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还是离开科研投身银行业
上班族匆匆路过英格兰银行。照片来源:Peter Nicholls/Reuters。
一个英国名校出身、手握多篇一作论文的物理学博士,在毕业两年之后转投银行。行业选择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但他对不同行业的理解和思考,仍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Arthur Turrell/the Guardian
翻译 费尔顿
审校 张士超
我爱物理学。因为物理可以让你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一步步地构建起新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不止适用于地球,还可以放诸全宇宙。说起好处来,那真是好得不可思议:我研究的是核聚变的等离子体(构成恒星的物质)理论与数值模拟。如果核聚变研究真的能达成预计目标,那么它将终结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将解决气候变暖,以及困扰人类数百万年之久的能源安全问题。核聚变实验能够冲击自然的极限。每当加利福尼亚劳伦斯利福摩尔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国家点火装置用世界上最强力的激光点燃核聚变激光装置时,实验材料就会在几纳秒间,从-255.15℃ 直冲到比太阳核心还高的温度。这项工作激动人心,而且会在智识上给予人强烈的满足感。
可是我最近却决定放下自然规律,转而投向调控人类与市场的规律:经济学。为什么我会这样选择?科学家是全社会最信任的群体,经济学家却……没什么好名声(可参考下图 YouGov 的调查)。更糟糕的是,经济学常与金融、银行业、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抑或是无底的金钱欲绑定在一起。就连英国女王都将金融危机归罪于经济学家。视经济学为严肃职业且加以尊重的人少之又少;与科学传播相比,经济学的对外宣传也糟糕透顶。
对不同职业的信任程度统计,红条长度为“信任”与“不信任”的人群百分比差异。数据来源:YouGov
促使我转向的第一个考虑是,科研前景不容乐观。即使是从业10年以上的研究人员,依旧会签到极不稳定的短期合同。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表明,高等教育行业现有职位中的34%都是临时工;皇家学会的报告显示,从2010年开始,只有不到3.5%的博士毕业生能在大学中找到永久教职。一些地位较高的短期职位(如初级研究员)越来越像延期的博士后,前景十分渺茫。以上诸项无一在鼓励研究者继续从事科研。尽管就G8国家而论,英国的人均科学投入非常少,但英国之外的地方也大同小异。即使其他国家情况没那么糟,但你还可能要考虑伴侣或家庭,很难决心出走他乡投身科研。我的同事与我也因为面临种种现状而被迫艰难抉择。纵然我深爱物理学,可是它却无法保证我的生计。
另外,我的确开始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同于粒子的行为规律,经济学更关乎于人;从很多角度来看,亟待经济学解决的是更复杂的问题。物理教会我通过自然规律获得启示,从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物理学类似的是,经济学也为我打开了截然不同的视野:在这一学科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励(incentives)来解释人的行为。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贸易等手段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加富裕,如何通过改变激励机制来更好地帮助器官受赠人,又或是,(虽然没那么重要,却足够有趣)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那么贵。这些事例都表明经济学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通常都认为,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我却觉得,经济学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的规律恒久不变,社会规律却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可以调整政策,以期更好地为人服务。虽然公众缺乏对经济学家的信任,而且这的确令人困扰,但我仍然视其为极富挑战的机遇,并不会极力避开这一是非之地。
2015年10月5日是我成为经济学研究者的第一天,我站在英格兰银行前,准备将研究对象从粒子切换到人。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建立之初旨在“促进公共利益,提高民众收益”。在中央银行工作就意味着,把控国家经济发展导向的政策制定者近在咫尺,而且他们迫切希望把最好的研究付诸实践,从而提高公共利益。眼下,中央银行关注的,都可谓左右时代进程的大问题: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网络如何运作?如何建立更稳固的经济体制来造福每个人?机器人是否会替代人类工作,气候变暖会如何影响金融稳定?
宏观经济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结束后,我们这一代人的余生,很可能都要背负更高的失业率、更低的收入水平和住房自有率。后金融危机时代隐患满满:利率下跌至历史新低;自19世纪起,英国的实际工资不断上涨,现在却遭遇持续下滑;近十年来,英国的生产率增长也呈现疲态。
英国的年均实际工资,单位英镑。来源:Hills, Thomas and Dimsdale, “ Three Centuries of Data v2.3”; ONS
这些现状至关重要。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打趣道:“生产率并非一切,但从长远看,它几乎就是一切。”也许,强劲的经济增长听起来不如用超大型激光装置射击燃料球那么炫酷,但较高的GDP水平可以拉动学术、医疗、福利和教育等行业,使更多人获得更可观的报酬,也能使各家公司的投资与创新趋向良性发展。
正如我期待经济学能带动科学一样,我认为科学家也可以惠及经济学。虽然经济学一直处于被孤立状态,每篇论文只有少数几位作者,相关引用更鲜见于专业领域之外,但是,改变已在酝酿。宏观经济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从业人员已经在呼吁,要以全新视角看待后金融危机时代。某些宏观经济学家曾天真地将金融危机前的时期称为“大稳定”阶段,这让我们想到19世纪末那些自得的物理学家,那时的他们也认为已经走到了“物理学的尽头”。正如量子力学把经典力学拉下神坛、发起新一轮科学革命一样,严重的金融危机也使人们对宏观经济学的部分核心假设提出了强烈质疑。
伴随这些质疑而起的,是经济学业内更开放的心态,他们开始接纳其他学科的技术手段、观念,甚至人才。在英格兰银行工作时,和我共事的有神经学家、语言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计量经济学家、数据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等,当然也有经济学家。网络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演化理论、基于主体的建模(该领域源自等离子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都被逐步纳入了宏观经济学的主流。金融危机之前,经济学行业内也关注过其他领域的问题,但危机宛如催化剂,它促使行业更加迅速地融入新理念。
恰如交叉学科思路为自然科学带来丰富成果,我相信经济学也可以通过多面合作改善自身。在对外界的交流和形象塑造上,经济学也已取得不小进展。另外还有一项激动人心的转变,那就是我们已经积累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数据量。宏观经济学理论向来无法通过对照实验检测,但逐增的数据量可以使我们更容易设计自然实验,从而精准地测试理论: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了宏观经济学,也因为这门学科本身越来越科学。
我们身处的时代足够有趣,因为全球经济从未像现在这样复杂:贸易、关系和激励相互交织。研究经济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中的动态变化。更有意义的是,在中央银行工作,重要的研究可以直呈政策制定者。所有的一切都表明,现在是投身经济学研究的最好时机,也是加入中央银行的绝佳机会。所以,对不住了,物理学:我仍然深爱着你,并将一直爱下去,可是我很高兴自己转向了经济学。
作者简介:
Arthur Turrell 是英格兰银行的经济研究员,2013年于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年后,于2015年10月加入英格兰银行。他曾在 Journal of Plasma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原文链接:
阅读更多
▽ 故事
· 六团队集体质疑Nature热文:115岁真的是人类寿命极限吗?
▽ 论文推荐
· 华人学者发现:恐龙灭绝时,蛙类大爆发 | PNAS 论文推荐
· Science:打破百年设计瓶颈 光存储性能有望提高 40 倍 | 专访论文共同一作、南昌大学沈林放研究员
▽ 论文导读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6 月 30 日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6 月 29 日
▽ 推广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