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2:当心!机器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再次来听老齐说书,今天那我们要讲的是这本一课经济学,这几年大家一直诟病政府信贷太多,这本身是政府拿出钱来支持企业发展,为什么大家还质疑呢?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政府信贷有时候会比敛财更可怕。信贷可以说成是一种支持,但其实他还是一种债务,你用了政府信贷,是要到期还本付息的,所以信贷扩张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民间的债务负担加重。
作者主张,对于生产经营性贷款,完全没必要政府来提供,交给市场信贷机构去解决就可以了,他们会评估风险,也会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利息。但这部分在中国确实有点困难,因为所有的金融机构,不是官办的就是跟官办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以民营金融机构缺乏,这事就不能交给市场。那么如果政府进入了这个信贷领域,也就是说,在用纳税人的钱,居民储户的钱,去冒险。这么做的效率不高,风险倒是不小。再加上现在很多国企央企都是自家人,所以官办银行自然会首先想到把钱以低利率的方式,借给这些国企央企,而国企央企他们再转手将这些钱加价放高利贷,获得进一步的利差。所以缺钱的地方得不到钱,不缺钱的地方到有大量的收入,变成了资金的二道贩子,经过两层利差盘剥,再到实体经济手里,利率一定更高。所以这就是我们经济的现实问题,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呼吁建立民营银行,对民间资本开放金融业,但无论是民营36条还是,新36条都只是说说,真正做起来的民营银行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
政府贷款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他有了给谁钱不给谁钱的权利之后,便会产生腐败或者滥用职权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看到东北经济越振兴效率越差的主要原因,你越是给他钱,他的官僚气质就越重。离市场也就越远。私人投钱一定是谨慎又谨慎的,而政府投钱,能不能有回报谁又care呢?大部分都当成政治任务完成,所以没人考虑结果,政府投的钱越多,就会把私人投资挤出市场,所以最后就投资不过山海关了,你政府愿意投, 你就一个人在那自己玩吧,其他的人不跟你玩了。所以作者也说了,能用民间投资的,政府就不要瞎掺和了。另外什么政府隐性担保这些也都不要有,这会给投资人造成错觉,把风险搞混乱,而最终你也根本担保不起,我们地方上的一些 债务现在已经很成问题,最后地方政府根本兜不起。所以本来是企业赖账,现在变成政府赖账,那这样公信力就会进一步丧失。所以,政府信贷并没有提高国家的整体生产,反而会造成过度投资。要么形成泡沫,要么最后出现大量坏账。
另外还有一种东西,也要警惕,那就是政府补贴,这东西也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是向成功的企业征税,然后拿到钱去支持不成功的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让效率损失的过程。最后导致该淘汰掉的产业淘汰不掉,该升级的企业,也没动力升级。比如中国补贴了那么多年的太阳能产业,一夜之间全产业破产,还有动画产业,本来该是残酷竞争的行业,我们却有大量的企业躺着吃补贴,搞了几十年,最后中国动画几乎失去竞争力。甚至比30年前的水平都有所不如。还有新能源车现在的补贴,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你给补贴,很多企业就专吃这个补贴,明明已经被淘汰的东西,不补贴根本卖不掉,但有了这个补贴他还可以继续活着。这就是明明知道错误,却用纳税人的钱给这个错误续命。
作者下一个问题说说机器抢了人的饭碗这个话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这么说,工厂里机器手臂越来越多,而需要的人越来越少。机器成了失业的罪魁祸首,但真的如此吗?作者举了个反例,说一般机器的生产力都是人的上百倍,一个人一天也只能做20枚饰品针,但如果一个人操作机器,他可以一天生产200多枚,如果机器抢饭碗的话,那么机器出现之后,失业了应该达到99%以上,但真的出现了吗?亚当斯密写国富论的时候,机器就出现了,一直到现在,我们发现失业率从没有达到过99%这个数字,很多人早在那个年代就预言,比如手工织袜子的工人,在机器出现之后,将大部分失业,英格兰可能几万人找不到工作。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 机器的出现让这个行业雇佣的工人比之前提高了100倍。说好的机器抢走工作岗位呢?为什么没有出现,反而更多的人因此找到工作?说白了还是效率提高,生产力提高,创造了更多的财富,然后这些财富可以创造更大的生意,从而雇佣更多的工人。以前织袜子产生的利润仅仅够养活一个工人的,创造的剩余也并不多,所以资本家也只能控制规模,赚不到钱就不能雇佣太多人。但后来机器来了,效率提高了,赚到更多的钱,他可以不光织袜子,还可以做衣服,甚至搞物流,也可以生产制造其他的产品,他有利润了,就会把产业进一步做大。而做大产业就需要更多的人。比如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有人说阿里冲击门店,让销售都下岗了。但你也得看到他养活了多少个体户,几百上千万人趴在阿里搭建的生态中做生意,自己养活自己。这些人不但没有失业,反而生活的更好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光看到假象,比如工厂上了几个机器手臂,裁掉了几十个员工,就以此论断机器吃掉了人的工作岗位,实际上,生产这些机器同样需要人,操作这些机器,维修这些机器也需要人。这个行业不需要很多人了,但他们赚了钱之后,一定需要更多更好的服务,所以工业的机会少了,服务业的机会来了。所以机器替代人是看得见的,是被扭曲放大的事实,而通过社会技术进步,生产力提升,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就业岗位却是隐形的。其实社会发展本就如此,原来9成都是农民,因为小农经济,自己种地自己吃,后来技术进步用不了这么多农民,产量也一样很多了,这些人就开始进入城市成了农民工,工业就发展起来了,现在机器手臂越来越多,农民工也用不了这么多了,那么这些人未来肯定是会向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移动。有机器创造生产,而管理机器的人,赚了钱,他们肯定要吃喝享乐,那么被机器替代的人,如果有先见之明,就可以去服务这些人,从他们的利润里再把钱赚出来。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让生产力越高越好,工业都被机器搞定了,那服务业肯定会更发达,生活肯定也会更好,但注意,这里说的是社会整体,而具体到某个个体,如果你不思进取,看不懂趋势,你真有可能被机器淘汰。比如线下的服装店让淘宝给冲击黄了,同行都开了网店,也赚得不错,但你说我就不会上网,也不会弄网店。拒绝改变,那也许就真的没饭吃了。此时,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你不站在趋势一方,还始终与趋势作对,那么你不被淘汰,谁又被淘汰呢?所以,这种趋势的灰犀牛你无力阻挡,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站在顺风口,随着趋势去改变自己。你不自己改变,就会被趋势所改变。主动变化的吃肉,而被动变化的喝汤,拒绝变化的恐怕连烫都喝不上了。
在美国还有一个事情叫做摊享工作机会,也就是各个工会组织之间划地盘,该瓦匠的活,其他人不许干。下水道堵了只能下水道工人可以疏通,别人你就是会干也不许干。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我这个行业的利益最大化。否则慢慢的有可能这个行业就消亡了,别人会把你的工作都挤占掉。但这其实是一个效率很低的事。而且是假设在就业机会有限的基础上的,这会让很多明明已经没前途的行业,依然苟延残喘的活着,阻碍行业升级。比如当年遍地都是bp机,遍地都是寻呼台,后来bp机都没了,寻呼台还有啥用?这些人完全可以变成电话销售,你如果阻拦进步,说发信息的活手机不许干,只能Bp机来干,因为我还有这么多寻呼小姐要养,手机能发短信了,寻呼小姐就失业了,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理念。
这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明天我们来谈谈政府冗员问题,以及对于全面就业的谬误。