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2:一个偶然 促成了经济制度大变革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激荡三十年,时间来到了1979年,当时由于跟世界的沟通频繁了,中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但得到的并不是赞誉而是一波又一波的嘲讽。甚至有人得出结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人口素质差,45岁以下几乎找不到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中国到处充满了,散漫的劳动人口和无知的官员。
这一年香港商人霍英东,在广州投资了一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这也是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但当时的霍英东却为这个投资寝食难安,就怕政策再发生变化。霍英东甚至开玩笑的说,他每次去首都机场,都要看一眼,上面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壁画,其中一个少女是裸体的,如果这个裸体少女还在,说明政策就还没有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为了招商引资,成立了外汇管理总局,全面管理人民币和外汇交易业务,而在中国的民间,全聚德烤鸭店,恢复了金字招牌。老字号复活传递了一个民间可以办企业的重要信号。当年经济学人杂志预计,中国应该会成为一个进口大国,这将刺激发达国家的工业生产,但从长远看,中国最后必将成为出口大国。反过来赚走全世界的外汇。他的根据就是,中国有广阔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有足够的土地,还有能源。一旦资本进去把这些劳动力盘活,那么将彻底形成一个庞大的世界工厂。以轻工为代表的纺织,鞋类,珠宝,玩具,电子等产品,将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加工制造体系。
但当时这种远见卓识,说出来估计连中国人自己都不信。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发展。于是邓小平在这一年准备访美,而当时的美国人,根本就没拿我们当根葱,他们更加紧张的是日本的崛起。相比于傲慢的美国人,日本当时对于中国似乎更加重要,应邓小平邀请,松下幸之助来到中国,这打开了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大门。一时间日本商品蜂拥而至,第一轮引资开放中,日本企业捷足先登。合资公司纷纷建立。
那一年经济要提速,而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原材料的钢铁,可谓是率先动起来了。首钢的周冠五成为了企业明星,他积极推动企业改革,加强管理。首钢产能年年上涨,改革头3年,首钢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上缴国家的利润年增长34%,从那开始后的几十年,首钢成为了首都经济的名片,老齐家的一个远方亲戚就是首钢的,不但分了房子,而且效益也是越来越好,那会时常有很多大米拿出来接济亲戚。当时在首钢工作,是一种无限的荣耀。
周冠五的改革还在继续,他提出了承包制,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欠收自负16个字,这就相当于把土地分给农民,收租子变地主一样。首钢的这种地主式改革,如果放在过去,被打死都是有可能的,但现如今却成了企业标杆。真正突破了体制的限制。周冠五成功后,底气也越来越足,开始跟国家讨价还价,1986年,北京财政局让他补交1亿利润,周冠五拒不执行,财政局通过银行直接从首钢账户上扣走了2500万资金。根本就不用跟首钢打招呼。而周冠五也更绝,他撕破脸,直接给邓小平写信。他说的我的钱都是有计划的,是要投入再生产,争取更大产出的,北京的做法让我很被动。所以必须退回来,否则我们工人的工资就发不起了,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而邓小平的批示很明确,首钢的承包办法一切不变。这一次,面对创新,伟大的邓小平再一次给出了宽容的态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还在讨论,而大家普遍用的一句话,就是诺奖经济学得主科斯先生的那句话,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1979年也是按着这句话在找方向。但产权这个东西似乎是高压线,完全不能碰。所以大家只能用各种变种,来走中国特色。比如用什么收益权,管理权等等来替代产权问题。
这一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一个叫袁庚的人,提出建立深圳蛇口工业开发区的构想。这样能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利用国际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原材料。这里紧邻香港,能把香港的资金优势和我们的自身优势相结合。对这个想法,领导轻轻的拿笔圈了一个圈,这些土地都给你。这就是最早的蛇口工业区。在形成工业区之前,这个地方就是原来民间偷渡香港的渡口。可见地理位置之优越。
但是领导虽然画了一个圈,慷慨的给了他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却没有列入国家计划,更没有财政拨款。只给了他两个权利,一是自主审批500万美元以下的工业项目,二是允许向外资银行借钱。这两个权利可不得了,他让蛇口很快就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工业区,企业和人才纷纷涌入,两年时间,这里企业已经超过了上百家。这个几十公里的地方,在中国铁桶般的计划经济中间,干净利落的扯开了一条大口子。
1979年2月开始,76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如潮水般的返回城市。大量没有就业的青年聚集在一起,骚乱一波又一波接连不断。这些人的就业该怎么解决,如何引导这些劳动力成为建设的力量,而不是捣乱的种子,成为燃眉之急。于是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很快就出台文件,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得到认可。一下子大家就有生意可以做了。这一年时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户就达到10多万户。
而在这些人中间,一个卖瓜子的傻子,给大家出了一道难题,这就是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年轻的时候他卖水果被抓,以投机倒把罪判了一年,这大哥知错不改,出来接着炒瓜子。而且还炒的很好吃。但人长得像傻子,脑子也不灵光,于是傻子瓜子不胫而走。他索性把品牌就定成了傻子瓜子。傻就傻吧,不影响生意兴隆。慢慢的他忙不过来了,就情人帮忙,请着请着不知不觉就到了12个人,这下坏了。因为个体经济的标准就是雇佣8个人以内,这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超过8个人的就叫做资本主义剥削。年广久,一个炒瓜子的傻子,变成了丑恶嘴脸剥削人民财富的资本家。虽然老百姓都当笑话听,但那些天天研究马克思理论的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却终于找到了话题,就指着这个活着了。围绕年广久是不是资本家的话题,一场大讨论又开始了。而当时年广久可不是孤立,很多人事实上都已经超标了。甚至雇佣几十个,上百个人的都有。
这帮人还真能聊,一讨论就讨论了3年之久,到1982年,年广久的瓜子已经雇佣了105个人。赚的钱超过了100万,这时候邓小平实在看不过去了,给了明确的指示,先不要动他,看一看,那意思就是再包容一点。看不清楚,就多看一阵。到了1987年大家终于看明白趋势了,所以最后私营企业雇佣人数彻底被放开。
在东南沿海,我们做的生意是三来一补,也就是样式原材料设备全都是进口而来,然后我们通过补贴贸易赚加工费,这就是来料加工的最早形式,而第一批做这种加工生意的,大部分都是当年的逃港者,这些人经过香港的开眼看世界,深知国内的土地和原材料优势,所以纷纷回来开工办厂。
神奇的1979年,我们借助改革的力量,让中国的生产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中国人终于开始拥抱物质化社会,带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开启了80年代的新篇章。而80年开年第一大事就是为刘少奇平反,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意味着中央传递重要信号,现在的主要注意力就是经济体制改革。
也许是受到了蛇口工业区的启发,邓小平提出要在南方搞一个特区,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马上加快了蛇口的开放速度,很快大概半年时间,在深圳珠海汕头办特区的报告就被提出了。特区内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外国厂商投资设厂。但三个特区给了去别对待,先要把深圳办好。这次国家拿出来3000万贷款,相比于深圳的规模,这笔钱很小。所以,现在来看,深圳当时也是一个明显的实验性质。成与不成,试试再说。
这点钱肯定是什么都干不了的,那么深圳的早期开发者,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呢?咱们明天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