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码脑|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潜能

卞志汉 源码资本
2024-09-08


#码脑  生态连接,认知共鸣


创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炼,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关系着企业能走多远。疫情之下,创业公司在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上的短板和盲区被暴露无遗,管理基本功也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层的重要考验和必修课。


因此,码脑特别推出「管理基本功」系列课,锁定创业者三大基础且核心的管理能力——人、财、务,聚焦个人领导力、识人选人、绩效管理、薪酬激励设计、高绩效团队、目标管理、业财融合等10大主题,提供全方位的基本管理方法及实用落地工具,让领导者即学即用,帮助提升创业者的基本管理认知和能力。


2022年8月开始,「管理基本功」系列课以每月1次,每次2堂的节奏陆续开课。在「绩效管理」主题课程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原华为财经变革项目负责人、高维学堂常驻导师卞志汉老师,用1天时间讲授了组织绩效管理与个人绩效管理的实践方法。来自码荟生态40多家企业的近百位CEO、高管参与了线上线下的学习。





以下内容来自课堂精选:



01

组织绩效管理


1.1  组织绩效的三个目的:一棒、一锁、一尺


一棒:组织绩效就是一个指挥棒,要承接公司战略,不能穿老鞋走老路。每年组织绩效一定要往前看,要根据公司未来三五年规划,不仅基于部门职责,还要基于部门短板和周边部门诉求定目标。


一锁:定组织绩效,就是为了在承接公司目标时,要上下对齐左右拉通。如果没有对齐拉通,一开战,要么缺兵少将,要么缺弹少粮。所以,组织绩效,要达到“互锁”。


一尺:组织绩效管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衡量每个组织绩效贡献的大小。基于规划或年度经营目标,制定组织绩效的目标或指标,然后要去执行、监控。这两者是为了避免组织绩效跑偏,有了偏差要纠偏,月度做经营分析,季度做复盘,半年度做述职,年底做总述职看完成情况。


1.2  组织绩效的三个注意点:过程管控、绩效评测、结果应用


过程管控:组织绩效过程管控,要做到定期复盘。过程中,如果有偏差,要纠正。


绩效评测:有了绩效管控,还要有组织绩效评测,评的时候考评结合,有些部门是考为主,评为辅,有的是考为辅、评为主。越具有确定性、标准量化的业务场景,越是考为主;越具有不确定性,越不可以预测的,难量化的,就应该评为主。


部门绩效评估,需要主管述职,述职的内容包括:

  1. 外部环境分析

  2. 目标完成情况,成绩与不足

  3. KPI实现程度,业绩完成实现程度

  4. 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措施是什么

  5. 客户满意度的分析(包括内部、外部)

  6. 团队学习、成长情况

  7. 预算与下一期KPI承诺

  8. 求助与风险,对周围部门有什么要求,需要公司支持什么,工作推进有什么风险


绩效结果的应用:业务或负责的板块绩效结果,成为下一次工作规划的输入,有没有完成,完成的好不好,成为下期绩效改进点或进一步突破的点。


组织绩效管理,要上下左右对齐,不要做成俄罗斯套娃从上往下分摊(俄罗斯套娃是指下属是一套指标,下属的下属又是另一套指标),要分解,怎么承接、支撑上级部门目标实现,而不是简单把指标拷贝过来成为考核指标。



02

如何设定绩效指标?


2.1  绩效指标的三个目标来源

战略解码:公司规模小的时候,可能没有比较正式的战略解码或是年度目标。哪怕没有,公司部门本身还是有职责定位,公司也有人力资源的职责定位(要做招聘、培训、绩效、薪酬、考勤等等),这是职责所在,可以看看职责定位中,有没有一些需要作为重点牵引的目标,有的话,可以用做绩效指标制定。


责任中心定位:每个部门都是在公司大的流程里的某一环节,比如供应链,销售说及时发货率要达到90%,每次发货发齐,不能丢了东西补发,齐套率达到95%,这是销售对供应链的要求,此时就可以按照部门的角色要求,去制定绩效指标。


业务短版/管理诉求:所有的管理都强调最好是问题导向,而且所有的管理,都强调要抓短板,华为公司的理念是,经营要抓长板,管理要做短板。此时,可以根据管理诉求或者管理短板,来制定绩效指标。


2.2  好的绩效目标需要2个维度:结果和路径


结果不一定是财务业绩指标,可复制、可持续的结果才是好的结果。以结果为导向的背后还要体现的价值导向。有时候们为了做短期目标,业绩结果不具有可复制性。


假设有两家公司,招聘目标都完成了,但完成方式不一样,一家公司是通过和学校合作,启动校园招聘,建立一套校园招聘运作流程与机制,另外一家打乱仗,很高成本把人招过来了。招聘主管的目标都完成了,但价值肯定不一样。只有通过体系化的建设,流程化的建设,才能得到可复制的好结果。


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关注路径。尤其创业期业务不稳定、很多有待验证,看不清的时候,不要简单把目标往下分解,过程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抓手。要确保原子弹先在黑板上爆炸,才有可能在地上爆炸(有一个影片讲科学家造原子弹,前半段视频画面都是在黑板上算题,验证好能爆炸,才开始做地面上的测试,才开始启动原子弹反应堆的建设)。


2.3  组织绩效目标有三类:战略目标、经营型目标、管理改进目标


战略目标:即大客户突破,新的机会点部署,新的业务创新模式探索,或是一个重大的竞争项目或重大客户突破等等。


经营型目标:即订货、收入、利润、回款、废物管控,延长线等方面,按照过去模式该怎么做。


管理改进目标:为了支撑两个目标达成的内部短板,内勤建设、IT系统建设等等。



03

如何实现目标解码?


3.1  战略目标解码


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这两个加在一起生成年度绩效目标。对未来有一个规划有一个创新,有一个新的想法,这是战略目标,想法变成干法,这是战略解码。


第一步是明确战略及战略描述,第二步是导出关键战略举措,第三步是导出战略衡量指标,第四步是年度经营目标,第五步是年度经营策略及行为计划,第六步是年度重点工作和组织KPI。


我经常和企业家或创始人沟通,发现他们想法特别多,有的想法跟员工之间基本上开一两次会,就说已经布置了,以为下面团队知道了,一调研下面说不知道,老板开会说了一下,但他的想法过段时间又会变的。


战略规划主要让大家有一个罗盘,如果是管理层,要去和老板做对齐,如果是创始人,要用这个方式把想法格式化,如果想法没有格式化的描述出来,大家很难理解的。


3.2  经营目标解码:定算法+定干法


定算法:先加减,再乘除。确保目标有哪些经营单元来承接的。比如有公司做烘干机,分了好几个品类都是烘干机,国内、北美、欧洲、日本,又分为几个团队。公司整体目标是由这几个经营单元加减出来的,做目标时思考一下先做加法,然后看一下有没有要做减法的,减法是聚焦,有些地方不需要,这个地方要放弃,放弃目的为了更好聚焦。


加减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客户群或客户类别。第二个维度是区域,假设中国区一百个亿的目标,落到各个代表处,上海直辖市就属于一个区域。第三个维度是产品线。当然不一定必须有三个维度,但至少要有两个维度,一般企业有产品维度和客户群维度。


再乘除,就是沿着业务流程的环节,把目标对应到业绩方程式上,就知道目标是怎么生成的,关键环节前后串联或并联最后达到这个目标。


定干法:关键环节、风险点、关键卡点。新开店铺,在哪开,什么时候开,这些事要定干法,干法中的关键环节、风险点、卡点在哪,定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沿着经营单元做加减,沿着流程环节做乘除,目标假设分到客户群,客户群肯定要客户拜访,有意向,投标,投标之后签订合同,签了合同之后发货,整个客户群、客户上的业绩总量就等于拜访多少客户、有多少客户有意向,意向有多少转化率、投标,投标之后有多少转化人签约,最后成了业绩量。


过程中关键的卡点在哪里,或要完成这个目标关键的努力空间在哪,杠杆点在哪里,绩效永远找到高价值的环节,在哪个地方投入最少的资源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


每家企业都有业绩方程式,流量获客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业绩,就看和去年比,业绩要增长多少,哪里还有空间,具体是流量获客不行还是转化率不行,销售力不行还是产品力不行还是交付力不行。


总结一下,目标制定一定要把老板的想法转化成员工的干法,老板的想法是因为相信才看见,是相信有某个机会,相信这个咱能干,相信那个地方有粮食可以打。


员工一般是看见才相信,所以需要做推演,不然的话随便拍脑袋定个目标下去,员工说高了,没信心去完成,员工为什么没信心呢?因为他们没看见,员工为什么没看见?因为没把实现目标的路径、方法、策略、资源等等跟他们一起探讨,让他们觉得肯定可以。



04

个人绩效管理


个人绩效的绩效指标来源有三方面,上一级的部门或主管绩效目标,个人所承担的岗位职责要求的改进绩效或是他的流程,以及某个流程里的指标。


4.1  GROW成长型模型


绩效辅导包括日常辅导和定期辅导,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模型,叫教练式的辅导,就是GROW成长型模型。



G-Goal 建立目标:第一个要建立目标,跟员工确认对这个目标有没有信心,是不是可以接受,理解是不是一致。基于目标谈,而不基于目标绩效。


R-Reality 了解现状:建立目标之后接下来了解员工的现状,他的业务现状,能力现状,资源现状,能不能够有利于完成这个目标。基于对他现状了解,来探讨可能的方案。


W-Will 激发意愿:很多时候,员工都指望老板或领导给一个指导,自己听话照做好了,需要让员工先表达声音,最后让他决策,跟他分析A怎么样,B怎么样,C怎么样。


O-Option 讨论方案:确定一个方案之后,有可选方案时要细化,问他这个方案这么做具体的计划,资源、风险等等,这里面跟他确定是为了让他看见,看见了就相信了。


4.2  绩效辅导工具:四种员工素质类型


绩效辅导工具,能通过能力和意愿这两个维度,把员工分成四类,形成四宫格。


  1. 意愿很高、能力很强且很自信

  2. 有能力没意愿,对未来表现出不安、焦躁

  3. 低能力、有意愿、也自信

  4. 最差就是又没能力又没意愿


对员工做了分类之后,辅导他时就要用不同的方式,这个过程叫情景领导。即在辅导、管理下面员工时,最好不要让员工来适应风格,要适应员工的特征。


第一种,有能力、有意愿且自信的员工,应该直接授权,这种员工要不要直接给他指导,但要给他很多的鼓励。


第二种,有能力没意愿,这样的员工群体要加强激励和授权,激发员工挑战高绩效。


第三种,有意愿、缺能力的员工要给具体的指导。


第四种,能力弱、意愿也弱的员工,直接给命令,不用探讨,探讨也没用,根据这个分类来进行辅导。


4.3  绩效评价,要不要强制分布?


绩效评价可以不要强制分布,根据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知识型员工、管理核心干部、核心关键干部最好用活力曲线进行强制分布。


如果没有淘汰机制,没有排序的强制比例分布机制,大家给员工打的分很好或是拉不开差距,或者说这个在打的过程中,没有淘汰机制的话,那么员工也没有压力。中小型企业不一定得坚持10%的淘汰率,没有人才梯队准备时,不要轻易淘汰,淘汰了有时候不一定好招人,关键岗位冗余度达到20%。一些小企业辅导时发现有时候淘汰比较难做起来,这时候灵活一点,淘汰的定义不是一定要辞退,也包括降薪、调岗。


比如公司100人,关键岗位20人,要冗余20%,意味着冗余四个人,四个人够做一两次淘汰,能把整个组织活力激发,因为有四个人冗余,多了那么一点点成本,把整个组织活力激发,能效提升。


4.4  个人绩效,到底要如何评价?


中国人习惯讲人情,评价需要考虑到不要产生个人之间的情绪对抗,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定的方法、流程或标准。


确定比例分配:定一个标准,十个人里面究竟几个A,这个标准是组织绩效决定的。


员工自评:员工自评前也可以收集周边部门对他的意见,特别是如果这个员工和其他部门协同比较多的,这种应该多收集周围部门的意见。


考评前沟通:考评前可以就个人表现与事实和员工做一些沟通。


初评排序:不把指标打分作为刚性评价标准。


集体评议:避免对某个人进行评价时,形成一个刻板印象,集体评议客观一点。


上级评审: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绩效标准普遍松,研发部门普遍紧,两个部门绩效的标准、尺度不一样,所以需要有一个隔级或上上级做一个绩效校准,否则整个公司不同部门直接差距太大,每个主管对下属的要求严格程度不一样,会让员工感受不好。


4.5  员工自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如何处理?


个人绩效,考虑首先是自评,自评和他评往往有差距,有的员工是自己比较追求完美,评的时候觉得他做的挺不错,他非得给自己评的很低或没那么高,结果另外一个员工他其实做的不大好,但给自己评的分很高。


追求完美的人,适当提高分数。如果是过度自信,要审视一下指标,是不是看不到问题只看到成绩,将苦劳做成功劳,要肯定他的付出,但还是要引导他以结果为导向。


对于基层操作岗位的员工,绩效管理不要太复杂,建议采用绝对考核,尤其对于供应链、生产类似这样确定性的一些业务场景,设定一些绝对标准,绩效结果与标准比,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不要做复杂的绩效管理,减少人为判断,这样员工有努力方向了,也不至于心里没安全感。


4.6 相对考核评价


相对评价最难,分五个等级的话,A比例范围是10—15%,B或B+是70—75%,C、D是5—10%,如果部门绩效特别好,A可以多加5%或10%,这只是标准分布。


最难就是结果很好但是过程不好,或者结果不好,由于很多外部不可控,政策不可控,疫情不可控,才导致的结果不好,但人家很努力了。


建议大家按这个原则来,结果好的时候,做的过程动作和结果因果关系成不成立,如果成立,那肯定就好,如果不成立说明他是搭便车,就要把绩效结果往下调。如果绩效结果不好、过程各方面努力、付出,肯定绩效结果适当往上调。


相对考核评价方法就是关注两头抓关键。


确定绩效评价等级为“A”的员工。比如指标分必须80分以上是打A的必要条件,设的宽泛一点是可以的。先确定等级A指标分的下限值,就可以把前百分之二三十的员工排出来,比如80分以上有五个,五个最后要在这里面选出三个A,差额评定,再做集体评议,这样就避免简单的按排序分。


确定绩效评价等级为“C、D”的员工。确定等级C、D指标分的上限值,打分没有达到60分以上的,就是C和D的候选,也就是后百分之二三十,同样假设最后倒数五个,排出来之后选出两个为C和D的员工,然后做集体评议,同时避免某个人形成单一、刻板的印象,多一个人会多一个视角,确保客观公正。


尽量授权给主管打“B、B+”。两头选出来之后,是不能一个人定的,打A和打C、D是很严肃的事要有公信力,所以一定要差额评定,差额出来之后集体评议。


集体评议员工绩效事实、打分情况、表现情况,这时候做的时候应该拉通一下,相同成绩、相似工作性质的,最好避免他们之间的差距拉的太大或不一致。


上级管理团队要复盘,复盘后整体拉通做校准,这个动作很重要,一定要上上级拉通校准,避免严格程度不一样,导致差异。另外如果绩效结果公示,要建立员工可以申诉的渠道。


4.7  绩效结果沟通


出了绩效结果后,为了促进大家绩效改善,一定要沟通,以此保证公司绩效的客观公正,强化员工对绩效的责任的认定,强化绩效管理的严肃性。


绩效管理的原点,是要为顾客创造价值,所有的指向是这个,不是为了考核,打个分,把大家分个优良中差等级。绩效管理的原理,是要激发员工的潜能,所有的管理动作是要让员工做绩效改进,达成公司的目标、能力有成长。


绩效管理的原则,就是要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好不好,最后检验的标准就是组织有没有活力,业务有没有增长。业务有增长,组织有活力,说明绩效管理方向对了,就不用纠结是用KPI、OKR还是BSC,用好哪一个都行。






第 35 期  码脑 | 识人用人第一步,如何科学面试

第 34 期  码脑 | 团队能走多远,就看这6点

第 33 期  码脑 | 创业者的11626.5小时

第 32 期  码脑 | 领导力就是引领众人去未至之地

第 31 期  码脑 | 亚马逊的十条出海合规经验‍

第 30 期  码脑 | 60小时“实用领导力”,精华全回顾!

第 29 期  码脑 | 郑云端:组织到底被什么驱动?

第 28 期  码脑 | 把握人性,才能搭建好出海“先遣队”

第 27 期  码脑 | 碳的来处和归途

第 26 期  码脑 | 海外营销那些事



更多码荟成员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源码资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