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Hub 不可以死,至少不是现在”| 本周“来聊”精选
“来聊”是科研圈的读者互动栏目,探讨科研人员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周三发布互动话题邀请读者留言,每周日发布互动留言的精选,不定期邀请科学家参与直播讨论。
上期来聊精选:读博 or 不读博?决定前,看看女科学家答女生的这11问
Sci-Hub 还活着。
当地时间6月21日,纽约地方法院判定 Sci-Hub、Library Genesis 等网站赔偿 Elsevier 1500万美元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失。消息一出,科研界震惊者有之,惋惜者有之,愤怒者亦有之。总体而言,支持 Sci-Hub 的声音占了大多数。
嗯哪 Sci-Hub 真的很方便,没有他,科研几乎进行不下去了
天雨流芳 这是学术界捍卫自身权利失败的一天。
Jane 那天看到这个消息,吓得我赶紧给亲爱的小鸟捐个生活费。
MZ Sci-Hub 不可以死,至少不是现在。
王小紧 支持 Sci-Hub,初衷是不希望文献阻止科研!
而通过合法手段获取文献的不便,使得使用 Sci-Hub 成为了十分普遍的现象。
匿名 肯定会使用,学校虽然买了一些数据库,但是国外期刊的文献很少,几乎全部依靠 Sci-Hub。另外经费不足,不可能把钱再花在购买文献上的,何况单篇文献那么贵,买上几篇经费就快要用光了。
尹颖 会用,感觉很实用,很多时候出差在外地,急需下文献,这个对科研工作者是救星。
从读者反馈可以发现,大家的使用理由各不相同,但大体可以分为所在机构未购买数据库和异地使用两类。免费、不限 IP、无须登录,一个 doi 号直达全文,Sci-Hub 的便捷程度,碾压了各大出版商以及各大学术服务平台。从去年发布的 Sci-Hub 使用热度地图上可以发现,虽然中国、印度、伊朗等发展中国家是使用大户,但西欧、日本、北美等地区的使用频率也并不低。
向 Sci-Hub 提出下载请求的城市分布及其请求比例。图片来源:sciencemag
下载盗版论文有损学术传播吗?许多读者提出,盗版虽然损害了出版商利益,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促进”了学术传播,而真正起到阻碍作用的,恰恰是传统体系下形成的付费壁垒。
寒雨 损害出版商利益是肯定的,但让更多无力承担费用的科研工作者能够获取论文,我觉得是有利于科学传播的。如果没有 Sci-Hub这样一股清流,无疑会加重科研负担和科研阻力。就如我所在的普通211,连知网的某些文章都不能访问,更别说那些顶级刊物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盗版网站,师生真的难以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我们应该维护正版,但当正版只有少数人能获取时,盗版的存在其实也帮助其进行了宣传,根本解决办法不是将所谓的翻版网站封杀,而应该找到更好的合作办法,让好的资源更亲民更普及。
IHEPCAASNIBS Sci-Hub 有利于科学传播,特别是对于落后国家。
YCY Sci-Hub 被判是出版社的垄断,无助于学术传播。研究人员发表论文需要付钱,看论文付钱,评审论文不赚钱。钱全部被出版商卷走了,这本身就很不合理。解决方法:论文发表的同时,把论文发到 arXiv,或在个人主页共享论文初稿,让有需要的人阅览下载。也可以直接发邮件向论文作者索要论文,ResearchGate 就有论文索要功能,注册用户之间可以互相索要文章。对于论文作者,阅读论文的人越多,引用数量也会增加。论文作者都非常乐意免费共享自己的 paper,毕竟对自己也有好处。
大熊 不得不承认,在我的科研工作中绝大多数文章来源是 Sci-Hub,因为学校只买了少部分期刊,比如 aps(美国物理学会)旗下所有刊物。另外的比如 Springer 一些刊物想阅读就得使用盗版网站,不可能做科研把这些刊物省了吧!其实我们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就是一方面我们得保护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出版商的天价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望之却步。我相信这一矛盾或许会成就世界上几个富豪集团,但一定会阻止人类科学的进步。国内更是如此,知网想必大家都听过,虽然可能刊物质量不怎么样,但仍是很多学生的首选,它的价格高的离谱让很多科研机构头疼甚至是联名抵制。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得是一个组织,一个国际机构,调低价格,或者是说一个国家出钱买,然后共享,否则,真的是太贵了,科研人员只好不去关注这些文献,必然会让科学进步迟缓。
WYL 出版机构真的是获利太多,几乎每隔段时间就能听说某某国家的研究机构跟他硬抗了,因为费用太高不打算续约,然后僵持,最后没办法只能双方妥协。按说学术出版是为了促进学术界交流,分享新成果的,实际上每年收取多少版面费再卖给学校和研究机构又收一次钱。离谱的是看到有人说我自己的东西要看也得付钱买回来。总有一天会有新的出版方法改变这个规则,如果他们不改进的话。Sci-Hub 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不过这也是学术界和出版公司积怨已久导致的一个结果。估计这钱也付不起,且看后文吧!
关于后文,作为一家非盈利机构,Sci-Hub 当然很难负担高达千万美元的赔偿金。不过更尴尬的是,Sci-Hub 的创始人和服务器都不在美国,这个判决结果执行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这并不是 Elsevier 第一次发起“制裁”。Sci-Hub 老用户可能知道,最初的网址 sci-hub.org 在2015年第一次诉讼之后,就被迫关闭。但 Sci-Hub 随后开始了“游击战争”,新域名层出不穷。诉讼之后,.org 网址被永封、 Sci-Hub 团队成员一进美国(如果他们还想去的话)就会被抓,但除这两点之外,效果十分有限,反倒是阴差阳错帮 Sci-Hub 做了“免费宣传”。
那么除了法律制裁,出版方是否有其他手段对付 Sci-Hub?
ZSY 刚看了著名盗版音乐网站 Napster 的覆灭史,除了诉讼外,音乐公司还故意放给 Napster 劣质歌曲,有的声音忽大忽小,有的音质很差,有的干脆到一半就断掉了,然后口碑崩掉……联想起 Sci-Hub,细思恐极……
下载到质量不好的盗版音乐,影响的无非是一时的听歌体验,然而如果数千万“劣质版”论文流入科研界,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还没有学术出版商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走这条路线。但愿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今天,许多研究人员下载盗版文献,或许可以归为被逼无奈。如若不然,不知有多少研究会陷入困境。但想要告别这种黑色幽默,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为盗版辩护那么简单。
田园 下载多,自然就传播得多。国家,作者已经付出太多了。论文分发收费都已经成了知识传播的毒瘤。支持 Sci-Hub,但希望国家认真统计全国的学校,机关和社会的投入,然后由机构强制开源。
陈煜 感情上支持 Sci-Hub,本来科学研究成果就不该被出版商垄断,不利于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但理性上来讲,被判天价罚金也算是有理有据,不可厚非。希望此时可以激起科研模式的改变,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
七彩石头 个人认为有两点,一,学术传播这项工程需要维护,所以钱从哪来。二,它是一个展示平台,原创纠纷就会很少。毕竟在协作系统里科研并不直接生产,所以这个圈层的维护就需要一定的壁垒。免费虽好,但是圈层的壁垒维护几乎没有,后续的科研人员的生存就会出问题。
沙茂林 科学论文发表应该是半公益性的,各类项目应该预留一定比例的发表论文费用,出版商盈亏应该只保持均衡即可,各国政府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支持和审核其商业盈亏的公益制度,这样才能最终促进科学的传播。而不是像现在,科学家的成果往往成为出版商盈利的工具,同时过渡追求所谓影响因子、吸引眼球的观点,也是这个功利主义的产物。壁垒需要打破,制度需要重塑!
Sci-Hub 的兴起,在法理之外,情理之中。但如果数十年后,我们依然需要借助盗版来推动学术传播,无疑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将来或有一天,Sci-Hub 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那意味着我们终于走进了学术传播更加自由、开放的时代。
截至发稿,.io、.cc、.bz、.ac 等域名依然可用。
阅读更多
▽ 故事
· 你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做个性格测试,也许能给你参考 | Pers. Individ. Dif. 论文推荐
▽ 论文推荐
· 吃素可以更有效减少肌肉脂肪——减肥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 J. Am. Coll. Nutr. 论文推荐
· 中国人最早在约1万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 ! | PNAS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