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奎接受《卫报》采访,称过去的做法“推进得太快” | 科研圈日报
· 人物动态
贺建奎接受《卫报》采访,称过去的做法“推进得太快”
当地时间 2 月 4 日,英国《卫报》发布了对贺建奎的最新采访。该报道称,贺建奎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过去的行为,并认为(基因编辑婴儿)“行动得太快了”。该报道还显示,贺建奎将在下周参加英国肯特大学举办的一场生物伦理学在线研讨会,还将在 3 月受邀前往牛津大学参加人类学家 Eben Kirksey 主持的演讲。
贺建奎微博截图
2018 年 11 月,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诞生,震惊全球。2019 年,贺建奎因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22 年出狱后,贺建奎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计划从事罕见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在贺建奎的最新微博中,他贴出了上述采访全文,并向记者表示“希望英国人民,能够慈善捐赠,资助我从事罕见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因为,我的科学,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也同样会造福英国人民”。《卫报》报道称,贺建奎已经通过慈善捐赠,获得了租赁实验室和雇佣科研人员开展动物研究的资金。(卫报,贺建奎个人微博)
因性骚扰辞职的前 MIT 教授 David Sabatini 获得新资助,每年高达 500 万美元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 ,由于性骚扰指控而辞职的美国生物学家 David Sabatini 将在未来 5 年内获得每年高达 500 万美元的资助,该资助将用以重新启动他对细胞信号传导、癌症和其他主题的研究。该资金资助由美国 Pershing Square 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 Bill Ackman 以及另一位匿名支持者共同提供。
Sabatini 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并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以及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任职。Sabatini 是 mTOR 激酶信号通路的发现者,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成果斐然,2016 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2021 年,Sabatini 受到包括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 Ruth Lehmann 在内的多名人员指控,因性骚扰问题,接连从上述单位辞职(或被解雇)。但 Ackman 作为 Sabatini 的支持者,认为“他所受惩罚是不成比例的”,此次资助行为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争议,部分学者认为“这笔资金对女性以及其他遭受过或者正在遭受学术圈性压迫的人来说都将是沉重的打击”。(Science News)
· 材料科学
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奇异的新型冰,密度与水几乎相同
近日,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共同领导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冰,其分子结构杂乱无章,密度几乎与液态水完全相同,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medium-density amorphous ice,MDA)。此前的研究只发现了无定形冰的两种主要类型,称为高密度和低密度无定形冰,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密度差距,且学界公认在该密度差距内冰不应存在,而新发现打破了这一观点,这可能会改写科学家对水及其许多异常现象的理解。
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被称为“球磨”的过程——在冷却至 -200℃ 的罐子中剧烈摇晃普通冰和钢球。研究小组预计球磨机只会将冰晶分解成更小的冰晶,但翻滚的钢球剪切并压缩了冰晶,将它们推入了新的混乱状态,产生了一种新的无定形冰。无定形冰虽然在地球上很少见,但却是太空中发现的主要类型,这是因为在较冷的太空环境中,冰没有足够的热能来形成晶体结构。不仅如此,研究小组发现,当 MDA 升温并重新结晶时,它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凸显了 H2O 可被视作一种高能材料的潜力。相关论文 2 月 2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伦敦大学学院)
· 天文学
为什么黑洞会闪烁?5000 个增长最快的黑洞告诉你答案
快速增长的黑洞被发光的吸积盘所包围,使它们成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然而,吸积盘的亮度会发生改变,其中的原因仍存在争议。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借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行星防御计划,对 5000 多个增长最快的黑洞进行为期五年的观测,发现了黑洞的闪烁归因于一种由摩擦和强烈的引力场和磁场驱动的湍流。
研究人员分析了吸积盘的可变性对光度、波长和轨道/热时间尺度的依赖性,发现当时间以吸积盘的轨道或热时间尺度单位表示时,所有的吸积盘以相同的模式进行闪烁。这种普遍行为证实了“磁旋转不稳定性”理论,该理论描述了磁场如何在吸积盘中引起湍流,提出了吸积盘会随着其轨道展开的模式随机闪烁。其中较大的轨道速度较慢,闪烁也较慢,较小的轨道速度较快,闪烁也更快。如果这种普遍行为出现了偏差,可能会得到测量黑洞结构和方向的线索。相关论文 2 月 2 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The Conversation)
· 生态环境
南极冰原崩解和海平面上升的线索,藏在章鱼 DNA 中
近日,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等多组织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在南极洲水域中生活的章鱼(Pareledone turqueti)的基因组变化,能够揭示南极洲西南极冰盖(West Antarctic Ice Sheet)在约 12.5 万年前、最近的一次“间冰期”曾完全崩塌。
研究人员采集了三十年来从该南极大陆周围收集的 96 只章鱼遗传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基因混杂模式与海路连接的地理结构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 12.5 万年前西南极冰盖两侧的章鱼种群曾混合在一起,出现了持久的基因流动信号。它们唯一可能的穿越路线是威德尔海南部(the south Weddell Sea)和罗斯海(the Ross Sea)之间的一条海路,在当前冰原以下约 1500 至 2000 米处,只有在南极洲西部冰原完全崩溃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由于该间冰期的全球温度与现今温度相似,研究提供的线索表明了即使在《巴黎气候协定》全球升温 1.5-2℃ 的限制目标下,南极洲西部冰原也可能达到崩溃的临界点,这可能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 3 至 4 米。预印本于 1 月 31 日在 bioRxiv 上发布,未经同行评审。(the Guardian)
编写:胡月莲、綦懿、张鑫洁、翁佳玉、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