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十二评论~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圆桌论坛摘编



坚持培根铸魂 引领艺术精神

——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举办




11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西北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在西安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根”与“魂”——艺术精神与民族复兴,由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部分组成。


△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艺长安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西北大学)基地承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论坛以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要方向,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一项重要举措。




点击查看:“根”与“魂”: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主旨发言



圆/桌/论/坛


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圆桌论坛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学者就“新中国70年文艺的精神品格与话语表达”“融媒体背景下文艺的根脉融通与阐释向度”“新时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的路径”三个议题展开多学科、多角度的交流与探讨。论坛由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屈健及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谷鹏飞主持。


△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圆桌论坛现场


屈健表示,新时代呼唤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引领风尚、培根铸魂、守正明德,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课题和重大使命。谷鹏飞表示,本次论坛基于当代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和现实针对性,会议发言体现了艺术家和批评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具有很强的精神指向性。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屈健


△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谷鹏飞



张永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棍子批评”“友情批评”“红包批评”这三种批评都不是真正的文艺批评。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冗余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作品,批评具有发现的功能:发现好作品,发现好作家。当代文艺批评和研究最大的区别就是介入当下或者介入现实,引领时代的审美趣味与文艺风尚。因此,批评是发现的艺术,批评是沟通的艺术,批评是介入当下现实的艺术。生活在现实中的批评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大困境:知识困境和道德困境。当代文艺批评家要坚持唯物史观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理论素养,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运用于文艺批评的实践中,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指导性。


戴清(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



当代剧集创作曾经出现理论无根、理论失语的情况。因此,剧集创作需要回应时代需求与现实困境,突出文化的启蒙意识。现实主义精神是要讲启蒙,要讲立人主题,这是一个严肃的文化命题,也是当代特别重要的文化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前些年的现实题材剧出现了偏离的现象,现在有了回归意识,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政府扶持下的百部现实题材剧剧本,实现了源头的把控,凸显了现实主义的回归。到2022年,在价值导向上、在主流审美意识形态弘扬和继承上,近百部现实题材剧将会有大放异彩的表现。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作品是具体的文化实践。文艺批评实践要通过激浊扬清来对创作施加影响。


△电视剧《在远方》海报


杨斌(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是新中国文艺的重要旗帜与传统。从作者中心论到读者中心论,从作品美学到接受美学,包括文化研究等话题,都是在探讨艺术品和社会受众之间的关系。新中国美术与大众的关系,按照主流阶段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适应、限定、挑战、迎合和共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术活动赋予了鲜明的大众化色彩,大众既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和依据,又是被塑造培养的形象,美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由此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先锋美术的挑战,让大众美术惯例发生了松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消费意识形态兴起,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迎合大众。美术与大众的良好关系,应该在文化的层面上才能建构起来,美术应该积淀丰富的文化认知和感性形式,大众应该在历史实践中建立共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崔伟(荣宝斋出版社社长)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新时代的书法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推动新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及发展。一是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精神的认识永远在路上,是一个不断实践、检验的过程,也必将是一个突破既有认识水平的创新过程。新时代的书法工作者应不断在实践中反复探索,秉持一定的探险精神、无我精神和平等精神。二是要与时俱进。一方面,应以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另一方面是应积极融入时代生活,加强对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和诸多科技工具、手段的运用。


赵启斌(江苏美学学会理事)



在古长安举办2019年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是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重要举措。艺术高峰的出现一定要呼应时代命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包括文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美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的新观念新方法,也要关注宇宙学、量子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脑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二是要继承我国悠久的传统优秀文化,以人民的精神情感、人民的喜怒哀乐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与20世纪的大艺术家成长过程相比,当代的艺术家正处于一个碰撞、沟通、多学科交叉进展的时代,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艺术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必须抓住新时代出现的历史性机遇,抢占先机,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创造性发挥,才能创造出反映伟大时代的伟大艺术作品,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夏滟洲(西安音乐学院教授)



批评是为了提高创作水平,通过提高创作水平来带动受众的欣赏和审美水平。从事音乐批评需要具备懂音乐和能表达的素质。这二者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决定了音乐评论究竟评什么和怎么评的问题。由于音乐的特殊性,要求音乐评论者要有更高的艺术趣味和更懂音乐的能力,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有更丰富和完备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受制于技术的理论储备。综合二者,并置于社会文化的上下文中,不仅会带给评论者独到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理解力,养成更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和更高的鉴别音乐作品的价值能力和素养,音乐批评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基于此而彰显。


王鹏程(西北大学教授)



文学艺术一定要有根有魂,根不深则叶不茂,魂不守则身难归。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是一种典型的启蒙主义话语。在内容上,80年代寻根文学非常复杂,是兼容并包的,它既有启蒙主义的话语,也有民族主义的话语。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影响非常大,从方法上对当代文学进行了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训练,也开启了先锋文学;从文化反思角度,提出了民族文化系列的反思。在当代语境下谈“根与魂”的问题,必须要有现代性内涵。真正的文学艺术是超国界、超民族性的。我们要摆脱图解政治话语以及意识形态跟风的做法,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变和发展。


巨石(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形成了一种向新的艺术高峰发展的态势。在国际视阈下看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要求我们在坚守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并进行发展创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长安画派”,以“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为指导,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李梓盛、康师尧为代表,以创新的思维对民族艺术进行革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证明,没有文化根基的作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摒弃。探讨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的问题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和坚守民族文化再创新、再发展,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培根铸魂的事情。


△石鲁《古长城外》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解安宁(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主席)



中国书画的灵魂是“情”,“情”就是精神,精神就是生命状态。中国书画在表现形式上要更多地思考当代性的表达。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正是由于时代精神在文艺作品中的表达,是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中国式表达。因而当下的艺术创作者能否与时俱进地将正能量在书画创作中传达出来,是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刘熙载在其《艺概》中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从另一角度理解,“象”就是今天讨论的“根”,而“意”应该是“魂”。“魂”是思想,是精神,是观念。“根”是载体,是身体。魂可以因根的阅历、修炼、积累而发生易变。“根”同样会因为魂的升华而呈现不同的表象。从物理层面说根是物质的客观存在,而魂是超越时空的意识形态。作为书画作品来说,“魂”的表现要以作品的形式来传递,要尽致达意还要有精湛技法支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扬工匠精神,追求“三精”的艺术创作原则,其实也是我们今天长安论坛要贯彻的核心精神。


刘艳卿(西北大学副教授)



“长安画派”不是一个封闭性的地域性的画派,它在中国画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长安画派”文化体系的核心层有三个方面:以赵望云为代表的平民文化、以石鲁为主将的延安革命文化和以何海霞为主力的传统文化。从文化体系角度来说,“长安画派”并不单一,它是一个多元文化结构性组织。其主要的艺术思想是“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长安画派”对新中国美术的创新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望云《风雪造田忙》1959年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王江鹏(西北大学副教授)



外来佛教绘画经过唐代长安地区画师的融合改造后,形成了具有写实性山水图像元素的佛教绘画样式,从而区别于前朝的佛教绘画风格。这种绘画样式广泛传播,影响了敦煌及日本佛教绘画的发展。唐代长安地区艺术更新发展的轨迹为当代文艺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化遗存,阐释和分析这些推进的力量和革新的动因,对当下传统艺术精神的转化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启示我们进一步思考文艺发展中“根与魂”的问题。


△卢楞伽《六尊者像》绢本设色(来源:网络)


唐萍(西北大学副教授)



陕西当代的美术呈现出诗意性审美形态为主导、受都市文化影响的当代审美形态为特点的面貌。受地域因素的影响,陕西的文化形态更多以乡土文化为根基。陕西当代美术在传统的诗意审美和当代的多元审美影响下所做的创造性转化,以及从传统出发反映时代文化特征的创新性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为陕西美术参与更为广泛的艺术对话,提供了可供借鉴与思考的发展路径。




△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合影


*来源:《中国艺术报》2019年12月25日第6-7版,本版文字整理 刘艳卿、张俊杰、王江鹏、张哲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程阳阳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内搜



链接如下▽欢迎收藏

https://data.newrank.cn/m/s.html?s=Oi4xOS89MTs8





【最近热门】

【百花迎春】艺苑盛会诗意浓,百花争艳闹新春

Biu!《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总篇目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相关阅读】

“根”与“魂”: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主旨发言

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培根铸魂要与时代发展同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吹响文艺评论集结号

百花竞放七十载 培根铸魂谱华章(逐梦70年)

第二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综述(干货+福利)

第二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西安论艺(组图)


长按下方二维码入Q群▼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



“艺评头条”

artviewcn




让我知道你在看


点这里,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网转载《中国艺术报》2019年12月25日第6-7版专题《第三届中国文艺长安论坛综述:坚持培根铸魂 引领艺术精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