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8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2-04-25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1年第8期 总第71期




特别关注

编者按:2021年7月1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在京召开“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主持会议,仲呈祥、王一川、于平、张德祥、茅慧、范玉刚、金浩、宗娅琮、毕志飞、白靖利等文艺评论界代表出席研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传达中国文联相关通知精神,在京的中国评协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宏峰、戴清、甄齐、胡建礼,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委员马薪蕊、王进玉、刘妍、孙倩、刘旭东、刘远江、陈裕亮,“文艺评论两新”代表李伟锋、董江波等参加了会议,中国评协主席团成员尹力、尹鸿、叶青、向云驹、李明泉、李树峰、汪涌豪、周海宏、傅谨、傅道彬提交了书面学习体会。本期刊发部分与会者发言,以飨读者。


△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现场


“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笔谈/王一川 张德祥 金浩 宗娅琮


专题策划•典型理论百年(二)

编者按:2021年是典型理论进入中国100周年。“典型”是现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基石。典型理论在中国的百年旅行,对现当代中国的文艺观念与文艺理论评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6月2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京召开“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点击查看),深入探讨典型理论的内涵、典型概念与现代中国文艺实践、各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人物及典型化等重大问题,推动典型理论研究迈向新的起点,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与评论的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本期刊发部分与会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现场


重访与重构:通向新百年的核心理论范畴——“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吴昱苇


内容摘要:2021年是“典型”理论范畴进入中国的100周年。6月2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专家们从“典型”范畴的内在价值破题,思考它的本质规定性和在当下回归的必要性;同时延伸开去,重访中西文艺理论史,激活典型理论的新意涵;之后从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实践出发,强调重启现实主义典型论的意义;接着,回到具体艺术门类和学科前沿理论研究,重构典型人物与典型图像,完成典型理论的当代转化;最后,王一川教授进行了总结,期待未来新百年核心理论范畴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核心范畴 典型论 典型人物 个性化 普遍性 文艺理论


敢于面对自己不懂的“生活”——现实主义的文体哲学与典型论的哲学基础/周志强


内容摘要:现实主义的政治使命(文体政治学)与现实主义的真实再现(文体修辞学)存在着逻辑的裂痕,导致人们误把人民性的政治诉求和真实性的审美表达混为一谈。而从文体哲学角度来审视,这恰恰是现实主义内在悖论的症候。现实主义既是新现实的必然结果,只有在新的世界图像建立起来的时候,“现实”的新知识范式才能转换完成。“现实主义”不是诞生在有生活和对生活的模仿就有现实主义的时刻,而是诞生在“新现实”发生的时刻,即“机械的世界图像”确立的时刻。它“假装”不存在实在界(The Real),并把“人”(实在界)改造为“认知主体”(象征界与想象界的巧妙结合)。“现实主义”归根到底乃是一个关于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意识”的问题,而这正是恩格斯之典型论的关键性议题。典型论“创造”了一个勇敢面对自己不懂的“生活”的“现实主义者”形象。与其说现实主义“揭示”现实,毋宁说现实主义有可能“尊重”现实本身的昏暗不明。


关键词:现实主义 典型论 文体哲学 恩格斯


从典型图像到图像典型——论典型与图像/唐宏峰


内容摘要:典型理论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通常说来,典型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即文学典型。不过本文想要提出的问题是,是否有一种典型图像或图像典型?进而思考是否图像形象本身基于视觉性语言可以内在地表现出表象与本质、特殊与一般的辩证统一的典型性,即图像典型?本文尝试通过近代中国的镜像图像来论证图像典型的可能性,并将这种图像典型的本质定位为一种内涵了社会结构的图式结构。


关键词:图像 典型 图式 典型图像 图像典型


△《人镜画报》第一期封面(左)第十二期封面(右)


典型形象创作探讨——以鲁迅小说理论和小说实践为例/刘琼


内容摘要:本文以鲁迅的典型创作理论和小说创作实践为对象,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提倡书写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这一思潮的发生、发展。只有把美学和社会思潮的变化与文学的变化联系起来,关于典型的研究和实践才有深度和意义。


关键词:鲁迅小说 典型环境 美学思潮 他律


理论探索

论“微时代”自发批评与文艺批评生态/宋刚


内容摘要:自发批评是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一种文艺批评类型。由于批评标准、批评机制以及批评旨趣与职业批评的差异,使其长期处于文艺批评的边缘位置。但是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自发批评逐渐获得了多样的批评载体与实践空间,这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现代以来职业批评一家独大的文艺批评格局。“微时代”的自发批评所显现出的在场性、及物性、互动性、对话性以及超文本、跨媒体等综合性特征,使其在批评主体、批评场域、批评效度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构筑良好的文艺批评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微时代 媒介文化 自发批评 职业批评 文艺批评生态


禅宗智慧与西方美学的一次偶遇——禅宗智慧对丹托美学的启迪/马赜博儿


内容摘要:丹托曾六次在著作中引用禅宗史上著名的“见山三阶段”公案,前后时间跨度贯穿其艺术哲学研究的四十余年。丹托对该公案的阐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借公案论证理论对艺术品身份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第二阶段,用公案证明波普艺术的历史意义是赋予寻常物以艺术身份。第三阶段,用公案阐明某物是否是艺术,应归于其本身性质的不同,即看不见的“意义”。丹托体现在公案论证中的思想转向,与其整体艺术理论的变化发展相一致。丹托对“见山三阶段”公案的多次使用,让禅宗有效参与到当代哲学对话中,这不仅有益于丹托跳出西方思想传统看艺术,也助其于视域融合中实现极富个人特色的跨文化美学。


关键词:丹托 禅宗 艺术理论 理论旅行 跨文化美学


艺海杂谈

中国戏剧变革中的红色戏剧/刘彦君 廖奔


内容摘要:红色戏剧是中国戏剧变革与红色革命结合的产物,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殊发展道路。它既与全国的戏剧变革紧密相连,又具备自身舞台特点:深入民众、反映时代生活、富于革命激情、注重群众审美习惯。红色戏剧推动了中国戏剧自身的形式再造,并使戏剧的价值追求增添了红色色彩,它成为戏剧主旋律中的黄钟大吕之声,对百年中国戏剧变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戏剧变革 红色戏剧 宣传鼓动 形式再造


△话剧《三湾,那一夜》演出照(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微信公号) 


曲艺红色经典的美学风范/鲍震培


内容摘要:本文在当下建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大背景下,阐述曲艺红色基因的发生与传承路径,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直至近年来的曲艺红色作品进行了扼要式梳理,重点论述了曲艺红色经典在艺术形象塑造的典型示范、宏大叙事史诗风格、艺术创新性等几个方面所体现出的美学风范,同时立足曲艺本体,对曲艺红色作品的独特创演规律和创新路径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曲艺 建党百年 红色经典 美学风范 艺术创新


媒介融合境遇下的数字艺术发展特征与趋势探究/张骅 范玉刚


内容摘要:当下正处于媒介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文艺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形成了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这种变化在解构文艺的物质性、真实、边界、审美方式的同时,又以新的审美关系和算法美学重构了艺术生成的肌理,在数字化境遇中改变了文艺的主体功能、存在方式、传播与消费的形态,建构了日益庞大的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的数字艺术市场,以及有中国特点的数字艺术产业。媒介融合境遇下的艺术创新,不仅形构了艺术本体的逻辑骨架,还作为文化生产力形态之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新引擎功能。


关键词:媒介融合 数字艺术 艺术市场 数字艺术产业 文艺美学研究范式


作品评析

交错、介入、熔铸——论《钟南山:苍生在上》的叙事策略/郑承军 蔡拓


内容摘要:在长篇当代纪实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中,作者熊育群塑造出了博爱敬业、敢医敢言、温暖真实的钟南山院士形象,在其血肉丰满的形象背后,是叙事策略的推动。通过时空交错的倒叙、叙事视角变动中诗性叙事的介入、宏大与细节叙事的熔铸这三个策略,在疫情时期这一宏观层面之下,伟岸而不伤真实性的人物形象得以浮现,纪实性和文学性得到融合,作品之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得以凸显。


关键词:《钟南山:苍生在上》叙事策略 人物形象 家国情怀 文学评论


△熊育群《钟南山:苍生在上》

(来源:“文学报”微信公号)


历史的现场与人性的回响——评淮剧《寒梅》/廖夏璇


内容摘要:《寒梅》既延续了罗怀臻对于“都市新淮剧”的思考,又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掘上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它突破了淮剧《党的女儿》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创作模式,走进“白色恐怖”笼罩下寒梅、李炳辉这对革命夫妇从相爱到“相杀”的心路历程,建构了以“人”为本的革命历史叙事;确立“一人一事”的叙事结构,注重对题材内在抒情空间的开掘,运用“诗”的象征调动观众的艺术想象和情感体验,进一步实现了文本的“戏曲化”。三代淮剧人塑造的三代“党的女儿”,鲜明地标记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淮剧“都市化”和“现代化”的探索轨迹,构建了上海淮剧团代际相承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其他剧种以“红色经典”改编为契机,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寒梅》淮剧 红色经典 改编 都市新淮剧 戏曲评论


△淮剧《寒梅》

(来源:“上海淮剧团”微信公号)


名家专访

■以毕生力追舞蹈之问——访舞蹈理论家、教育家吕艺生/采访人:唐坤


吕艺生简介:著名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出生于1937年7月,黑龙江汤原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双人舞《牧笛》获银质奖章,曾担任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20世纪世界华人舞蹈经典作品展演开幕式、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表演等大型演出总编导。主要论著有《舞论》《舞蹈教育学》《舞蹈学导论》《舞蹈学基础》《舞蹈学研究》《舞蹈大辞典》《舞蹈美学》《中国古典舞美学原理求索》等二十余部,承担《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专著《舞蹈教育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舞蹈美学》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大型文艺表演《欢庆香港回归》获北京“五个一工程”奖,论文《特色:民办艺术教育的生命线》获2008年全国经济发展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09年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艺术教育的严峻课题》获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1年第8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8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王一川



王一川,1959年生于四川,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十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担任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美学和文艺评论工作,其中文艺评论涉及文学、电影和电视剧等艺术门类。在研究和评论中长于将理论思辨、艺术体验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在体验美学、语言论美学、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学和艺术公赏力等领域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学术建树,在文艺学界和艺术学理论界产生影响。注重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现象批评的交融,对当代有影响力的文学、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现象展开及时的批评和深入的剖析。


著有《修辞论美学》《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中国形象诗学》《第二重文本》《革命式改革》《艺术公赏力》《艺术学理论要略》等学术著作和评论集,在重要报刊杂志发表研究与评论文字若干篇,主编高校教材多种。


先后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教育部第八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8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其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37人。协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文艺评论人才的发现、培养,文艺评论阵地的建设,文艺评论活动的开展,文艺理论评论项目的组织策划等,积极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推出成果,有序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评论工作。


内蒙古评协不断整合民族文艺资源,通过设立专项研究,夯实文艺理论研究基础,推动内蒙古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通过立项方式出版了涵盖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电视、戏剧、艺术理论与评论七个门类的艺术年谱,编撰了内蒙古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发展概观,在内蒙古学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15年,内蒙古文联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批准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之一。为了发挥基地在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文联联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其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分别于2016年、2018年共同举办了两届“民族文艺论坛”,先后邀请了一百二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探讨“新丝路,新思路”“新时代乌兰牧骑与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推进民族文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


近年来,内蒙古评协针对自治区的文艺动态、热点话题、优秀作品和人物,先后举办了蒙古文文艺评论研讨会、电影《八月》研讨会、话剧《热土》研讨会、布•巴音都仁诗歌研讨会、小说《布里亚特女裁缝》研讨会、长篇小说《河套母亲》研讨会、敕勒川诗歌创作研讨会等三十余次文艺评论活动,对内蒙古文艺创作现状进行及时探讨研究,对自治区文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内蒙古评协强化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努力发挥《金钥匙》作为全国唯一一本以蒙古文出版发行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刊物的独特作用,密切关注蒙古语文艺的创作与研究,及时跟踪蒙古语文艺的动态、思潮;努力办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艺理论评论刊物《草原•文艺论坛》,突出自身特点,树立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在自治区文艺评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扶持文艺评论工作者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针对内蒙古文艺发表评论文章,拓展了文艺评论的传播空间。


文艺评论工作的推动关键在队伍,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内蒙古评协联合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多次举办了文艺评论研修与培训班,共组织内蒙古高校、社科院和各盟市文艺团体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近300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了内蒙古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业务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在内蒙古文联的支持下,协会还于2017年、2019年举办了两届全区文艺评论推优活动,对近年来的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和优秀成果给予表彰。


今后,内蒙古评协将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文艺评论工作合力的形成,努力培养和发现优秀文艺评论人才,着力推进文艺评论的机制创新,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自觉为内蒙古文艺评论工作的提升而共同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8期的封底


新书推介



《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编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报告立足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全面展示了中国艺术发展总况和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一年来的发展成就与特点,重点论述疫情下的艺术发展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互联网等当下文艺热点现象,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研判中国艺术发展趋势,较好地呈现了2020年度中国文艺发展的全貌。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陶璐

美编:木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7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0年总篇目来啦!

Biu!《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总篇目出炉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8年总篇目:快来集齐最美期刊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文艺评论》入选 2018年“中国最美期刊”,快来一睹TA的风采!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总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篇目大放送


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