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市已被AI监控:阿里在杭州试点“城市大脑”,是否是把双刃剑?

2017-11-09 Timothy Revell 科研圈


天空中的 AI 之眼

照片来源:zhudifeng/Getty


作者  Timothy Revell

翻译  费尔顿

审校  张梦茜

编辑  魏潇


过去的 12 个月内,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一直在为“城市大脑”项目海量吸取杭州的视频影像、社交媒体数据、交通信息与其他数据。“城市大脑”计划通过人工智能处理数据,调控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杭州市民的民生生活。该系统已初现成效。鉴于在杭州的实验进展顺利,现在,阿里巴巴正将该系统打包推往中国其他城市——最终也将推向全世界。


利用 AI 优化杭州的城市系统可以产生很多积极效应。交通拥堵得到疏解,道路事故能被更快地自动检测并加以应对,还可以实时追踪违章停车。如果有违法分子逍遥法外,那么在出动警力之前,该系统就能记录下他们的逃逸路线。早些时候,阿里巴巴 iDST 负责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IEEE)院士华先胜在世界 AI 峰会上演讲:“在中国,人们较少在意隐私,而这能使我们更快推进(AI)项目的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介绍杭州城市数据大脑


以交通流量为例。通过分布在杭州各角落的成百上千个交通摄像头,阿里巴巴几乎可以追踪每一条路上经过的每一辆车。“城市大脑交通模块”可以实时监测撞车事故、交通堵塞、违规停车等问题,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前往处理。该模块能以 90% 的正确率提前 10 分钟预测交通流量的变化,再通过调控交通信号灯疏导道路拥堵。该模块甚至可以给司机发信息,帮助他们规划不同的路线。华院士表示:“城市大脑是一种全认知系统。”


根据《都市快报》的报道,杭州城市大脑的交通模块能够帮助接到紧急呼叫的救护车在 7 公里的前进距离中,绿灯通过 21 个路口,节约 14 分钟。


但不少人注意到了该系统的潜在危险。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保罗·博纳尔(Paul Bernal)表示:“生活在一座全然‘智慧’的城市中,意味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实时监控之下。”


「循规蹈矩」


这的确是个大难题。我们不难看到建设超级智慧城市的诱人之处:杭州已投入使用交通模块的路段,平均通行速度提高了 10%。畅快的交通能减少燃油消耗,有利于提升空气质量,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试想象将该系统引入电网和供水系统,想必会带来成倍的益处。


但是伯纳尔提醒道,权衡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其潜在的威胁。他表示:“智慧城市能带来巨大的便利,但也会导致严重的隐私问题。”他的这一担忧在其他优化项目中体现得更为突出。阿里巴巴的算法系统会为所有的录像片段制作索引,从而可以更快速地搜索图像。如果 48 31426 48 15287 0 0 4326 0 0:00:07 0:00:03 0:00:04 4325察给“城市大脑”看一张骑摩托车的人的照片,那么一旦该系统开始运作,AI 便能详尽反馈这个人在城市中的具体行踪。


伯纳尔表示:“识别出不‘循规蹈矩’的人很容易。一经识别,该系统便能追踪非‘循规蹈矩’之人的一举一动——与何人相见、去了何处等信息都极易获取。”


现在有很多揭露世界各地的警察滥用 AI 技术找人、追踪前任的报道。就在几个月前,一位英国警察承认,他利用警局的直升机摄像机拍摄“喜好群交的朋友”在花园中“玩耍”的场景。权贵们经常滥用 AI 技术。伯纳尔说:“城市大脑系统有可能会诱发更极端的类似事件。”



智慧城市的扩张


先无论滥用与否,过度依赖城市大脑的确很可能铸下错误。城市大脑的算法并不完美。其中一部分困难来自摄像头的异质性:有的录像片段摇晃或画质极差,有的则像素稍高却仍然无法用于搜索物体。所以,如何在画质差异如此之大的图像中整饬出可靠的辨识规则,是十分棘手的事。然而,华先胜院士称,这项计划是未来诸多探索的起点。华院士说:“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搜索,但这很困难。现阶段的出错率很高。”


该系统的利弊还需要地方政府权衡。阿里巴巴正在将城市大脑系统推向各个城市,目前已经与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座中国城市接洽合作。


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在开展类似的项目。加拿大城市多伦多最近宣布,将在人行道实验室(谷歌总公司 Alphabet 的附属机构)的协助下,将一个区域打造成互联智能中心。这只是全世界众多智慧城市项目中的一项。不过,杭州的城市大脑项目明显要高一个等级,其使用的海量信息将深度革新智慧城市的定义。


原文链接: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51297-a-smart-city-in-china-tracks-every-citizen-and-yours-could-too/


阅读更多


▽ 故事

· 计算机已能“看穿”自杀念头,人工智能判断自杀倾向正确率达87%

· 他本该获得诺奖,却成了汽车店司机:人际关系、基金和命运对学者的无情嘲弄

· 一天工作19个小时才算真正的学者吗?

· 为了做科研,TA们拎着粪穿城、抽自己的血补数据、用1个Bug搞砸了核聚变实验 | 本周“来聊”精选

· 人工精子已能孕育生命!人类是否面临“性的终结”?

▽ 论文推荐

· 你能发现论文造假吗?科睿唯安新工具帮助期刊避免虚假审稿人陷阱

· 吸烟者的精子比本人更老,或增加子女患病风险

· 寻找暗物质,我们最后的希望在哪里?| 国际暗物质日专供

· “三合一”抗体成功让猿猴抵御艾滋病毒,即将进行人体试验 | Science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0 月 26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0 月 27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