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期刊 IF 从2暴涨到50,这篇“神文”是怎么做到的?

2016-12-19 科研圈 科研圈



这是学术史上一个有趣的老故事。仅凭一篇论文,《晶体学报 A》的影响因子暴涨二十多倍,超过了 NatureScience。这背后没有任何舞弊和学术不端行为。甚至可以说,这是个在当前学术评价体系下早晚会发生的“趣事”……


撰文 张士超

 

2010年6月,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期刊影响因子列表在学术圈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前一年影响因子还只有2.051的《晶体学报 A》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A,居然跃升至49.926,位列全榜第二!而同年 NatureScience 的影响因子分别是34.480和29.747。


一时间,Nature 新闻组、TheScientist 等各大科学媒体竞相此事进行报道。在深究之后,人们发现该期刊“暴发”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2008年发表于该期刊的文章《SHELX 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SHELX),被引次数高达5624次,贡献了2008年72篇文章总被引次数的94.3%。(数据以 Nature 报道为准)


“神文”诞生


这篇《SHELX 简史》有何特别之处呢?原来,SHELX 是这篇论文作者、哥廷根大学教授 George M. Sheldrick 编写的一个晶体分析软件,这篇文章即是该软件的简史。关键在于,作者在论文摘要中写道:

 

This paper could serve as a general literature citation when one or more of the open-source SHELX programs (and the Bruker AXS version SHELXTL) are employed in the course of a crystal-structure determination.


对于晶体结构确定过程中用到一个或若干个开源 SHELX 程序(或Bruker AXS版本 SHELXTL)的研究,都可以引用本文献。

 

在这个软件的安装协议中,也有类似的说明:

 

The following reference should be cited whenever a program beginning with the letters "SHELX..." is used, including the Bruker SHELXTL system: G.M. Sheldrick, "A short history of SHELX", Acta. Cryst. (2008) A64, 112-122.


您只要使用了 SHELX 开头的软件(包括 Bruker AXS 版本 SHELXTL),就应引用发表于《晶体学报 A》的《SHELX 简史》。

 

软件安装协议中的口吻相对论文中要强硬一些(毕竟自己的软件),不过两者的意思并无差别:只要用了 SHELX 软件,就请引用这篇文献。而这个软件做得实在经典,全球晶体学研究者几乎人手一份。时至今日,该论文的引用次数还在不断增长。


谷歌学术上的《SHELX 简史》:十年之后,文章的引用总次数是2009年的十倍。 


昙花一现


讲接下来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下影响因子的定义式:

 

影响因子 = 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直观来说,影响因子就是期刊过去两年内所有文章的平均被引次数。影响因子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期刊论文对后续研究者的贡献程度。问题在于两点:

 

期刊编辑无法完美统一期刊中文章的质量水平:鹤立鸡群的文章会被拉低,滥竽充数的文章则被拉高;

 

时间规定过于死板:一篇好论文如果三年之后才为人们认识到重要性,那么即使被引用数万次,也不会被计入影响因子。

 

晶体学并非生物、医学这样的大热学科,该领域的顶级期刊《晶体生长与设计》(Crystal Growth & Design)影响因子也只有4分左右,《晶体学报 A》原本2分出头也并不算很差。但2009、2010两年50分上下的影响因子,显然超出了该期刊的原有实力。上文提到,影响因子的计算只计入前两年的论文,因而纵然《晶体学报 A》在那两年风光无限,许多学者都“唱衰”该刊。2011年影响因子榜单公布,该刊果然无力延续奇迹,暴跌至原有水平——2.076,以及以后的数年中也只是在2.0~2.4范围波动。


  

《晶体学报 A》十年影响因子。在这个坐标刻度下,几乎看不出其他年份的影响因子波动。

 

那两年间,研究者们戏言:发到《晶体学报 A》太走运了,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就达到了毕业/升职/申请基金的标准;2011年后在该刊发文的研究者,只得感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山外有山


《晶体学报 A》的遭遇是或许称得上神奇,但凭借一篇文章得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并非独此一家。2009年,以87.925力压《晶体学报 A》这个暴发户、夺得影响因子榜榜首的期刊,其实也有赖于单篇“神文”的贡献。只不过,该期刊的“神文”,每年都会有。


这个常年稳坐影响因子榜头名的期刊 CA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是癌症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2009年的87.925还不是其影响因子的最高峰——2013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一度冲到了162.5。

 

CA 每年都会发布 Cancer statistics,即有关美国的各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的调查、统计结果,这篇数据库一样的文章每年都会为 CA 挣来数千次引用。而 CA 每年发文仅有二十多篇,两相结合之下,制造出影响因子界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CA 于今年年初发布的 Cancer statistics 目前被引已破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版的癌症数据统计现已加入 CA 豪华阵容。根据谷歌学术统计,今年一月底刚刚发表的中国版数据统计现已被引四百余次。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保持,两年之后的 CA 或可创下影响因子突破200的新纪录。


与数据库型文章类似的还有综述类文章,在近几年的影响因子榜单中,XX Review 超过 NatureScience 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一般来说,综述的被引几率远高于研究论文,然而这两者的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  


谁主沉浮


影响因子这种评定方式,除了上文列出的“原罪”外,还有自引、协商互引等人为操纵风险。因而,科学界也一直在探索可以取代影响因子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单个科研人员方面,h 指数(h index)的认可度较高。h 指数的含义是一名科研人员至多有 h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 h 次。这个指标综合了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但年轻科研人员很难拿到高分,体系的引用统计也继承了影响因子的缺陷。同样评价科研人员的还有国外科研社交平台 ResearchGate 推出的 RG 指数,但该指数较依赖研究者在该平台的表现,也很难客观反映所有人的研究水平。

 

2014年底诞生的 Altmetric 指数则旨在评价单篇论文在媒体、社交平台等地被“引用”的次数。如果一篇论文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按理说应该是重大突破无疑。但前不久 2016年 Altmetric 榜单出炉,位居榜首的居然是奥马巴发表于 JAMA 的医改评估及后续展望,奋战在实验室的广大科研人员大呼不公的同时,也只得感叹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016年7月5日,NatureSciencePLoS 等多家出版方的权威人物在 BioRxiv 上联合发文呼吁采用引用分布曲线(Citation Distribution),引入调节系数,削弱单篇“爆文”对整个期刊的影响。2016年12月8日,学术出版巨头 Elsevier 拿出自己的期刊影响因子评分系统 CiteScore,与传统的影响因子相比,该指标扩大期刊覆盖面、微调计算方法、区分各领域,但也有学者指出,CiteScore 总体来说并未“脱胎换骨”,有可能只是为扩大该集团影响力的手段而已。

 

层出不穷的指标,其实正说明我们依旧没有解决最深层次的问题:一篇论文的质量并不能与所在期刊的质量划等号,一项研究对科学进程的贡献也不应该用一个苍白的数字来评价。

 

看似合理的指标到最后总是生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经济学界的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当经济的某个特征被拿来当作经济指标,那么它就注定会失去指标的功能,因为人们会只顾追逐这个指标。”从高考分数到 GDP,再到学术界的影响因子,莫不如此。这些清晰的量化指标,曾帮助我们实现公平、提高效率。但是随着这些指标的僵硬化、符号化,人们必然要开发更为灵活、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这些指标虽然都未能取代影响因子,但仍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征途上一次次可贵的尝试。

  


最后,这里有碗“趣闻”里的鸡汤,致所有坚持科研道路的朋友们。

 

SHELX 统治晶体学研究领域长达四十年,应用于 Windows、Linux、MacOSX 等多个平台,从最早的 SHELX76一直到如今的 SHELX2014,陪伴、培养了几代晶体学工作者。《SHELX 简史》与其说是吸纳引用的“奇文”,不如说是 Sheldrick 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史——他无愧于这份荣誉。

 

Sheldrick 教授将自己开发的学术软件,无偿提供给了全世界的晶体学研究者(商用除外),而研究者们也秉持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感恩之心,认真阅读了软件安装协议并践行了作者的要求。这篇论文为 Sheldrick 教授带来千金难买的荣誉和声望,背后是全世界晶体学工作者对老先生的致敬。


 
 

参考资料:

本月初的互动栏目《这几篇值得看一辈子的好论文 | “来聊”本周精选中提供线索


阅读更多

▽ 故事

· 那些上了天的学术造假套路:只有想不到,没有骗不了

· 2016年最火的100篇论文,你曾读过哪些?

· 2016“年度最炫分子”今日揭晓,“世界最强碱”仅排第4

· 顶级期刊发表危害数千万人的错误研究,这群“疯子”将其推翻

论文推荐

· 隐秘的星系群正在拉动银河系 | MNRAS 论文推荐

· 减肥老反弹?不怪你,怪你肠道细菌咯 | Nature 论文推荐

· 单身女性的缺乏逼得维京人当了海盗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论文推荐

论文导读

· Science 等期刊一周论文导读 | 物理 化学 材料 天文 地球科学 社会科学类

· Science 等期刊一周论文导读 | 生物类(含生态)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