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8期篇目摘要与四封艺术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9年第8期 总第47期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更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统总结和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来文艺特别是文艺评论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的文艺高峰提供借鉴和启迪,本刊特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策划,陆续刊发系列学术论文。
■构建中国式艺术理论的若干思考/王一川
内容摘要:探讨艺术理论,可以采取既不同于非共通性、也不同于完全共通性的第三种视角,这就是艺术异通性视角。由此视角看,艺术理论是关于所有艺术门类现象中的异通性关系的学问。门类艺术理论、跨门类艺术理论和一般艺术理论的行家都可能按照自己的论述需要跨越艺术门类界限,注重发掘艺术门类之间的异质性和共通性联系。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艺术即摹仿、美的艺术定义、艺术即无意识升华、艺术即直觉、艺术无法定义等观点,但有关艺术定义的传统知识并没有完全退场,而是依然在各种艺术理论形态中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变异地存在着。当前仍然存在以艺术为尊、开放性和分类性等艺术定义路径。有必要依托中国的感兴修辞范畴即兴辞并参酌西方有关理论而建立一种中国式艺术理论构架。
关键词: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构架 兴辞 中国式艺术理论 艺术定义
李可染 1954年《江南水乡》(水墨)
■戏曲七十年与未来遐想/傅谨
内容摘要:新中国戏曲70年历程中,传统戏的生存既幸运又曲折,历经从禁戏、纠偏到传统戏退出舞台的波澜,改革开放后终于获得正常的生存环境;现代戏始终是最受重视的戏曲类型,虽有不少优秀作品,但是一直受非艺术的工具化理念影响,得失均令人思考;新编古装戏中包含了诸多影响深远、代表当代戏剧创作高度的新作,并且与传统戏一道支撑着演出市场。而从盲目遵从现实主义理念到戏曲化成为普遍共识,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古装戏终于成为具有艺术共性的整体。
关键词:传统戏 新编古装戏 现代戏 新中国70年 中国戏曲 戏曲评论
艺海杂谈
■心怀家国 情系人民——评晓光歌词艺术作品/宋青松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那就是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江山》等作品为切入点,从陈晓光是如何用音乐塑造形象,如何表达情感,如何与时代同频,如何丰富歌词艺术的思想性等四个方面对其歌词作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晓光歌词创作实践的研究,对其作品的时代感、历史观、人民性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百姓情结给予了肯定。
关键词:陈晓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词艺术 歌词创作 音乐评论
■“城市诗”美学散论/徐芳
内容摘要:本文从社会本体论与生命本体论的差异的角度,描述城市诗的美学轮廓。从生命本体论出发探讨如何处理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的关系,确认城市是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混合体,展现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不是互相排斥与否定的关系,对自然的亲近、敬畏乃至崇拜的情感与愿望,从来没有远离过人类,包括当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城市诗美学结构之核心是气氛、特征、灵魂。
关键词:城市诗 断片美学 城市意识 诗歌理论
■台湾青春电影在新周期的突破与回归/沈小风
内容摘要:在政治、工业、美学等多种力量交互作用下的台湾青春电影,于2011年至2012年前后出现了一些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品,它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周期。新周期中的台湾青春电影具有人才跨界、制作跨地域的显著特点,不仅在题材风格上朝着多元方向发展,也在亚类型的实践上向前迈进。而更深层的变化发生在电影的文化内涵上,这其中既有向主流的回归,也有对传统的消解,更有在回归道路上的迂回。正是在这种继承与割舍中,台湾青春电影的未来值得期待。
关键词:台湾青春电影 类型电影 新周期 跨界 跨地域文化 电影评论
■守护与拓进——论郎绍君的美术批评思想与实践/关子谦
内容摘要:“守护”与“拓进”出自于郎绍君学术文集《守护与拓进》,这两个词可以用于概括郎绍君的学术写作。郎绍君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重要的美术评论家之一,面对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之间的双重矛盾,他一直致力于以辩证的方法探索中国画现代化革新如何“守护”与“拓进”,并试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画的多元、边界模糊的语境中,整合出批评的共识和标准,避免“一元批评”和“异元批评”的窘境。
关键词:郎绍君 美术批评 美术思想与实践 美术史 中国画
《守护与拓进》郎绍君著
■论颜体的碑帖双面属性及其当代影响/杨庆
内容摘要: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将“颜字”推至书法史的重要高度,认为颜体兼具帖学、碑学之长。本文从宋明两朝对颜真卿的接受、颜体中的“笔意杂沓”现象分别考证颜体的帖学、碑学属性,并探讨颜体碑帖双面属性对当代“碑帖融合”书法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 颜体 碑学 帖学 碑帖融合 书法理论
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局部)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路径/马翱
内容摘要:在古今中外的多方影响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本体,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无论如何创新,中国古典舞都不能丢掉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更不能丢掉传统文化之“根”和“脉”。以当代审美视角重新探索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在提振文化自信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传统 当代性 舞蹈理论
中国古典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图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提供 摄影:叶进)
艺坛对话
■流行音乐如何紧跟时代的节奏?/陈小奇
内容摘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被人民大众广泛接受的音乐类型,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本文从流行音乐的生发土壤着眼,谈及岭南文化对流行音乐产生的影响,探寻时代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引领作用,归纳流行音乐追求个性的独特旨归,为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以及如何推出流行音乐精品提供些许指导。
关键词:陈小奇 流行音乐 时代性 创作谈
■陈小奇歌词作品中的规范与创新/李炜 石佩璇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小奇创作了两千余首流行音乐作品,其作品以典雅、古意著称。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他的词作在准确把握汉语特点的基础上,在语言创新和规范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尤其在化用古诗词时,在遵循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对古语词进行改写和二次创作。同时根据汉语语音特点,实现歌词与曲调在韵律上的和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流行歌词创作的三条语言学标准:创作时严格遵循语言规范;化用古典诗词时注意古语今化;在美学追求上注重词曲和谐。不少学者从音乐学、文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陈小奇的作品及相关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陈小奇的歌词作品。
关键词:陈小奇 歌词 语言学分析 流行音乐 音乐评论
作品分析
■以虚写实 以实喻虚——评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刘忆
内容摘要:原创民族舞剧《天路》是一部以修筑青藏铁路为背景,表现汉藏军民情谊的现实题材作品,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爱与力量的主题。本文围绕该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道具口琴的使用、叙述情感的节奏和虚实之路的多重含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舞剧在现实意义表达方面的艺术创新和文化意义,揭示作品通过肢体所阐释的“天路精神”。
关键词:民族舞剧 《天路》 舞剧评论
民族舞剧《天路》(图片来源:国家大剧院官网)
艺史新知
■吴文季和他的《康定情歌》——来自甘孜和泉州的山海对谈/郭昌平 陈冬梅
编者按:《康定情歌》是一首家喻户晓、饮誉全球的民歌,它让康定这一边塞小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城,也成为了世人魂牵梦绕的爱情圣地。《康定情歌》的采编者吴文季是泉州人。他让康定和泉州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深度链接。康定民歌研究专家、四川省甘孜州原政协副主席郭昌平与泉州学者陈冬梅的对谈,以期深化对《康定情歌》这一经典作品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
境外之镜
■经由文学翻译理解当代中国——日本文学翻译家泉京鹿访谈/采访人:刘成才
编者按:泉京鹿(いずみ きょうか),出生于1971年,1993年毕业于日本著名的贵族女校费利斯大学日本文学专业,1994年到北京大学留学,后在北京生活工作15年,2010年返回日本专职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工作,兼任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专家,在早稻田大学、费利斯大学、立教大学等担任中国文学翻译讲师,是日译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最畅销的翻译家。曾将余华的《兄弟》、王跃文的《大清相国》、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翻译为日文。本篇访谈完成于2018年11月20日。
名家专访
■开掘戏剧艺术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访戏剧导演艺术家罗锦鳞/采访人:赵建新
罗锦鳞简介:1937年出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导演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等职。罗锦鳞先生是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导演作品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特洛亚妇女》《地母节妇女》《榆树下的欲望》《晚餐》《万水千山》《爱情的传说》《鸟》等近百部,体裁丰富,成就斐然。1986年,他执导的《俄狄浦斯王》是国内第一次公演的古希腊戏剧;1989年,他开创了用中国戏曲演绎古希腊悲剧的先河。此后,他在此领域深耕不辍,享誉海内外,代表作品有《美狄亚》(河北梆子)、《忒拜城》(河北梆子)、《城邦恩仇》(评剧)等。2009年,因其在中希文化交流领域的独特贡献,雅典政府授予其“希腊文化大使”称号。近些年来,年逾八旬的罗锦鳞先生致力于国内各类戏剧学术交流活动,对古希腊戏剧艺术的传播更是不遗余力。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8期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8期的封二
《遥远的星光》纸本油画 1972年/李前宽
1972年初春,“文革”浩劫进入后期,电影厂尚未完全恢复生产,吉林省将举办全省美展,省内业界同仁很为欣喜并积极参与。我在9.6平米的“鸟巢”苦心构思画题。那些日子我正酝酿创作一部作品,反映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提倡“新木刻运动”那段往事。当时,鲁迅先生鼓励木刻青年以木刻版画为民族与时代的进步而战,并积极推荐德国现代著名女版画家柯勒惠支的木刻作品,《反抗》《母亲》等名作正是在那个时期走进了中国。同时期,鲁迅先生还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夜不能寐,深感中国之命运在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突然,我眼前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鲁迅先生刚刚读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内心激动。他推开窗,望着深邃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居然忘记了手指间的香烟。背景的墙上正是先生推崇的版画《反抗》,画面是静态的,而鲁迅先生是心潮澎湃的。
画作在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展出时有点儿轰动,有人惊讶:“前宽画得好呀!”“可有人说他不会画画才改行学导演的!”《长春》杂志封二发表了这幅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8期的封三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观音像写生》(中国画)/朱伯华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8期的封底
《蒸蒸日上》(摄影作品)/袁廉民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本刊作者的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及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编辑部。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END—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想阅读《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网址建议收藏哦!zgwypl.com/zz/
客官,请留步,给个好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