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不拖到最后一刻就没法动笔?高效写作的十条奥义了解一下

科研圈 2019-04-02


图片来源:theguardian.com


撰文 Todd C. Peterson, Sofie R. Kleppner, Crystal M. Botham

翻译 贾晓璇

审校 令狐鸭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同时也得是一名专业的文章作者。写作在科研“工具箱”中占据的地位绝不亚于分子生物学、化学分析、统计学及其他纯粹的“科学工具”。在这些工具中,某些能用来生成数据,另一些则能对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而写作就是解读和传播结果最重要的工具。写作直接连接着我们与读者,因此写作效率会影响其他所有工具的效率。[1]


科学研究需要把振奋人心的新发现传播给不同的受众。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必须通过写论文来获得学位,通过写手稿和会议摘要来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写申请书来申请研究经费……因此,书面交流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写作同时也能改进所做的研究,因为良性的写作是一个迭代过程,他人对文章的反馈可能会给你带来新想法,进而安排新实验。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在快写好或快要交稿的时候才会与他人进行沟通,这往往会使我们写出来的文章不够清晰。我们认为只有同行评审才会阅读我们的基金申请或论文,所以直到最后才会公开自己的作品,却忽略了让可能最重要的读者——我们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自我交流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坚持不懈的写作练习。


坚持每天写作,哪怕时间很短,都能提升我们的科研思维和科研产量。我们能在写作中获得反思的空间,让新的想法发芽并成长,对挑战性研究保持稳定而深刻的理解。正如斯科特·蒙哥马利(Scott Montgomery)所说:“明确的思路来自于有条理的写作。”组织语言表达观点,有助于理顺你的思路。在很多情况下,写作的过程其实是科研人员理解其研究的形式和含义的过程[2]


但即使目标明确,我们仍可能将写作一拖再拖(见“科研人员常遇到的写作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刻意去养成写作的习惯,长期坚持就能够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这里,我们总结了 10 条简单的建议,在提升写作效率的同时,也能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


科研人员常遇到的写作阻力

• 评价:“这稿子太烂了。”

• 灵感:“我还没想好。”

• 动力:“我就是不想写。”

• 优化:“我得把这个句子改好点。”

• 拖延:“明天我就开始写。”

• 时间:“我得找个安静的地方多写一会。”

• 诱惑:“试验台乱死了,现在就得理一理。”



1、 固定写作时间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么做,写作的关键就是要定期动笔,好点子是“写出来”的。与其整日冥思苦想等着灵感找上你,不如随身带个小本本,记录下自己每一道灵光一现。[3]


固定你的写作时间,每天或者每周至少进行 3~4 次写作。选择不会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的一小段时间,这样你就能在这段时间里专心写作而不被其他事情打扰了。如果临睡前写作让你不得不和困意作斗争,那就选择更早的时间段。每天留出 15~30 分钟就行,短暂的写作也会带来积累。


在设定初始目标时,可以参考 SMART 标准:明确性(specific)、可测性(measurable)、执行性(action-oriented)、合理性(reasonable)、时限性(time-bound)[4]。比如“我的写作时间定在工作日的上午 8:30~9:30。”


把写作目标记在便签上,贴在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比如水杯旁、电脑屏幕上或是移液管附近;同时在你的日程中把这段时间空出来,进一步提醒自己养成长期写作的好习惯。为了提醒自己,你还可以在手机上把每天的写作时间设个日程提醒或闹钟。如果你慢慢适应这样的定期写作,不妨将写作时间再延长一些。



2、找个合适的环境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你最喜欢在哪儿坐下来进行写作?有些人在咖啡馆或飞机上的效率最高,另一些需要安静环境的人则喜欢待在图书馆。


图片来源:hbr.org


一旦确定了属于你的写作环境,就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倘若你还在惦记着某封忘记发的邮件,或者突然想起必须得找到下一步实验要用的抗体,你可能想直接开始处理这些“待办事项”,用空出来写作的时间把它们解决了。你需要控制处理这些琐事的冲动,因为这些都会给拖延写作以可乘之机。


邮件对话如果避免不了暂时中断,你可以告诉对方:“我正在写东西,可以写完了再联系您吗?”如果写作时间里新消息提醒闪个不停,那就关掉它们。不断的干扰会打乱你的思路,侵占你的写作时间。



3、只管写,别去想要写得多完美


在设定好的写作时间内,只管写就是了!如果觉得大脑卡壳了,那就试着写下最开始的 5 分钟里脑子里冒出的东西,或者在旁边标注“乱七八糟的初稿”,或者当作在给你的亲近之人写信,总之别因为写得不完美而分心。


随便写点什么就能推动创作。忽略内心想要对文字加工的冲动,你要做的就是随性写作。编辑和润色这类带评价色彩的事情,应该等写完以后再做。



4、借助触发机制


保持具化的习惯能够改变你对写作的态度,并减少对诸如怎么开始、怎么结束、怎么顺利写下去这种问题的焦虑。为了养成写作的习惯,你可以利用触发机制,在写作前快走一圈,或者泡壶最喜欢的茶,用这样的小事情来触发写作的自觉。


也许你用每周的组会来触发写作,或者是特定的音乐背景。花点时间找些有效的小事情,然后在写作开始之前巧妙地设置这些触发机制,让它们来帮助你定期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像刷牙一样的习惯,即便没有提醒也能依然坚持做。



5、奖惩监督并行


没有奖惩监督制度,很难养成新习惯。怎样才能确保让自己坚持下去呢?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看一节喜爱的新书或漫画,看一段小视频,或者写完之后来一杯奶茶。找个人监督你也对养成写作习惯非常有效,比如你可以在定好写作时间之后给同事打个卡说:“我要开始了。”写完之后再告知他们一声。简简单单把你的习惯告诉别人也会促使你坚持下去。只要保证不走神,你还可以和他们约个地方一起写作。


图片来源:hbr.org



6、有目的地寻求反馈


把你的“作品”拿出来任人评价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有效的写作绝不是独角戏。你写出来的东西总归是要给别人看的,你完全可以给读者带去愉快的阅读体验。你应该积极地从不同人群中得到反馈,包括领域内外的同组研究生、博士后、同事、合作者和导师。非科研人员也能对你的思路是否清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把初稿给他们看的时候,告诉读者你写到哪了、希望他们关注的点有哪些。比如你可以问问他们第一段清不清晰、他们觉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整体的论证有没有说服力。许多读者可能最终趋于抠你的语法错误,所以如果不想让他们单单给你挑语病,你最好提前告诉他们,强调你需要的是对内容的反馈,让他们详细地告知初稿中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这样迭代修改的过程是优秀的写作所必需的,每一次修改都会让你的写作更进一步。



7、写作之余思考所写的东西


极有可能,在你忙于机械无聊的日常琐事时,最绝妙的点子就不经意间出现了。同样的道理,写作之余想想自己的稿子,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有效思路。停笔的时候抽点时间,放飞思绪:去动物房看看鼠群、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或是和别人聊聊你最新的研究结果……用这段写作计划外的时间打个腹稿、深化论点、完善假设等等。最重要的是,多花时间思考自己的写作能够激发你的写作欲望。



8、熟能通其窍,精能尽其妙


和任何其他技能一样,不断地练习会让你写得更好。利用起所有机会去学习更多更有效的写作方法,比如对于正在写的内容,多留心同类型的文章和信息,学习像“科技写作”[5]这种开放在线课程[6-8]


坚持阅读也非常有用,把所在领域中高影响力的论文多看几遍,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文中高效阐明研究意义的。阅读范围也不要只局限于学术论文,不同种类的优秀文章会给你不同的启发。


通过探索写作风格和表述的优雅性来磨炼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推荐阅读《风格的要素》(Elements of Style)这本经典作品。试着尝试不同的文体(文稿、研究计划、通俗摘要、评论、博客等),这会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也会给让你的写作更有乐趣。


如果能够建立一个作者群体的小圈子,彼此互相支持就再好不过了,在阅读其他人的初稿并给出建议的过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断的获得反馈并公开反馈会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导师、作者。


图片来源:developgoodhabits.com



9、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要注意自己的心理暗示,因为你的写作会被消极的暗示所拖累。有意识地屏蔽脑海中使你泄气的信息(“事情太多,我时间不够了”),把它们转化成积极向上的想法(“我今天要写一个小时,进步一点点”)。提醒自己:量的积累终究会带来质的飞跃。



10、温故而知新


记录下每次写作,比如在日历上标出来,如果你偷懒或漏掉了几天,日历上的标记也会成为一种提醒。在写作练习中出现周期性的空档是很正常的事情,别因此气馁;所有的作者都需要克服时不时产生的写作阻力。如果你发现定期的写作练习达不到预想水平,就需要思考是什么在阻碍你,想办法逐一克服这些阻力。此外,偶尔放松一下,周末停停笔反而能加快你的进步。


图片来源:rjjulia.com



结语


作为科研人员,写作是我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在自己的领域以内还是以外,分享我们的研究结果都至关重要。以上 10 条建议有助于提高论文的产量与质量,进而提高你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写作练习是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你经常回顾之前写的东西(建议 10)。注意不要将上述建议生搬硬套,而是要多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如果你发现某些新问题的出现导致自己写作的效率有所降低,请在以上10条建议的指导下优化你的写作练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研圈”。如需转载,请在“科研圈”后台回复“转载”,或通过公众号菜单与我们取得联系。原始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参考信息

1. Schimel Joshua.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2), 4.

2. Montgomery Scott L. The Chicago Guide to Communicating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IL, 2003), 41.

3. The Eloquent Science Sites, Quotes from Experts on Effective Scientific Writing, 2009. Available from: http://eloquentscience.com/2009/08/quotes-from-experts-on-effective-scientific-writing/.

4. SMART Criteria. Wikipedia. Available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MART_criteria.

5. Sainani Kristin, Writing in the Sciences. Available from:  https://lagunita.stanford.edu/courses/course-v1:Medicine+SciWrite+Ongoing/about.

6. Zhang W. (2014) Ten Simple Rules for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PLoS Comput Biol 10(1): e100345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3453 pmid:24499936

7. Mensh B and K. Kording . (2017) Ten Simple Rules for Structuring Papers. PLoS Comput Biol 13(9): e100561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bi.1005619 pmid:28957311

8. Welch Gilbert H. (1999) Preparing Manuscripts for Submission to Medical Journals: The Paper Trail.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2:131–137. pmid:10538262



更多故事,尽在👉领研网科研生涯频道


▽ 精彩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