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7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专题策划•典型理论百年(一)
编者按:2021年是典型理论进入中国100周年。“典型”是现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基石。典型理论在中国的百年旅行,对现当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与文艺理论评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6月2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京召开“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点击查看),深入探讨典型理论的内涵、典型概念与现代中国文艺实践、各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人物及典型化等重大问题,推动典型理论研究迈向新的起点,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与评论的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本期刊发部分与会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现场
■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李震 李牧泽
内容摘要:典型理论是在对某位作家艺术家的某部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的分析中概括出来的。本文提出的典型建构论认为,典型是某个原创的艺术形象在时空流变中,通过跨文类、跨文体、跨艺术门类、跨媒介的叙事与传播,以及批评家的阐释与再阐释,社会公众的文化习俗、审美习惯、想象力和公众舆论等途径与方式的协同建构,才逐步完成的。典型建构的结果是将艺术形象约定俗成为特定时空中为人们所共识、共用、共享的文化符号。当然,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媒介,以及不同建构主体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决定了典型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建构的程度和效果也会呈现出多样性,包括某些建构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对原创艺术形象典型性的解构。在今天提出典型建构论,对现实主义文艺的开放化,对自觉建构已有典型形象,对创造更多新时代的典型形象,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典型形象 典型建构论 文化符号 跨文体书写 跨媒介叙事
■艺术文化学视野下的艺术典型二重性/郭必恒
内容摘要:典型理论引介到中国文艺界已历百年,其根已深扎在中国文艺沃土之中。无论是对于西方“原典”的释义,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演绎,典型理论研究领域都涌现出了琳琅满目的丰富成果。“典型”已然成为中国化的文艺观念、文艺主张与文艺学说,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方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代文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有新发展,典型理论在当代的新阐述与新演绎十分必要。传统典型理论聚焦的对象是形象,多数情况下专指人物形象,而非更为普广的艺术感性形式符号,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创作实践脱了节。立足艺术文化学的视野,艺术典型二重性应为具体性与普遍性,其中,具体性包含感性形式、艺术形象、艺术经验等;普遍性则包含社会命题、意义内涵、观念精神等,二者的辩证统一范式可能更适合当代艺术典型的观照、认识和阐释。
关键词:艺术典型 典型理论 感性形式 艺术形象 当代文艺理论
■“典型”与“形神”——中西文艺理论、美学关于艺术形象认识的差异性解析/李健
内容摘要:“典型”在西方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是西方关于艺术形象的最高规范。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等人都从二元论的立场出发,认识到典型的形象特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个别性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古代对艺术形象的认识是“形神”。形就是外形、外貌,神则是精神、气质。中国古人强调形象的创造既要写形又要写神,力争做到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差异性很大,西方典型的美学追求是理性、真理、规律,古代形神的美学追求是气韵、趣味。这正体现了人类审美追求的多元。在文学艺术观念与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重新审视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理想追求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典型 形神 艺术形象 个性与共性 传神写照 差异性
理论探索
■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毛宣国
内容摘要: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的水墨山水画为例,谈论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书法意象创造以物象为基础,由象到意,以象显意,意超越象,重在表现书法家的精神情感和生命气韵;水墨山水画的意象审美则突出指向意境的层次,以山水悟道,追求笔墨趣味,“淡”“逸”“远”的意境表现构成其典型性格。同时简述中国诗歌、音乐、戏曲、园林等艺术类型的意象创造,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艺术类型美感经验的阐释来揭示意象美学的内涵,使人们意识到意象美学对于中国美学和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意象美 中国古代艺术 书法 水墨山水画 中国美学
■论红色美术与中国现代美术史建构/冯民生 沈宝莲
内容摘要:作为中国现代美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美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美术发展历史与成就的体现。但是,学界对于红色美术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红色美术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红色美术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现代美术的形态的变化与发展历程,也包括以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为题材的美术创作。红色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史,而且也建构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基本形态与风貌,集中反映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红色美术 革命历史题材 中国现代美术史 美术史建构
△陈逸飞、邱瑞敏《在党的“一大”会议上》油画 1977年
■数字交互舞蹈:脉络、原理及其中国实践/田湉
内容摘要:近年来,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起来,大量新的以及不断更新着的虚拟现实设备、运动跟踪技术等,为交互艺术提供了无限可能,沉浸式的艺术环境带来了数字交互舞蹈创作和表演的崭新阶段。本文追溯了从数字表演艺术、数字舞蹈剧场到数字交互舞蹈的历史脉络及其理论来源,探讨了数字交互舞蹈的定义、分类、交互设计原理、特性等,展现了中国数字表演艺术的图景以及数字交互舞蹈艺术实践的现实情状,旨在为跨界跨学科艺术实践者、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也为数字交互舞蹈在中国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字交互舞蹈 数字表演 交互性 交互技术 运动追踪系统
△富勒作品《蛇纹石》(1895—1908)
艺海杂谈
■风骨与识见:论董每戡的戏曲批评/张志全
内容摘要:在现代戏剧学界,董每戡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通家”,在戏剧创作、导演、理论研究与批评等诸多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就。早年的革命经历,铸就了董每戡不同流俗、敢于担当的人格精神。在批评实践中,董每戡有意识地将“独立之人格”转化为批评之原则,坚持“就戏论戏,实事求是”,严守批评的法度,对戏曲的困境表现出深切的关怀。“就戏论戏”是其立足于本体批评的基础,他以一种整体视角去审视戏曲,注重从文本、舞台、观众等多维层面作立体考察,以“戏情戏理”作为考量舞台各要素的尺度,以生活逻辑和古典意韵作为衡量“做派”的标准。董每戡以“治史”的学术眼光开展戏曲批评,将戏改个案纳入到“戏剧史”的视野中进行考察,体现出传承民族遗产的文化自觉。董每戡的戏曲批评文字,深刻诠释了“批评”的内涵,彰显出一个“批评家”独立不迁的风骨和超越时代的识见,这对于今天的戏曲批评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董每戡 实事求是 就戏论戏 戏曲批评 戏剧史 批评家
■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内容策展、参与文化与赋权/袁梦倩
内容摘要:抖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基于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不仅为保护与活化非遗开拓了新的路径,也在媒介融合中重塑了一种新的网络文艺样态。短视频平台上不同的内容策展者以一种交互式的机制参与到非遗传播与网络文艺生产中。平台以技术和社会互动的力量为非遗传播赋权,为非遗传承人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但非遗传播与文艺生产的权力也存在结构性分化的问题,网红经济和马太效应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短视频平台的非遗传播与文艺生产,影响了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上更为深度的参与。
关键词:短视频 非遗 内容策展 参与文化 赋权 网络文艺
■农民主体性的召唤与建构——论赵树理的“算账”/吉媛圆
内容摘要:在赵树理笔下,“算账”是一个常见且意味深长的现象,它不仅意味着算经济账,更指向意味深长的文化账、政治账。赵树理细描算账行为中的人和事,发现并讲述了农民“翻心”的具体途径。本文分析赵树理的“算账”书写,强调作家是从日常经济深入文化、政治改革,从生活细节召唤并建构农民的主体性,创造了通俗易懂、别具一格的文学形式,探索出符合中国本土特色文艺作品的创作路径。赵树理“算账”所提供的现实经验,对当下的文艺创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赵树理 算账 农民主体性 乡村振兴 文学评论
境外之境
■布莱希特对1950年代英法戏剧的影响比较——以阿达莫夫和阿登的创作为例/宫宝荣
内容摘要:布莱希特的叙事戏剧如今影响遍及世界,然而20世纪50年代之前知之者甚少。随着布莱希特率其柏林剧团于1950年代中期先后巡演于巴黎和伦敦,叙事戏剧便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明确的政治倾向迅速在英法两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于两国的国情和戏剧发展状况不同,因而对布氏戏剧的接受以及在创作中的体现也不尽相同,阿达莫夫和阿登的戏剧创作转变便是其生动的体现。有意思的是,前者的《帕奥罗•帕奥利》和后者的《穆斯格雷夫中士的舞蹈》均被设置在半个世纪之前,背景也与殖民地时期相关,不同的是阿达莫夫正式进入了政治戏剧,而阿登则大量借鉴了叙事戏剧的手法。就此,两国戏剧开启了各自的布莱希特时代。
关键词:布莱希特 叙事戏剧 英法戏剧 阿达莫夫《帕奥罗•帕奥利》阿登《穆斯格雷夫中士的舞蹈》
名家专访
■艺海四梦话真情——访作曲家陈钢/采访人:俞一帆
陈钢简介: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跟随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和父亲陈歌辛学习钢琴与作曲。1949年,年仅14岁的陈钢怀揣革命梦参军至前线歌舞团。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1959年,年仅24岁的他即以与何占豪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20世纪70年代,陈钢创作了一系列红色小提琴作品《苗岭的早晨》《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至今都是小提琴表演的经典曲目。20世纪80年代后,他又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1983)、《红楼梦》(2007),中国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囊玛》(1985)以及交响诗曲《情殇——霓裳骊歌杨贵妃》(2019)等代表作。此外,陈钢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著有《蝶中蝶——陈钢谈艺录》《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蝴蝶是自由的》《协奏曲——陈钢和他的朋友们》等散文集,编纂了《上海老歌名典》《玫瑰,玫瑰我爱你》《玫瑰之恋》《学生必读文库(艺术卷)》《音乐家画卷》《玻璃电台》《上海留声》(与淳子合作)等文集。陈钢曾任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2017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同时,陈钢还是上海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的掌门人。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1年第7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7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王次炤
王次炤,1949年10月出生于杭州,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耶鲁音乐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荣誉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先后开设《音乐美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音乐与文学比较研究》《音乐的美及其鉴赏》等11门课程。出版《音乐美学基本问题》、《音乐的结构与功能》、《音乐美学新论》、《音乐美学基础》(合著)、《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主编)、《西方新音乐学背景下的音乐美学》(主编)等著作、译作、教材、文集15部,发表《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无伴奏清唱剧〈桃花扇〉审美阐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等论文及各类文章二百余篇。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金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等学术奖项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杯”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称号。所开设的课程《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兼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长等职。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第一、二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音乐与舞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兼音乐舞蹈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7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21日。现有会员380名,理事52名,其中包括国家级会员90名,理事3名。
以“双推”(推精品、推人才)实现“品牌立会”。协会成立后举办3届(已连续举办10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推出一批优秀评论作品,推送的5件作品(3部著作、2篇文章)获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连续开办6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培训四百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已形成品牌且影响深远,一大批青年学者、文艺评论工作者成长成才,走向全国。
以专业促进 “学术立会”。历时七年组织编纂大型丛书《河北艺术史》(12卷),融文献性、工具性为一体,为河北省首套大型艺术史志类丛书,也是全国首套省域性艺术通史,目前已出版杂技、影视、戏剧三卷。《河北艺术通史》(2卷本)项目也已落地河北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依托高校人才优势和学术资源,在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河北文艺评论基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学术论坛和研讨,联合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中华美学精神与燕赵美学精神论坛”、联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举办“从原来到未来——河北影像双年展2018”研讨会等学术论坛。以评奖、推优等活动鼓励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出版学术专著。
以服务社会和基层促进“开放办会”。发挥“文艺智库”作用,协会主动开展文化调研,完成《文联的作用力》《民营文化企业和河北的北漂艺术家》《河北省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现状及对策》等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调研报告《以冬奥会为契机,提升我省文化影响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与建议》获得中国文联201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触角下移,推动省市县三级协会建设,全省13个地市中有8个成立了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并指导县区级评协组织建设,让文艺评论在基层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成立了职业道德委员会、“两新”工作委员会,引领文艺评论的新力量。与辛集市建立合作帮扶联络机制,以文艺评论助力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以延展手臂实现“合作办会”。协会倡导拓宽视角,延伸触角,内引外联,合作共赢。2018年,河北省评协作为首家发起和承办单位,联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河北广电集团、河北电视台等单位,牵头举办“北戴河文艺峰会”,以“人民与英雄——中国影视主旋律创作的初心与使命”为题,凝聚全国老中青三代影视艺术家和从业者,关注主旋律影视创作,关注文艺发展热点,在全社会形成较大反响。与宁夏评协签署友好合作协议,致力于中西部文艺评论的互通互融、交流发展。
椽笔书宏图,江山待才人。年轻而根基厚重的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上,引领风尚,培根铸魂,凝心聚力,坚实前行。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7期的封底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海报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陶璐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