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淑媛:我与经管的三十年

编者按

什么是育人,不是金字塔尖、熠熠生辉,是粉笔无言写春秋。什么是敢为,不是翻天覆地、彰显英勇,是心系家国,奉献青春终不悔。


喜迎院庆,学院推出“家园——清华经管学院40周年院庆系列访谈”,通过一个个故事,讲述清华经管四十年来的坚守与传承,拼搏与梦想,希望与未来。


1994年,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硕士毕业的吴淑媛加入经管学院,成为学院办公室的一员。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她已在学院度过了三十个春秋,先后担任过院办主任、教师人事办主任、发展规划与科研办主任。在学院迎来四十周年院庆之际,吴淑媛老师将她与学院同行的三十年历程娓娓道来,这是一个因热爱而坚守、因热爱而付出的故事。


吴淑媛接受采访


“1994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正是清华经管学院建院十周年,现在我又和同事们一起准备着迎接四十周年院庆。”三十年时光,将吴淑媛的人生与“清华经管”几个字紧密相连,在她看来,与学院共度的这些年很充实:“看着学院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越来越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吴淑媛回忆,初到经管时,教职工加起来不过100多人。三十年来,学院不断发展,目前全职教师约160人左右,职员也从原来的20多人到现在的400多人。“学院不断引进优秀师资、培养和发掘各方面人才,才能在学生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学院职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她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很多同事从海外获得学位,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吴淑媛老师自豪地说。


与时代需求同向度,与国家发展共脉搏。三十年来,吴淑媛见证了学院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见证了学院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向同行的过程。1998年,学院获得“数量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学院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学院获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至2008年,学院先后获得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管理教育认证和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认证,成为中国内地率先获得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学院。细数学院取得的成就,吴淑媛作为在学院工作的一员,既体味了学院建设的不易,也从心底为学院的发展成果而感到自豪。


学院的发展也得益于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吴淑媛曾负责学院国际交流管理和支持工作,她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来描述学院的开放包容。多年来,学院不断走出去引进来,在交流中得到学习和提升,以实际行动铸造清华经管的“中国根基,全球视野”,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教学项目排名、学科排名不断提高。



2018年,吴淑媛调任发展规划与科研办公室主任,参与学院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等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以师生需求为本,不断优化工作,为师生做好服务,为学院做好管理与支持。


在访谈过程中,能感受到吴淑媛老师的一片教育情怀。


如果要找一个词概括,吴淑媛想到的是“热爱”。她在和新员工交流时谈到:教育行业的利他属性,始终能给人提供价值感、意义感、获得感,吸引很多职员在学院长期工作、坚守、奉献。


吴淑媛想到的另一个词是“追求卓越”,在她看来,精益求精、尽最大努力而为的品质体现在经管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身上。“晚上走出办公室时,经常可以看见经管楼依然灯火通明,充满了蓬勃的力量。”吴淑媛说。


三十年来,学院职员队伍随着学院的事业发展而不断发展,学院对职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承担学院发展带来的更多工作;另一方面,工作需求也更复杂,更精细,更专业。“经管职员团队是一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迎难而上的团队。在处理各种重要问题时,同事们体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班加点,精益求精。大家既是工作上互帮互助的同事,也是一个紧密团结的家庭。在经管学院这个大家庭,大家始终是保持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携手奋进,推动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我要为这群可爱的人点赞!”吴淑媛由衷地说。


三十年春秋,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热爱。吴淑媛老师的愿望很纯粹:希望学院越来越好,向世界一流的经济管理学院不断迈进。



记者:丁宇涵

编辑:任仲希、符怡

统筹:张晓雪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