精神与笔法的内核与经验。第三,她探讨了在新时代重建作家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关联、重建文学与思想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文学实现重返现实主义的可能性。



7


英雄书写的叙事价值与英雄书写的“当代性”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叶李



叶李副教授探讨了“新时代”语境中当代文学“英雄书写”的新的可能性。首先,她肯定了“英雄书写”的历史意义与叙事价值。近现代以来,英雄叙事在“现代性想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始终凸显着塑造现代国民、引导大众追寻现代理想的社会文化功能。但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书写在反拨20世纪50-70年代“造神”式英雄叙事的同时又难免矫枉过正,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度卸载英雄叙事之社会功能、消解其价值意义的问题。面对英雄叙事“失重”的艺术缺憾,当前文学需要正面思考与探索英雄书写的“当代性”,回应现实,重新把那种突出社会主体建构性的“英雄书写”的“过去”拉回到当下,去提取一种合理的写作面向与价值,通过英雄书写昭示个体与历史建立有效关联的可能途径,真正激活英雄书写的叙事价值、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8


审美主义与古典美学思想的沟通路径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杨金波



首先,杨金波副研究员对20世纪80年代的审美主义和中国经典美学思想进行了框定,并简要列举了两者的分歧所在,即审美性与思想性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发言主要探讨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不要进行沟通与和解?对比了经典美学的根本精神“本天地、致中和”与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的异同后,他指出审美主义主观上努力消减文学“工具性”的同时,对文以载道文学传统产生了客观遮蔽的效应。其二是如何实现沟通与和解?杨金波强调了对中国美学学科建设之初话语系统的延续,强调了对审美达成中传统思维范式作用的重视,强调了立足文本的理论提取,特别论及了话语体系建设与既有话语规范的关系问题。最后,他借用梁启超《欧游心影录》和钱穆的文化、文明观,提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应有立场。




9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尚古与创新

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所二级文学创作 肖震山



肖震山以“文白之争”中林纾的文化选择为例,分析林纾思想中落后逆时的一面,同时又理性地肯定文化保守态度合理性的一面。他指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被否定造成了社会失范的危机。步入新时代,在文化自觉的语境中尚古将促进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但尚古要避免形式主义和庸俗化倾向。尚古是对表象世界的超越,也是对时间性的超越,尚古并非对“今”的否定,而是指向历史的进步与未来的发展。文化创新要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价值和精神才具有生命的元气。



10


开展新文艺组织调研的几个重要问题

——以四川为例

四川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张霞



张霞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四川为例分享了对开展新文艺组织调研问题的一些思考。首先,她阐明了开展新文艺组织调研的时代意义;其次,她探讨了文艺调研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定义新文艺组织群体;二是如何做好新文艺组织的工作覆盖和团结引领。


第二组学员学术汇报现场 (脱稿演讲、互动交流,学员担纲主持)


“骨四雅”老师为学员推荐理论著作,中国评协及时购买发放 摄影:晓芸



END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审核:王庭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联络处

供稿:肖震山 马晓雁/“骨四雅”学员

摄影:李维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网络信息处

何万敏/“骨四雅”列席学员

美编:木子/中国文艺评论网


延伸阅读

骨四雅|学员学术汇报:文艺思潮与中国电影(第一组)

骨四雅|傅道彬:君子曰君子,雅城叙雅怀

骨四雅|高建平: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文论的三次转向

骨四雅|饶曙光:中国电影新现象与新发展

骨四雅|王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文艺思潮

骨四雅|仲呈祥: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骨四雅|开班式: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四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四川雅安开班

“骨三哈”合集(精彩全在这里哦)

第二期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招生启事(2016年)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专家授课摘录(上篇)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专家授课摘录(下篇)

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呈现——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研讨班印象


点击“阅读原文”,我们需要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