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启动全新论文发表形式,实验开始前即可投稿并被接收|科研圈日报
· 学术出版
《自然》开始接收注册报告类文章,实验开始前即可投稿并被接收
图片来源:unsplash
《自然》(Nature)近日宣布开始接受一种全新的论文形式——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s),这意味作者可以在得到实验结果并对其分析之前投稿,如果研究问题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通过同行评审,期刊就承诺发表论文,而研究结果本身的“好坏”则处于次要地位。目前,《自然》可接收认知神经科学领域(cognitive neuroscience)以及行为和社会科学领域(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的注册报告投稿,将来则计划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以及其他类型的研究。
《自然》称此举部分是为了解决学术界的发表偏倚问题:编辑、审稿人和作者形成的体系倾向于发表阳性结果而非阴性结果。投稿注册报告的作者须在研究开始前提交研究计划,这包括提出的研究问题,解释为什么这项工作符合注册报告格式,并简要说明即将使用的方法以及如何收集数据。符合标准的研究计划将被送交同行评审,如果审稿人满意,且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没有改变,期刊将承诺发表研究结果。
注册报告诞生已有十余年,目前已有 300 多种期刊支持此种形式的发表,这包括 Nature Portfolio 旗下的《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r)、《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和《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但它仍未广为研究人员所知,《自然》希望帮助改变这一现状。他们认为,注册报告有助于加强研究设计和方法的严谨性,提供了内在的反馈机会,有助于研究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问题。此外,这种形式可以使同行评审进程更具建设性和友好性,也可能在帮助解决学科内的分歧方面发挥作用。(Nature News)
· 空间技术
半数活跃的在轨近地卫星来自 SpaceX 星链,监管措施难以跟上卫星增速
图片来源:unsplash
SpaceX 和美国太空军的数据分析显示,SpaceX 快速增长的星链(Starlink) 互联网卫星总数达到了 3660 颗,约占近 7300 颗活跃在轨运行卫星的 50% 。近地轨道卫星对地面望远镜的天文观测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这引起了天文学界的警觉。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的天文学家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从 2002 年到 2021 年,哈勃图像受低轨道卫星光影响的百分比增加了约 50% 。哈勃望远镜的一台相机拍摄的照片中,被卫星部分遮挡的图像占比从 2002-2005 年间的近 3% 增至 2018-2021 年间的略高于 4% 。随着 Starlink 等项目发射的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该团队预测,到 2030 年,卫星在哈勃拍摄图像时穿过望远镜视野的概率将在 20% 到 50% 之间。密集的卫星会提高碰撞的风险,到 2030 年可能会有 100,000 颗卫星挤满近地轨道。研究者表示,需要对太空交通管理和太空监管进行全面改革,以应对这些大型的商业卫星项目。相关论文3 月 2 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ScienceNews)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加剧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
当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互动并引发不良后果时,即形成人类-野生动物冲突(human–wildlife conflict)。气候变暖因改变了野生动物的分布地、活动时间和行为,被认为正在加剧这一现象。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研究人员分析了 49 个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案例,包括 10 个生物分类的目和六大洲、五大洋的生态环境,建立了描述气候驱动因素如何通过社会生态系统传播影响人类-野生动物冲突的概念框架。分析结果表明,气候恶化导致的资源稀缺是放大冲突最主要的生态机制,在 80%以上的案例中出现(如坦桑尼亚的暴洪导致更多的狮子袭击,因为它们通常的猎物从洪泛区迁走);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的改变是一另个重要因素,出现于 69%的案例中(如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野火将亚洲象和老虎赶出保护区并进入人类居住区)。冲突的结果包括人类或野生动物受伤或死亡(43% 研究中为人类,45% 为野生动物)和食品生产损失(45% 的案例)。研究结果还提示关注冲突对经济收入不稳定人群更明显的影响,以及冲突分布涉及南极洲之外所有大洲的广泛性,这些都可能产生导致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的循环。相关论文 2 月 27 日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 肿瘤学
食疗可辅助治疗“癌症之王”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因其在实体瘤中具有最高的致死率被称为“癌症之王”。PDAC 临床症状隐蔽难以实现早期诊断,而作为目前主要治疗方案的化疗对近半数患者无效,使得 PDAC 患者的生存情况不理想。近日,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医疗中心(UKE)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给患有转移性胰腺癌的小鼠补充特定营养成分后,化疗效果得到了改善。
研究人员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和代谢组学筛选观察到,对化疗反应不同的转移性 PDAC 患者往往有着不同的肠道菌群特征,其中临床化疗反应较佳的患者肠道中存在显著的吲哚-3-乙酸(3-IAA)富集,3-IAA 来自于肠道微生物群衍生的色氨酸代谢物。研究人员进一步在 PDAC 人源化无菌小鼠模型中设置了粪便微生物群移植、色氨酸的短期饮食操作和口服 3-IAA 给药实验,结果均显示了化疗疗效的增强。该研究结果说明,无论是直接口服色氨酸代谢物 3-IAA,还是在饮食中补充色氨酸,都可以产生明显的辅助抗肿瘤效果,对 PDAC 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为使用营养干预来改善疗效指明了方向。相关论文已于 2 月 22 号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Nature)
· 小行星防御
DART 撞击使小行星轨道周期缩短了约 33 分钟、质量损失 100 万千克
《自然》(Nature)期刊上最新发表的五篇论文聚焦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一颗近地小行星的卫星开展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观测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 DART 撞击对小行星运行轨道的影响,测试了小行星偏转这种潜在方法的可行性。
2022 年 9 月 26 日,DART 任务采用了一种称为“动能撞击”的小行星偏转技术,旨在通过动能撞击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DART 航天器与 Dimorphos 小行星的成功撞击导致小行星运行轨道发生偏离,且其轨道周期相对于撞击前缩短了约 33 分钟。此次撞击成功,一要归因于是航天器击中了距离小行星中心约 25 米的地方使其撞击力最大化,另一个因素是小行星的大量碎石因撞击而向外飞散,使得 43 亿千克的 Dimorphos 向外喷出至少 100 万千克的岩石碎块,这股力量产生的反冲作用将小行星推离了之前的轨道。研究人员估计,这种碎石喷射意味着 Dimorphos 增加的动量几乎是 DART 所带来的四倍。DART 航天器对 Dimorphos 小行星的实验验证了动能撞击可以作为行星防御的方法,对于打造一个防御系统避免天体与地球的潜在撞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1]、[2]、[3]、[4]、[5]于 3 月 2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Nature News)
编写:徐慧琳、张鑫洁、孙楚、綦懿
编辑:吴兰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